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采用精馏与化学交换法,针对三氟化硼-苯甲醚分离体系,研究了硼同位素分离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分离过程的稳态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程序进行模型求解,同时对操作参量进行优化,得到了不同分离要求的优化参量和操作条件对化学交换过程中理论塔板数的影响以及丰度的分布,该教学模型可以指导工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为下一步的放大和操作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SMB色谱分离过程的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物料平衡理论建立了SMB色谱分离过程的理想数学模型。以提高产品纯度和叫率为目标,依据Massimo三角形理论,研究了主要操作参数对SMB性能的影响。针对具体的分离象进行了仿真和操作条件寻优,并以此指导实际分离实验,得到满意的结果。说明了简化的模型在操作优化、参数设计和分离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的硒含量,对微波消解样品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是:消解液为HNO3/H2O2 5:1(V/V),微波功率为650 W,消解时间为3 min,测定波长为334 nm,配位剂用量为3 mL,配合反应酸度及萃取酸度为2.0,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0 min.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的测定范围为1~200μg(y=0.0104x+0.0024,r=0.9997),检出限达0.9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1.76%,回收率为98.4~103.1%.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显著优点,适于基层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汽提法脱除2,4-二硝基甲苯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级模型法,对TDI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2,4-二硝基甲苯(DNT)废硫酸的汽提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计算机流程模拟,分析了汽提压力、蒸汽用量和理论板数对汽提效果和硫酸浓度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操作条件.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压力20kPa左右,蒸汽用量与原料量之比为1:10左右,理论板数7~9块.针对优化后的操作条件进行了汽提小试实验,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一致,表明优化后的操作条件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树脂为载体提纯肌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与 β-环糊精反应 ,生成一种不溶于水、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分子聚合树脂 .以这种树脂作为分离介质 ,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得到高纯度肌醇样品 ,并对 β-环糊精交联聚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 .对分离条件和聚合树脂的性质对肌醇纯度的影响规律加以讨论 ,找出优化条件 .  相似文献   

6.
油水分离对于采油、炼油,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不锈钢丝网为基底,采用喷涂-高温塑化的方法复合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PPS-PTFE)涂层,得到了表面形态不同的复合网膜.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等设备对其表面形态与疏水性进行了表征.具有立体纤维网状结构的破乳网膜对乳化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从而使乳化油转化为分散油和浮油,然后由超疏水油水分离网膜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多级分离,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实验过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油水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经五级分离,出口水中油含量可降至25mg/L,良好的分离效果为超疏水油水分离网膜今后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破乳分离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4-羟基苯甲腈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用于合成多种医药、农药、香料、液晶材料等.利用三氧化二铝作为催化剂,加入氨基磺酸和尿素,在高沸点溶剂中对4-羟基苯甲酰胺进行脱水反应,得到4-羟基苯甲腈.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在优化的条件下,HPLC产率达到96%,分离产率为94%.此方法产率高,副产物少.  相似文献   

