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2.
鲁迅1908年在《河南》月刊上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个人"、"个人主义"、"非物质"等一系列问题,他在其中提倡的个人观与清末思想界所提出的截然不同。本文概括了《文化偏至论》中鲁迅个人观的两大特点:"个人"与"群体"的对立以及"平等"对独异个人的伤害,这正是鲁迅的个人观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得到回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论现代性建构中存在的诸多悖论与困境中的一个主要矛盾纠葛。这一矛盾纠葛在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如何在超越古代论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论两个方面寻找、建立中国现代论的主体定位问题,形成了中国论现代性建构历程中互为表里的三次“发现西方”和反传统的“传统”。这样的思路几乎贯穿百年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历程,既推动着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进程,也带来诸多理论偏失。  相似文献   

4.
任何哲学都是属于它那个时代的,但任何哲学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以后的时代。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关系从身份走向契约,社会契约论与现代世界有许多契合点。从现代性的角度看,所有社会契约思想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个人主义和主体间性意志主义。这使得社会契约论既为现代性的制度构建奠定了基础,又为批判精神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从现代性的视角也可以阐释近代社会契约论展开的逻辑起点、推演思路和基本理论观点。这些可能就是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当代兴起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5.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法文版《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创造了"个人主义"一词,并界定了个人主义的涵义。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特有的个人主义情结,个人主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个人主义不同的文化内涵,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美国个人主义,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考察西方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的演变过程入手,着重分析相关话语的转换及其理论根源,深入论述中西现代性思想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使命。最后指出,建立中国现代思想独特道路的关键在于清晰区分“两个边界”。  相似文献   

7.
自启蒙运动以来,世人对现代性的批判从未停歇,其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失衡发展就是西方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由于现代社会呈现出了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的特点,导致了诸如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物化和人的原子化等问题。从克尔凯郭尔到尼采再到萨特,从存在主义的原则出发,以宗教、文化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批判;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思想家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对现代性进行了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这不仅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还指出它的历史界限,从而为深陷于工具理性泥沼中的现代人勾勒出了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身心二元对立的观念往往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分歧,东方思维注重整体性,而基督教主宰下的西方文化则更强调灵与肉的二元对立。从神话学的视角返回到各自的思想脉络之中,可以发现这种二元对立的身体观念更多是现代性的结果,与启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从神话学的角度整合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身体观对于反思现代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奔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70-173
作为西方思想学术基本概念之一的"个人主义"和其他不少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后,其意义发生嬗变,既有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本文通过对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的解读,疏理了"个人主义"的语义史和基本概念,以及"个人主义"的四个基本单元(人的尊严、自主、隐私和自我发展)诸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发轫点,面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的问题,“五四”先驱做出不同的选择,主要有两种趋向,一是文化激进主义,否定传统,主张欧化;一是文化保守主义,采西学之长,给传统文化注进现代价值。而林语堂却独树一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引进现代基督教精神这一神性之维,从人文主义的个人主义立场出发,建立个人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问题是当前学术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伴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有其深刻的内蕴。现代性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内在的悖论。马克思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寻求摆脱现代性的出路,共产主义是消解理性与主体性内在矛盾的钥匙,是解决现代性悖论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维科与王船山同为欧洲和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家,也是中西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们的历史思维中不但拥有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而且还有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闪光。比较他们的历史进步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史学史以及史学思想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寻找中西史学发展的共同轨迹。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阈,现代性不仅是“世界历史”内在的张力,而且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代的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秩序。一方面,“世界历史”为现代性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扩张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另一方面,“世界历史”时代的现代性又具有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它给世界带来进步繁荣的同时,也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困境。惟有以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才能使其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彻底转变为服务于人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刘颖 《科技信息》2012,(5):279-280
衣食住行,食为天。中西方饮食习俗的不同根源于文化的不同,同时也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中国饮食体现了等级与和谐并重的伦理文化,而西方饮食则体现着独立竞争、平等理性的社会理念。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充分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差异。在愈来愈频繁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与文化差异有益于民族间消除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15.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现代性包括个人主义、现代化、实利主义等特征。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甚至它们的每一个变种,都代表了现代性的一个中心方面,都可以被上升为现代性的驱动力。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代性这一极端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现代性就是上述诸特征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元现象的统一整体,就是自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至20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全球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技术是社会活动主体力量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人类应把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减少、避免技术异化所产生的负价值。科学发展观中的技术价值观是:人类应充分利用技术为所有生物物种服务,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在学习西方先进资本主义经验,追求国富民强的亚洲各国思想家中,洪仁玕走在前列。他于1859年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革故鼎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等人成立"明六社"宣传维新思想,是在1873年,比洪仁玕晚了十几年。相比较福泽谕吉等日本维新思想家,洪仁玕的思想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民众的利益和幸福为依归,具有先进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