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在众多思潮中,最为重要的当数玄学。玄学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对当时及后世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成长、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献学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多途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试图从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社会背景出发,寻找对历史文献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中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中寻仙、入仙境、返回人间情节结构的解析,提出本我——自我——超我在游仙小说情节中的社会精神反映。浓墨重彩的仙境是游仙小说塑造的人们憧憬向往的乌托邦理想,由此深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追寻幸福生活的社会心理内核,揭示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幻想瑰丽,神格人化,语言生活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封建依附关系有突出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但对于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依附关系发展的社会意义,各家见解则有极大的差异。笔者也想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6.
郭瑞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2-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使用情况呈现出“形体多样,异体繁多”的现象,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了诸多不便,并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魏晋南北朝汉字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时期的任官资格制度曾小华五代十国时期,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阶段相比,五代十国的年代要短得多,只有短短的53年历史,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阶段的忽视,使其影响要比魏晋南北朝小得多。事实上,五代十国的短暂...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发展状况研究历来是传统山水课题研究的重点。从对考古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中山水图象和唐以后山水画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事实上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其发展中传统的隐逸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隐士和具有隐逸思想的文人士大夫构成了山水画家的主体.山水画创作也几乎都以表现隐逸精神为主。隐逸思想促进了山水画规模上的巨大发展,在构图形式上使人物形象由大变小,山水图象由小变大、由开放转向闭合,从而使纯山水画的形成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的吏役制,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基本上是由钱物、土地和人力三项构成,其中人力一项有给吏、给干、给兵、荫客等。给干,到北齐时发展成食干制;给吏则成为这个时期所特有的“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儒家传统观念认为,"孝"至少应包含尊敬父母与赡养老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儒家所倡导的孝道伦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这一时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孝先于忠、避讳的盛行和孝感故事的兴起等,成为该时期孝道伦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鲜明特色。由于统治阶级对"孝"的提倡以及法律上的强制规定,儿子供养老人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形成了供养型家庭。  相似文献   

11.
考古发掘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这对于我国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以后的中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史”专栏是《许昌师专学报》的重点栏目,自1985年至2000年已坚持开办60余期,发表学术论160篇,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化诸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栏目将坚持“质量至上、凸显特色”的原则,近期将重点组织发表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化交流、融合及社会生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论诗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以及诗歌赠答之风是论诗诗发展的客观条件。此时的论诗诗虽然主要以论诗诗句的形式出现,但已经能较深入地探讨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对强调诗歌的抒情作用以及关注诗歌"辞"与"意"的关系等方面。魏晋南北朝的论诗诗对唐代论诗诗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数学飞速发展的时期,算经十书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而且在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和“类以合类”推类思想影响下,形成自己的逻辑特色。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士人学者,都对反复无常的现实世界感到恐惧和厌恶。为对抗黑暗现实,人们不得不寻求一条精神出路,把灵魂放逐于自然山水的旅游活动之中。遂使旅游之风大涨。玄谈与佛理结合,名士与高僧合流,山水和寺庙一体,园林和人性相谐,自然和空门同归,汇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逍遥玄虚、不拘一格的旅游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在汉代的长久和平之后的战乱、动荡与多种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汉代形成的典章制度在此期迫于社会现实而不得不因时改变,并从此形成了魏晋南北朝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丧葬理念尤其如此。因战乱相随的大量人员死亡,使生命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随动荡社会而生的盗墓与抛尸中野,改变了人们生死的观念和丧葬的理念,形成了那个时期主流的薄葬观,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较长时期的遵从。独特的薄葬观和价值意义,是那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18.
管磊 《科技信息》2006,(10):305
士、庶不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婚姻制度,是门阀观念在社会制度中的明显体现。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事例,对其成因、表现及特征等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三老曾在两汉的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发挥重要的缓冲、沟通作用,但作为制度化的三老却及汉而终。不过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体制下的民望、乡望,以及保留了三老某些特点的耆老、社老、乡老等乡村老人层,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这类作用。以邑义为代表的信仰结合,在此期地方社会生活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乡村老人层亦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争使生产凋敝,州郡萧条,城市成为丘墟,同时也导致了毁林严重,灾害频仍等生态的破坏和空气污染等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促使人们环保意识的自觉和加强,并采取了对土地资源保护,水利资源开发,林木,动物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在主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