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鲮鱼 Cirrhinus molitorella Günther 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淡水经济鱼类,它不仅分布在天然水体,同时也是鱼池中养殖的主要品种;其鱼种由西江远销两广、福建、海南、云南,甚至印尼各地。谢杏人,伍惠生(1959)曾对该鱼苗的寄生虫病和病原体进行过研究;但对于该鱼的寄生单殖吸虫,除 Ha Ky(1971)在越南报告6种新种枝环虫外,在国内尚无正式报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海南地区养殖的石斑鱼鱼体上寄生了一种鱼蛭,为了了解该蛭的种类、宿主和寄生偏好,对该蛭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基于NJ法构建了COI、NDI和18s rD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调查和总结了该蛭的宿主和寄生偏好.基于COI、NDI和18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树和比对分析显示,该蛭与在Borneo采集的菲律宾蛭的亲缘关系最近,为同一个种;此外,在海南地区发现了菲律宾蛭的9种海水鱼类宿主,这些宿主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等,而且发现菲律宾蛭最喜欢寄生在豹纹鳃棘鲈上,其对5种石斑鱼的寄生偏好依次为:豹纹鳃棘鲈点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龙胆石斑鱼.笔者推测:寄生在海南地区养殖石斑鱼体上的菲律宾蛭是通过石斑鱼贸易而进入海南的一个外来种,该蛭对海南地区其他海水鱼类的养殖不会直接造成损害,但该蛭的繁殖速度快,易引起石斑鱼烂身、消瘦、营养不良、严重减产等,更可能成为血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的媒介,从而存在引发海水养殖鱼类大量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广西远志科Polygalaceae一新记录属——寄生鳞叶草属Epirixanthes Blume。该属均为腐生草本植物,中国产1种,即寄生鳞叶草E.elongata Blume,分布于云南、香港、福建以及海南等地。文中提供该新记录属的形态特征及新记录种的图片。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素(Hypocrellins) 是从生长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等地的箭竹上的一种寄生真菌--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ase)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属于苝醌类光敏剂.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2年4月至1983年1月在顺德勒流公社新埠三队新能源村的两个鱼池进行了沼气窖渣肥及猪粪肥养鱼对比试验.饲养试验结果;施沼气窖渣肥的鱼池(简称试验池),水质良好,溶氧量,磷、氮的含量均比施猪粪的鱼池(简称对照池)高;浮游生物种类前者的多,易消化的硅藻、甲藻和黄藻的比例也较高;主要养殖的鳙、鲢、草鱼的规格比对照池的大.分析鱼的食性,所含浮游生物总量也比对照池的多.沼气窖还兼收了沼气能源,经济效益大,且池水中无寄生虫卵,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达833只/尾,黄颡鱼842只/尾,罗非鱼2 872只/尾,鲤鱼728只/尾;不同时期脱落的钩介幼虫的存活率和壳长均无差异,早脱落和晚脱落对后期生长没有影响。综合寄生量及变态率,罗非鱼是最适合作为人工繁殖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鱼类的单殖吸虫指环虫科六新种.全模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文中量度以毫米计.1.戟形叉指环虫,新种(图1)寄主和寄生部位:湖四须鲃,鳃此虫后吸器几丁质结构近于Dicrodactylogyrus campoformis和Dic-rod.campaniformis,但差别在于雄性交接器、阴道、联结片等的结构不同.2.似恐龙指环虫,新种(图2)寄主和寄生部位:云南倒刺鲃,鳃本虫之后吸器几丁质结构和雄性交接器结构相似于D.spinibarbichthis,但支持器之结构、后吸器几丁质结构之量度不同.3.强壮指环虫,新种(图3)寄主和寄生部位:裂腹鱼,鳃本种中央大钩和联结片近于D.magnihamatus, 但大钩长度和交接器不同.又和已知寄生于裂腹鱼之种类均有别,故应为一新种.4.大口鱼指环虫,新种(图4)寄主和寄生部位:大口鱼,鳃本种之雄性交接器和阴道结构近于D.pseudoflagellicirrus,但支持器结构不同,中央大钩和联结片量度不同.5.潘指环虫,新种(图5)寄主和寄生部位:鲸 (鱼良)白鱼、未定种白鱼,鳃本种之中央大钩近于D.lamellatus,但雄性交接器之结构和长度不同.6. 清水海指环虫,新种(图6)寄主和寄生部位:未定种白鱼,鳃本种之中央大钩及雄性交接器近于D.squaliobarbi,但阴道结构和几丁质结构量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山东南四湖包括微山、独山、昭阳、南阳四湖,是山东省内陆最大的淡水鱼区和重要的养殖区之一。该区的鱼类资源丰富,而寄生在鱼体上的单殖吸虫向无报导。作者于1962—1964年间,曾先后对上述四湖区的鱼类,如鲤、鲫、鲌、红鳍鲌、拟鳊、乌鲤、鳜、鲴、黄(鱼桑)、鲦、鱤、鳗鲡等22种2276尾鱼进行了检查,其中获得单殖吸虫多种。它们隶属于一亚纲,二目,二科,六属共六十一种。新种七个。  相似文献   