8.
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和乙胺为原料,经胺化反应生成N-(4-乙酰氨基苯磺酰)-乙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N-(4-氨基苯磺酰)-乙胺.实验对胺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用HPLC、GC对产物进行了纯度分析,并经FTIR、GC-MS、1 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nASC∶n乙胺=1.1∶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min时,胺化产率可达74.4%;在95℃下回流3h左右,水解产率为86.7%;纯度分别为96.52%(GC),98.80%(HPLC).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收率高、纯度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芦丁、金丝桃甙和槲皮素).研究了各种条件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实验条件.采用无涂层毛细管在5 mmol/L的Na2B4O7-10 mmol/L的NaH2PO4缓冲溶液(pH=8.30)中,当检测波长为254 nm,分离电压为20 kV时,4种黄酮类化合物在6 m in内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山奈酚、芦丁、金丝桃甙和槲皮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7、0.08、0.23和0.44μg/mL。该方法应用于益母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在操作指标受到限制且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时,也可保证得到可执行的生产计划,建立了生产计划与工艺条件的集成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加入工艺条件约束,利用生产计划优化软件与流程模拟软件结合求解。在求解非线性优化模型时,使用了逐次反馈修正装置收率限制的迭代方法。加入了判断生产计划是否可行以及求解不可行物流的收率限制。对某炼油厂气体分离装置生产计划与工艺条件进行集成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得到最优的可行生产计划,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层ANN_BP网络解析苯和甲苯的吸收光谱 ,不经分离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和甲苯 .使用改进的BP算法 ,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 ,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及便于网络参数选择的收敛评价函数 .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同时表明 ,苯在 0 - 72 0mg/L和甲苯在 0 - 84 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不同种类常规脱水剂实现了钳形配体2-溴-1,3-双[2-(5-乙氧基)噁唑基]苯的合成,但反应条件剧烈,反应时间较长,产率中等,而使用PPh3-I2体系来实现这一环化反应时获得了95%的高产率,这一体系不需特殊试剂和苛刻的反应条件温,用于α-酰胺基酯的环化,是Robinson-Gabriel噁唑合成法的有用扩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钛基二氧化铅电极降解苯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钌钛复合氧化物的二氧化铅电极为阳极、石墨为阴极降解苯胺废水,在碱性(pH=9.0)和酸性(pH=3.0)条件下分别达到了85.1%、84、9%、实验表明自制的二氧化铅电极对苯胺废水有良好的催化效果,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有利于苯胺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YJT组合净化装置对制鞋厂生产中的“三苯”废气进行吸收治理,净化效率大于93%,经处理后气体中的“三苯”浓度均达到了DB35/156-1996《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Benzene is a toxic contaminant often detectedin high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allowable limits ingroundwater beneath petro- chemical plants.Theprocesses for removing benzene from groundwaterinclude adsorption by activated carbon,airstripping,chemical oxidation,and biologicaldegradation[1] .Pumping the benzene out of theground and treating itexternally is commonly usedbutis expensive and requires long periods of time.The method of in situ biological degradation isthought to be cost- …  相似文献   

16.
苯为原料电化学合成对苯醌和对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作用下,在H型电解槽中,以0.5mol/L硫酸为支持电解质,以铅基二氧化铅为阳极,将苯氧化为对苯醌。以碳棒为阴极,将对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电流密度、苯与硫酸的体积比、对苯醌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400℃、电流密度为5A·dm^-2,苯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2,对苯醌浓度为0.4%时,电流效率达42.46%,对苯二酚的产率达49.7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管式反应器实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反应温度,进料速率以及水和乙苯的配比对苯乙烯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最佳操作条件。根据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由实验结果计算出了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且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检验,相对误差不大于5%。由实验结果确定了该综合实验的方法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降解苯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对葡萄糖、苯为单一燃料和葡萄糖+苯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性能及苯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 000 Ω外电阻条件下,以1 500 mg/L葡萄糖作为单一燃料时,MFC可获得的最高功率密度为228 mW/m2(阳极),相应的体积功率密度为205 W/m3(按阳极室有效体积计算); 以1 000 mg/L苯作为单一燃料时,最高功率密度为95 mW/m2(阳极),体积功率密度为09 W/m3;以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为混合燃料时,最高功率密度为288 mW/m2 (阳极),相应的体积功率密度为259 W/m3。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混合燃料情况下,MFC在24 h内可将苯完全降解,产电周期结束时MFC的 COD去除率在95%以上。以1 500 mg/L葡萄糖和1 000 mg/L葡萄糖+600 mg/L苯分别作为燃料时,MFC可获得的库仑〖JP2〗效率分别为157%和23%。结果表明,MFC能够利用苯作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的同时可稳定地向外输出电能,这为苯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二乙酰一肟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的1HNMR,观察到二乙酰一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基共振吸收峰向高场移动的程度不同,α甲基的Δδ值较β甲基的Δδ值为大。α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化学位移与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可用方程δ=Ax+B表示,式中x是混合溶剂中苯的摩尔分数,相关系数R接近于-1。  相似文献   

20.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苯系物的方法。7种苯系物分离效果好,曲线相关系数在0.998-0.999之间,方法检出限(3 S/N)为1.15-2.09μg/L,加标回收率为87.5%-93.0%,相对标准偏差为1.9%-5.0%(n=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以满足地表水及污染源废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