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化建设》2013,(6):F0003-F0003
从1957年和1961年前苏联相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经过了50多年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手段日新月异,而无线电波在航天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和显著。航天器与地面的所有通信、遥测遥控都依赖无线电。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九五八年一月三十一日,美国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并返回地面成功。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美国发射  相似文献   

3.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苏联著名字航员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东方号”飞船,用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科学在科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它发射了第一颗人类数千年来所幻想而不得的人造卫星。十一月三的又发射了第二颗更重的重过半吨的人造卫星。这两颗人造卫星,使全世界的人民欢欣鼓舞。全世界人民之所以欢欣鼓舞,是由于它不仅是一种科学发明的奇闻,主要矫在于它赶明了苏联科学的伟大成就。这种成就使美帝国主义大吃一惊,由于它体会到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说明了苏联真正掌握了洲际弹道导弹,因而打破了它的「战争边缘」「实力政  相似文献   

5.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纵横》2004,(2):62-62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和研究内容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0公斤;11月3日苏联在一个月内发射第二颗人造卫星,重500公斤。这表明当时苏联已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同时,赫鲁晓夫还扬言,苏联已制成新型号的氢弹,由于威力太大而不能在本国领土内进行试验。美国迅速作出反应。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探索者1号”人造卫星,但重量只有8公斤。在此前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海军研究所(ONR)、国家科学院(NAS)、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SAC)、国防部(DO…  相似文献   

8.
王江 《天津科技》2003,30(2):50-50
1957年10月4日,苏联拉开了人类航天的序幕,人类从此开始了航天新纪元。 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当时的苏联政府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射的那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全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会让“苏联”二字誉满全球。它也没有料到,那一次发射竟然会成为人类步入太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被苏联丢在错车站上自苏联三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统治集团在又恼怒又伤心的情况下,作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次试验失败后,总算把人造卫星放射出去了。但是,无论在大小、重量或内部装置的研究仪器等方面都远远不如苏联的人造卫星。因此,狡猾的美国统治集团,换了一个题目,妄想发射一个月球火箭,要在这方面赶过苏联,来保住它在世界上的威信。1958年12月18日“阿特拉斯”式卫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射出去的。美国统治集团吹嘘,“这颗新卫星比俄国的第二颗和第三颗人造卫星都要重”,“它可能为发射一座有人操纵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11.
邹声武 《科技潮》2000,(4):52-54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向地球上空不同的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卫星,在离地球不到1000公里的低地轨道(LEO)上就运行着大量机密的成像卫星和一些民用卫星星座。许多卫星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求物理教师应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物理教材第一册的“反冲运动”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火箭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告诉他们我国已于1970年就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发射了8000多颗人造卫星和火箭,花费了数亿美元。难以置信的是有超过350人曾遨游在大气层之上,并在数不胜数的空间应用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截至一九七七年底,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已有二千一百六十五颗。其中最重的达几十吨,最轻的还不到一公斤。目前已进入地球轨道的两千多颗人造卫星中,美国占八百四十一颗,苏联占一千一百九十六颗。人造卫星上天后,  相似文献   

15.
科技掠影     
机器人 1983年,原联邦德国沃尔夫 斯堡大众汽车公司制造的第一个机器人投入服务。机器人是能模仿人的某些活动的一种自动机械,一般能实现行走和操作生产工具等动作,可在人所不能适应的环境下代替人工作。现代机器人都装配有电脑,通 过编排程序,能够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例如识别语言和图 像,并作出适当反应等。今天,机器人已进入许多工业部门,对实现生产自动化具有深远意义。 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航天时代从此开始。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将数千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人造卫星是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  相似文献   

16.
小谈宇航服     
自1961年4月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起,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快有22年历史了。从宇宙飞船到航天飞机,从空间实验室、星际探测器到空间站、轨道站,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和科探手段不断发展变化。同样,始终伴随着航天者的宇航服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没有宇航服,宇航员进入太空是非常危险的。1971年6月,苏联“联盟11号”上3名未穿宇航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50多年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近20年来航天已广泛应用到众多部门和领域,并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本文提议航天界与有关部门合作就能源体系变革和气候变暖规律作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朝鲜半岛形势,恰如上演“星际争销”。一场“战争”或者说竞争爆发在朝韩射星问题上。继朝鲜成功发射卫星后,时隔一个半月,韩国也步其后尘,成功地将“罗老号”人造卫星送人太空。这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表明朝鲜和韩国:之间竞争领域不断扩大。双方不仪在军事分界线上重乓对峙,征黄海上炮火相见,在经济和国家实力上此消彼长,如今更进入宇宙太空领域你追我赶。然而,这两颗星受到的“待遇”却迎然不同。联合国安理会日前通过决议谴责朝鲜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光明星”卫星,要求朝鲜停止这类发射。而对于韩国,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则称无需就韩、朝发射火箭进行比较。他认为,与朝鲜不同,韩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研发相关技术,是国际不扩敞协定的积极参与者,其火箭研发不县军事意图。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08,(20):14-15
9月28日晚,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出舱后挥手致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跨越,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能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余柏森 《科技潮》2001,(10):56-58
1999月11月20日,多年来秘而不宣的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熊熊烈焰中发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两艘飞船两次成功发射,给中国人和外国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问号,中国人下一步干什么?是不是要发射载人飞船?回答是肯定的。一般地说来空间技术有三大主要研究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应用卫星和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