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蒂是徐訏于在中篇小说《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塑造的“疯女人”形象,她的疯癫主要是由于森严的家庭环境的压迫和无法满足的强烈情欲造成的。“疯女人”的病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异质社会的反抗与破坏,而白蒂的疯癫却“病”得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2.
夏倩  陈可培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52-355,387
在叙事作品中,声音是价值观的载体,它不仅体现了人物的价值观也体现了隐含作者的价值观。文章以共有的"私奔"情节为基点,从叙事声音的角度阐释并比较了《美狄亚》和《朱丽小姐》两部作品中隐含作者与女主角之间的关系,认为尽管这种关系受到自然性别差异的影响,但更多地源自不同文本叙事策略的限制。因此,在阅读时应当避免从现实作者的喜恶出发,割裂甚至扭曲文本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言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身体的描述,本文以其代表作《蛙》为例,探讨莫言创作中的身体美学。在《蛙》中,有关于身体的信号、权力对身体的规训以及权力对身体的异化,使莫言的作品更加深刻,触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房明远 《科技信息》2008,(8):190-190
在女权主义运动和批评的推动下,《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精神分析的痕迹,而正是疯女人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作者精心结构的和谐气氛中,她不断推动小说显现出内在的不平衡。并且我们从人物传记上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看到了疯女人出现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5.
小说《升迁》通过叙述干部升迁的故事,揭露了由体制弊端滋生的政府与党委、基层与上级、职级与实权等三组差异性权力因素,并且批判了由这种差异性构成的官场文化。小说表达了改革体制的愿望,但是没有找到消除权力差异的途径,无法终结官场文化。  相似文献   

6.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阿尔克利芙小姐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获得了对自己、对塞西利亚、对曼斯顿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7.
谭臻 《科技信息》2012,(30):188-188
《疯癫与文明》以时间和体验为线索,论述了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时期(十五、十六世纪)、古典时期(十七、十八世纪)和精神病院时期(十九、二十世纪)三个时期理性和非理性的对抗史(理性如何战胜非理性)及人们对疯癫体验的发展变化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地被建构。理性与疯癫的较量以理性的完胜而告终,人们用知识区分理性和疯癫,人们用理性统治着疯癫,在某一时期被当成真理的事物正是人们运用这种权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立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180-180
在刚刚走过的20世纪,流亡与流浪的冲击波在小说家及其作品中蔓延,产生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流浪者群体。高行健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行健作品《灵山》中的政治流亡话语。  相似文献   

9.
由于"十七年"农业合作化小说与政治的紧密关系,所以常常遭到文学评论家们的质疑,并常常被认为是配合时代政治要求而作,满篇充斥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化口号而毫无审美价值的小说。然而,在此时期的小说文本表层运作的政治权利话语与文本深层运作的审美自觉之间常常会形成叙事的裂缝。  相似文献   

10.
何新  田心 《科技信息》2011,(2):280-280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内容形式产生了诸多影响。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对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消费产生了推动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消费在当今社会发生的变化,接着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非理性体育消费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非理性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翻译的"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深化了文本的社会性与文化性的发掘。艺术与意识形态,文本与社会现实,文学与权力话语都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新的突破口。文章以权力话语为视角,以胡适诗歌翻译活动为例,探讨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权力话语对于译者翻译思想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宠儿》中,托妮·莫里森着重展示了女主人公塞丝的精神世界。根据文学理论中对人物形象的分类,塞丝是较为典型的心态型人物——虽然对人物外在的容貌、动作描写很少,但作者细致动人地表现了她坚韧、孤独,充满母爱的痛苦心灵。  相似文献   

13.
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包含一些中国元素。本文利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罗志野的语言力学理论对《漫漫自由路》中包含的中国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油画作家哈孜·艾买提的《罪恶的审判》(1964)为对象,通过对其油画生产过程的分析,了解文化实践是如何被赋予特定的意义,从而重新理解其作品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宠儿》中,托妮·莫里森着重展示了女主人公塞丝的精神世界。根据文学理论中对人物形象的分类,塞丝是较为典型的心态型人物——虽然对人物外在的容貌、动作描写很少,但作者细致动人地表现了她坚韧、孤独,充满母爱的痛苦心灵。  相似文献   

16.
丁玲在1927—1956年间的文本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的嬗变特征:女性叙事的逐渐湮灭、两性角色形象及重要性的日渐倒置、家庭要素由淡化到重现。结合丁玲在这段时期和中共党组织逐渐靠近并最终溶入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上述变化与中共性别混同、鼓励阶级审视、要求两性阶级内联合的社会性别范式的逐渐渗透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了-玲文本”也就成为研究“权力话语”进行社会性别范式驯化过程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17.
Grice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对幽默的产生机制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本文力图从四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并结合《老友记》中的相关语料举例说明,试图达到探索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杀夫》是李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封建男权社会下生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剧命运。不论是吃不饱的林市阿母,饱受经济、性、精神压迫的林市,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而人性扭曲的阿罔官,抑或是相对自由但同样走不出厄运的妓女金花,都共同反映了妇女悲惨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批判矛头直指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庄子》中塑造的一系列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畸形人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通过这些人物来阐发《庄子》重“德”的哲学观点,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近代的联省自治运动提供了一种转变中国纵向权力结构的可能。在此运动前,中国的权力结构处于武力分割状态,而且武力与和谈均不能解决问题。联省自治运动所意图确立的权力结构是在权力的来源上,权力出自人民;在权力构成的理念上,遵循自治原则;在权力的纵向分配上,各级权力管辖自身事务,并通过法律规定之;在权力的横向配置上,各权力互相制衡,各司其职。联省自治运动转变权力结构的努力最后因为6个原因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