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P3电位与行为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判断血管性痴呆(VD)动物的认识功能,并了解类P3电位与动物电迷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颅外固定小磁铁、舌下静脉注射四氧化三铁粉的方法,建立大鼠VD动物模型。并对注射铁粉前后各6个时段的大鼠进行大脑诱发电位类P3测定和电迷宫检查。结果:发射注射笏粉后各时段大鼠类P3的P3L均比注射前明显延长(P〈0.01),均超过痴中标准;P3A则较前明显降低(P〈0.01);各时佑错误次数(NE)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动式染毒技术,将大鼠分成4个浓度组吸入豆油油烟(油温220℃),观察血中SOD,GSH,MDA含量,肺组织中LDH,ACP,MDA和肺巨噬细胞(PAM)膜脂流动性(LFU)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吸入油烟的急性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烟平均浓度为1.05mg/m^3时,血浆及肺组织中MDA开始增加(P〈0.05),且含量随吸入油烟量增加;平均浓度为9.58mg/m^3时,全血SOD活力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PAGE法检测F3的Hb、Tf、Hp,Pr,Alb、Po、LDH、Akp和Amy等基因座的多态性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3的Hb、Tf、Hp、Akp呈多态,Alb、Pr、Pr、Po、LDH、Amy呈单态;LDH同工酶相对活力顺序为LDH1>LDH3>LDH2>LDH4>LDH5;F3与安哥拉山羊Akp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与建昌黑山羊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基因杂合度安哥拉山羊最高,F3次之,建昌黑山羊最低,F3与安哥拉山羊的遗传相关系数大,遗传距离小;LDH1的相对活力与净毛率呈极负相关(P<0.01),LDH5与两型毛根数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两型毛重量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无无髓毛伸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DH其他各要带的相对活力与产毛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7头一岁龄健康黑白花乳牛的14个腕关节内注射两性霉素B(12.5mg/关节),成功诱发急性浆液性腕关节滑膜炎(ASCS).注射前及诱发关节炎后(注射后48h)分别抽取正常及炎性腕关节滑液(SF)样品,同时采集血液样品待检,检测结果表明:乳牛ASCS时,SF中细胞总数(TCC)、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蛋白及LDH同功酶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蛋白及LDH同功酶各组分百分含量(%)显著改变:白蛋白(A)显著降低(P<0.01),α、β、γ球蛋白均显著升高(P<0.01),A:G值(白/球比)显著下降(P<0.01),LDH1显著下降(P<0.01),LDH2、LDH3、LDH4、LDH5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各成分的对应血清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关节滑液(SF)的检测为乳牛关节炎症提供了准确诊断方法和依据,并可揭示关节在病理状态下的代谢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磷酸二氢胺MAP、磷酸氢二铵DAP和聚磷酸铵APP)对脲醛树脂胶粘剂(UF)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反应速度以及最终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APP和MAP可以降低阻燃胶粘剂的pH值,而DAP则使pH值升高;(2)APP和MAP可以降低UF胶固化反应活化能,使固化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但相应的阻燃UF胶最终固化程度低于不加阻燃剂的UF胶;(3)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喷洒后7d,株高GA3处理极显著高于NAA处理(P<0.01)。100mg.L-1GA315.10-3kg.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P<0.05)。GA3处理使干物质中CP含量上升,CF含量下降。NAA处理则相反。GA3处理影响一、二茬草,NAA处理影响第一茬草。100mg.L-1GA3、15.10-3kg.m-2处理组合显著提高DM产量(P<0.05)。  相似文献   

7.
手性膦(L)配位的钯化合物PdCl2L2,L=2-MBPA(1);L=3-MBPA(2),在DMF中的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表明,二个化合物的氧还性质相近,与膦在D-醣上的碳取代位置无关.化合物的氧还反应有一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比较化合物(2)在乙氰和DMF中的CV图,显示两个氧化峰系由溶剂配位后的还原产物[PdL2(Solvent)2]1-氧化而得  相似文献   

8.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动向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陵 《科技与经济》1999,12(4):24-27,
显示器按发光特性分为: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各种平板显示器(LCD,PDP等)都试图取代CRT。LCD现为平板显示器的主流产品。LCD又分为STN与TFT两种。国际上显示器类市场总份额据美国StandfordResources预测,2000年全球主要平板显示器占市场份额为:平板显示器种类LCDFEDPDPEL市场份额(%)83-936-666-363-25  据美国StandfordResources预测,至2001年世界平板显示器市场将达…  相似文献   

