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学龙扎根安源这块红色热土,创作了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火种》。这部小说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叙事模式、叙事角度上;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语言特征上看,作者张学龙试图在坚守以往创作传统中实现新的突破。毫无疑问,该小说对丰富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敦煌话本小说受到变文的重大影响,但是韵散结合的变文不等于敦煌话本小说,变文演变为散文为主的敦煌话本小说的过程中必定接受了另外的叙事模式,这就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散文为主的说故事。因此,敦煌话本小说之叙事模式应是中国传统的说故事与变文叙事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叙事模式理论对鲁迅的小说《风波》作简略的叙述策略分析。同时将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作为个案,提出叙事模式的转换更新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演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事视角的引入、“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产生以及心理描写等叙事特征的嬗变,凸现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现代是刘庆邦复仇叙事的两大关键词。他的复仇叙事从传统的复仇叙事模式演化而来,却又超越了传统,具有一种鲜明的现代品格。传统与现代的相互纠缠,既是他思想的局限所在,也是他小说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在其作品《弗兰德公路》中成功地将绘画、摄影的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时间化的限制,为读者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空间画面。此外,作者通过高超的、娴熟的技巧运用实现了画面之间的转接,从而实现了文本叙事上的同一。从图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弗兰德公路》,并对图像叙事在小说中的表层和深层表现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故乡》和《社戏》所确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不仅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模式之一,而且还内含了"风景"的不同审美范畴。由此,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对鲁迅"归乡叙事"传统接续的同时,也于"风景"中寄予了不同的审美理想、文化理想。其中,徐则臣、李云雷、甫跃辉等"新生代"作家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对鲁迅"归乡叙事"模式与"风景"进行了改写,在接续鲁迅的"归乡叙事"传统的同时呈现出"风景"在小说中日渐消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模式,在借鉴了西方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特点之后,实现向现代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先锋派,是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创作风格把传统叙事模式彻底打破,审美对象就是叙事的本身。余华是先锋派作家的代表,是一个把传统颠覆得最彻底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上非常创新,小说的叙事技巧更是前所未有。本文从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余华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为更深刻的理解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趣味,体验其小说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仁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89-90,93
马原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新质掀起了当代文学的叙事革命,它放弃对历史本质的追寻和社会真实的反映,颠覆传统小说叙述与确定性的联系,注重非理性、偶然性的经验碎片,以其非线性的共时态小说叙述显示世界非序性的混沌本身。叙事模式的创新与马原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互为表里。其形式上的先锋,更体现为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事视角的引入、"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产生以及心理描写等叙事特征的嬗变,凸现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多采用全知叙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小说传统来看,仍受"说书"的影响;从创作主体来看,和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思想相一致;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得到读者对象的认同。这种模式既有其优长,也有缺陷,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其它叙事模式,孕育了向现代小说转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是刘庆邦复仇叙事的两大关键词.他的复仇叙事从传统的复仇叙事模式演化而来,却又超越了传统,具有一种鲜明的现代品格.传统与现代的相互纠缠,既是他思想的局限所在,也是他小说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花腔》是新历史小说的新突破,重点分析了小说中个人的命运和小说的叙事策略,前者从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工具性与目的性,后者从多个叙事者叙事、肢解故事、“史料的引用”、开放的语义场等具体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西方小说家在小说的时空观上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而且还积极探索了一些特殊的时间处理方式,例如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参差变位、叙事时间与客观时间的疏密张弛等,使小说的叙事产生破碎、扭曲、怪诞的变化,给人以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西方小说中叙事时间的多样化变形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起了他们对新型叙事时间的兴趣和探索。《百年孤独》就以其独特的充满魔幻气息的叙事时空对《古船》的创作给予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张海兵 《科技信息》2013,(10):230-230
徐枕亚是清末民初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见证者,也是实践者,他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而叙事角度转变在《一小时之悲欢离合》中体现明显。本文着重从叙事者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时期叙事模式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通过人物塑造的“虚”化、情节结构的“虚”化、对话场景的“虚”化等文体策略,突破了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20.
享有盛誉的唐人小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主流叙事文体--史传及其传统的继承与内在超越中繁盛起来的。唐人小说借鉴史传叙事方式,又特别发展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创造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运用视角转换、倒叙、插叙大大提高表现力,迈出了小说文体独立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