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探讨了城市化趋向,城市地貌学的概念,平原城市地貌的特点,以及平原城市地貌的研究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城市灾害的环境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认为,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过程和分布状况明显相关.在四川,平原城市的主要灾害是洪灾;丘陵城市则是洪灾和坡地灾害;山地城市则是坡地灾害、泥石流与洪灾.  相似文献   

3.
准确分析影响边坡倾倒变形的各因素贡献率,对于防控滑坡灾害意义重大.通过对收集的32处实际倾倒变形样本案例分析,将所处不同地貌类型的边坡倾倒变形数量、面积、体积及厚度等因素贡献率定量化并计算综合贡献率,为不同地貌类型下的边坡灾害防治提供辅助决策参考.研究表明:32处实际边坡样本所处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盆地、山地、高原和平原.从不同地貌的边坡倾倒变形数量贡献率来看,山地边坡数量最多,平原边坡数量最少;从不同地貌的边坡倾倒变形面积、体积贡献率来看,高原边坡面积贡献率最大,平原面积贡献率最小;从不同地貌的边坡倾倒变形厚度贡献率来看,高原边坡厚度贡献率最大,盆地边坡厚度贡献率最小.从4个要素综合贡献率分析,得出高原与山地的边坡对其倾倒变形的贡献率最高,数量约占总体的69%;地貌类型为平原的边坡对其倾倒变形贡献率最低,数量约占总体的3%.该研究为防止边坡灾害发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地表水系的变迁及其地貌形态的变化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地貌的变化.对于一个城市,从它形成初期、发展期、极盛期直到发展后期,它的人口密度分布经历了从“平原型”到“丘陵型”、……“山地型”、“高原型”、“火山口型”的发展阶段,而地表水系却经历了一个不断消亡、退化、改造、转入地下、水质恶化,然后再不断复苏、水质不断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依据,并简要介绍了设计方案.笔者认为,城市地貌研究应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为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化与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揭示地貌与城市之间的规律,使城市环境进一步协调.这是城市地貌研究设计时的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城市地貌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叙述.进而探讨了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城市地貌类型的划分、城市地貌学的实践与应用等,最后指出当前城市地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城重庆城市地貌研究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城市地貌研究,提出初步设计.阐明城市地貌研究的对象和工作目的,对城市自然地貌条件及城市灾害地貌进行分析.探索城市人工地貌、城市地貌制图及城市地貌质量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概括地介绍了成都市的地质、地貌特征;分析了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的变化与灾害问题;指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城市地质与地貌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地貌试点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貌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国内城市地貌试点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城市分布与地貌格局的关系;②地貌环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③城市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④城市地貌与城市灾害;⑤城市人为作用及人工地貌体;⑥水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⑦城市地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台地、剥蚀面、滑坡平台等地貌类型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作为城镇选址的利弊,并提出兴利除弊、合理利用的途径.以四川省为例,对山区城镇地貌灾害的演化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地貌的角度对山区城镇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 2 0年来 ,我国城市发展很快 ,随着人口与经济向城市大量集中 ,相应的建设项目迅速增加 ,使城市地质发生了急剧变化 ,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介绍了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危害 ,并提出了整治城市地质灾害的 10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貌环境的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地貌环境具有两大地域系统和三类地貌单元。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反馈效应日益强化,城市地貌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表现为:环境变异敏感度高,环境的持续利用性降低和环境对灾变的承受弹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的城市灾害实际情况,依托不同级别的绿地建立避难空间体系仍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主要选择.指出了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在避难减灾方面存在的重宏观微观,轻中观;重形态,轻功能;重比例,轻人均;重平地,轻山地等规划设计问题,并借鉴亚洲其他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实例,提出在规划设计中依托绿地系统完整构建城市避难体系,合理设置各级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切实满足避难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内涝灾害频发的武汉、北京、长沙等城市为例,从自然因素,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采用透水性地面铺装,加强排水管网建设等降低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震会引起地表振动及破坏,同时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对位于地震带区域城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为了探究地震带区域地质发育程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松潘-较场典型地震带的平武县为例,从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带发育特征、土壤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六个方面选取地质灾害的诱发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信息量-AHP和信息量-随机森林(RF)三种评价模型对平武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信息量-RF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型,ROC曲线精度评估信息量-RF模型的AUC值(0.991)高于信息量模型(0.931)和信息量-AHP模型(0.920),说明基于信息量耦合随机森林的综合易发性评价模型更适用于地震带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由于城市地表沉降带来的次生灾害后果愈加严重,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对城市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传统的监测方法无法获取城市大面积的地表形变信息.合成孔径雷达遥感(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大规模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兰州市地质条件特殊,地貌条件复杂,是中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大的区域之一.采用63景Sentinel-1A和5景Sentinel-1B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测量技术获取了2014年10月—2020年4月的兰州市城区的地面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区地表形变较小,临近城区周边的几处村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且部分区域的沉降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