9.
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的体态、被皮、解剖、生理和生化遗传标记等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高原型比山谷型藏山羊体格较大;毛被白色者较多、毛丛较长、单位皮肤面积次级毛囊较多,产线量高;气管、肺和心脏较发达;血液中RBC、WBC、Hb均较高;体温、皮温均较低,两型藏山羊的Hb、Alb、Am经电泳均显示一条带,无多态性,高原型藏山羊的Tf有3种基因型,即AA、AB、BB,而山谷藏山羊Tf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A、AB。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两型藏山羊的AKP同工酶均有两种基因型,即AKPF和AKPO,AKP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不论是高原型还是汕谷型藏山羊的ES同工酶均有多态性,都有3个带,但两者的E_s同工酶带有明显差异,区带-Ⅱ-2、带-Ⅲ-3、带-Ⅱ-4、带-Ⅲ-2对应比较,差异极显著(>0.01);带-Ⅰ-1、带-Ⅰ-3、带-Ⅲ-1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原型和山谷型山羊的LDH同工酶均有5条带,其活力顺序均为LDH_1>LDH_3>LDH_2>LDH_5>LDH_4,各带对应比较,两个生态类型藏山羊间LDH_1、LDH_2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9~76岁,平均48岁。上腹肿块19例,腹痛或不适26例,腹胀、食欲减退、黄疸各2例。(2)实验室检查:AFP(甲胎蛋白)阳性5例,216μg/L1例,419~1100μg/L4例;AFP阴性38例,γ-GT增高16例,LDH增高7例,ALP升高8例,HBsAg阳性17例,阴性26例。(3)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7例,示胃外压性改变3例,十二指肠受压1例,余未见异常;胃镜检查3例,均示正常;同位素扫描3例,均示肝脏占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能系统损伤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改变。方法:用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脑双侧背NE束,建立NE能系统损伤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及类P3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中枢NE能系统损伤大鼠类P3潜伏期和TRT显延长,而EN则明显增多,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NE参与动物的学习记忆活动并且在类P3的产生与整合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D-半乳糖-Aβ复合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研究老年性痴呆(AD)的发病机制.方法:(1)采用1.25%D-半乳糖腹腔注射(50mg/kg·d,连续6周)致衰老,结合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注射10g/1μL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β-amyloid peptide,Aβ1-40)的复合造模方法,拟建立AD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D模型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以单位时间逃避潜伏期(s/3min)及其逃生错误频率(次/3min)为观察指标,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AD大鼠安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半乳糖-A复合造模致AD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老年性痴呆的仿真特性.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能准确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复合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同时皮下注射三氯化铝100 mg/kg,连续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 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Aβ25-35 联合D-半乳糖诱导,建立实验性大鼠阿尔茨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红参松花粉片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RT-qPCR及TUNEL法,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BAX、p-AKT及p-GSK3β的含量.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参松花粉片高剂量组能显著缩短模型大鼠逃脱潜伏期和游泳距离 (P<0.05),显著增加搜索时间百分比 (P<0.05);红参松花粉片高、低剂量给药组上调了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p-AKT及p-GSK3β的表达,下调了BAX的表达,显示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过程明显减缓,说明红参松花粉片能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对海马神经凋亡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5 月龄APP /PS1 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学 的影响。方法将16 只APP /PS1 转基因阳性雄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8 只,8 只APP /PS1 转基因阴 性雄小鼠为对照组,电针组针刺“百会”、“涌泉”穴位后接电针仪,疏密波,每次针刺持续15 min,隔日1 次,对照组、 模型组以相同方法用鼠袋束缚15 min,隔日1 次,3 组都持续5 周,以Morris 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3 组间的鼠逃避潜伏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电针组与模型组小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电针能提高APP /PS1 转基因AD 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对三氯化铝( AlCl3 ) 所致的阿尔兹海默病( AD) 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脑组织和 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含量的变化。方法 AD 模型组: 给小鼠每日按 400 mg /kg 灌胃 4% 的 AlCl3 溶液,连 续灌胃 60 d。正常对照组: 每日灌胃与 AlCl3 等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 每日灌胃 AlCl3 + 丹参溶液 1 mL。 丹参对照组: 每日只灌胃丹参溶液 1 mL。实验周期为 60 d。给药结束后进行 Morris 水迷宫训练,24 h 后进行学习 记忆功能测试和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测定。结果 丹参治疗组、丹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的逃避潜伏 期以及其脑组织和血清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与模型组小鼠比较,丹 参治疗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 P < 0. 05) ,并且其脑组织和血清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 P < 0. 05) 。结论 丹参能有效降低 AlCl3 致 AD 模型小鼠脑内及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明显改善 AD 模型小鼠的 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是丹参可防治阿尔兹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异黑颗粒对小鼠行为学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将其随机分成5组,另取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3个月龄后开始给药.给药6个月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在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异黑颗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在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脑组织GSH-Px、SOD活力下降;异黑颗粒治疗组学习和记忆能力升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升高,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9个月后发现有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伴有抗氧化能力下降,异黑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可剂量依赖性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鼠避暗实验三种常用训练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25mg.kg-1)建立遗忘模型,分别采用单次适应单次电击(MOS)法,单次适应限时训练(MOL)法,多次适应限时训练(MUL)法训练小鼠并于24h后进行测试,记录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S法仅显示步入潜伏期的差异(P< 0....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探讨尼氟灭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制作CCI模型。(2)运用热板实验检测CCI组、假手术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组术侧、假手术组术侧、正常组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幅度。(4)记录尼氟灭酸对正常组和CCI组术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CCI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2)GABA(1~1000μmol/L)可以使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P0.05,n=10)。(3)CCI组1~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6)。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GABA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FA(1~100μmol/L)对正常组、CCI组的DRG神经元上GABA激活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正常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n=5)。由此可知,NFA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相比较正常组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CCI模型的DRG神经元上钙激活氯通道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