9.
鱼耳石是沉淀在真骨鱼类内耳中的结石,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类的文石.鱼耳石每日生长一条环带,且其形成过程中在文石矿物和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之间达到(或接近于达到)氧同位素平衡,因而18O/16O的同位素分馏与温度密切相关.鱼耳石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不平衡,但可以记录鱼类的性成熟和食物源方面的变化.因此,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成分(δ18O和δ13C)真实地记录了鱼类的生态环境和变化,可视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变化的标记.伴随着微取样技术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灵敏度的提高,鱼耳石的同位素成分研究近年来在渔业和海洋环境重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世平 《科技信息》2010,(27):394-394
网箱养鱼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适应水域广,湖泊、水库、沟渠、江河以及面积大的塘、堰都可进行网箱养殖,将大水体化为小的养殖水体,生产秩序安定,能解决大水面养殖中长期存在的各种矛盾,充分利用荒芜水域。水库搞网箱养鱼还能提高库内水体的鱼产量;二是不与农业争地,不需要大量开挖鱼池占用耕地;三是生产设备投资少,劳力省,经济效益高;四是饲养管理方便;五是起捕鱼方便,机动灵活地满足市场对鲜活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鱼池中合施碳酸氢铵(NH_4HCO_3)和钙磷肥(α-Ca_3(PO_4)_2)不仅可以促进鱼池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能改善溶氧条件,提高鱼产量。现把我们1983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施肥对鱼池浮游植物的影响:将试验池和对照池浮游植物的计数结果整理成表1。并用浮游植物的数量和浮游植物能利用率来评定施肥对鱼池浮游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该项目是省科委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由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淡水渔业专业赵玉珩、杨红生和沁阳市鱼种场李德山等同志共同承担,1991-1992年在沁阳市鱼种场进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要研究内容是池塘主养草鱼成鱼及二龄草鱼种的放养模式,草鱼廉价颗粒饲料与添加剂的研制、鱼病综合防治措施、水体  相似文献   

13.
车轮虫是一类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原虫。本研究采用国际间车轮虫的现代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单型车轮虫(Trichodina uniforma Van AsBasson,1989)的13个种群进行了种群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型车轮虫虽然主要寄生于鲤科鱼类,但不具寄主专一性和寄生部位的专一性特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是单型车轮虫的新发现宿主;本工作首次应用SPSS软件对单型车轮虫的两种群进行了形态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单型车轮虫的种群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PSS统计方法不仅可解决分类学中的部分存疑,同时也为车轮虫的种间分析或种群间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寄生吸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动物寄生吸虫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目6科6属9种两栖动物,在解剖的228号标本中,仅在无尾目的 4种192只蛙体内查到吸虫13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科1属3种,复殖目吸虫5科6属10种.在滇蛙(Rana.Pleuraden Boulenger)直肠、小肠、膀胱内检获吸虫10种,其中重盘吸虫属2种(Diplodiscus spp.);在云南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膀胱内检获拟发状吸虫属1种(Gorgoderidae spp.);在无指盘臭蛙(Rana.grahami Boulenger)、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中分别检获多盘属吸虫各1种(Polystoma spp.).  相似文献   

15.
双棘长蠹属(Sinoxylon)在我国记录有3种: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的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lesne,分布于云南、广西及河北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japonicum lesne,分布于云南的芒果双棘长蠹Sinoxylonmangiferae Chujo。  相似文献   

16.
郎青  廖水生 《江西科学》1993,11(2):102-105
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与鱼产量关系;报道了不同养殖方式鱼池的浮游生物和水质测定结果;根据江西省商品鱼池基地养殖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肉鸭-鱼-草、蛋鸭-鱼-草、猪-鱼-草综合养殖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种单殖吸虫个体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作者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对寄生于链的小鞘指环虫和鲢指环虫及寄生于鳜鱼的河鲈锚首虫的个体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的结果。在寄生状态下,这三种单殖吸虫的活跃性很不一样,而被剥离到清水中之后,其活动均大大加强。相应的三种纤毛幼虫自卿出后,很快就开始活跃的运动,并表现出对水流的敏感。纤毛幼虫对来自宿主鱼和非宿主鱼的组织(如鳃、鳍和鳞)有相似的趋向反应,在刺激物的表面可作短暂(数秒)停留和移动。  相似文献   

18.
福建几种鱼类绦虫记述和我国鱼类绦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被绦虫寄生致病是常见的一类鱼病。绦虫成虫和幼虫都可寄生为害。幼虫寄生于鱼类腹腔内,压迫宿主的消化管、肝、脾、性腺等内脏器官,使其萎缩,损害正常机能;成虫寄生于肠道内,吸收营养,或头部钻进肠粘膜细胞破坏肠组织,或多数虫体密集造成肠阻塞,妨碍鱼的摄食消化,使鱼体消瘦,造成经济损失。我国对于鱼类绦虫的研究,首先是曾省(1933)在山东青岛、济南报告鱼类绦虫12种。徐锡藩(1935,1936)对我国动物绦虫作了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陵水、西沙、南沙以及马来西亚4个地理区域的101尾波纹唇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tDNA控制区序列对波纹唇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技术,获得了mtDNA控制区905 bp的序列,其多态性遗传参数的统计显示,在101尾个体中存在110个变异位点和71个单倍型;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81,核苷酸的多样性指数(Pi)为0.005 79,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Tajima’s D中性检测均为负值,Fst值属于较低水平,仅为0.031 95,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Kimuar 2参数模型的分析表明,这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波纹唇鱼是由一个小而高效的种群迅速发展而来的,且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倍氏金蝇(Chrysomyia bezziana Villeneuve, 1914)隶丽蝇科(Calliphoridae),金蝇亚科(Chrysomyiinae),是危害人畜的一种重要蝇类,幼虫寄生于牲畜或人的创伤处而导致蝇蛆病。它在非洲为害的严重性仅次于采采蝇。我国的台湾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它是绵羊蝇蛆症的主要蝇种之一。据范滋德(1965)记载,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南宁)幼虫可寄生于人的鼻腔,在广东(海南岛)幼虫可寄生于猪、牛牲畜体上。其它地区未见报道。此蝇以前在福建省多为散发性流行,没有引起卫生防疫工作者和兽医工作者的足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