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和标签是在不安全的无线信道中进行通信,而且随着移动读写终端的出现,使得读写器和服务器通信也不安全,容易受到假冒攻击、窃听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射频识别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对称加密、模运算等方式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引入时间戳来抵抗中间人攻击,并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对各方进行认证,最后采用随机更新密钥的方式进行密钥更新,并通过形式化证明的方法和常规攻击分析的方式来验证协议安全性。将该协议与其他协议进行安全性、计算量和存储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文中协议安全性高、计算量小且存储量适中,在射频识别领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的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无法抵制服务器假冒攻击的的问题,对认证过程进行改进,设置用于实现标签对服务器认证的环节,提出基于ECC的轻量级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改进后的方案满足抗服务器假冒攻击、抗标签假冒攻击等各项射频识别认证协议的安全特性.计算及通信开销分析表明:该协议在提供更高的安全性的同时能很好地应用于资源受限的射频识别认证.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超轻量级射频识别技术(RFID)双向认证协议(PUMAP)的安全性. 分析该协议的认证过程,发现窃听一次认证过程就能够得到移位操作的移位位数,简化认证协议中的公式,再通过计算可得到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共享秘密信息. 此外,PUMAP不能够防止位置跟踪攻击. 分析结果表明PUMAP是不安全的,安全性能达不到RFID系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对融合物理层硬件信息与应用层协议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rgerprints,RFF)进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认证问题,发现射频指纹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协议在融合RFID标签射频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挑战与应答.并进行RFID标签检测、存储与声称射频指纹的比对.性能分析与BAN逻辑形式化证明的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克服了原有缺陷,具有对抗有关RFID标签克隆攻击的能力.实现了RFID系统的高强度认证.  相似文献   

5.
通用可组合的RFID搜索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安全搜索问题,对RFID搜索协议的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基于通用可组合模型,提出了RFID搜索理想函数.利用伪随机函数原语,设计了一个轻量级不需要后端数据库的RFID搜索协议.该搜索协议安全地实现了搜索理想函数的功能,能够满足隐私保护、匿名、不可追踪、防窃听攻击和并发安全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于低成本的RFID标签运算能力有限,它无法支持复杂的密码算法,因此设计轻量级的安全协议尤为重要.URAP是一种基于简单位运算的极轻量级安全协议,兼有安全与隐私保护.本文详细分析了URA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并对它做出了改进,通过增加标签端的随机数R1与阅读器的识别码RID来保护信息的传送,避免了拒绝服务攻击、完全泄露攻击与追踪攻击,有效地提高了RFID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改进的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BAN逻辑分析和非形式化分析,然后对该协议的时间性能、空间性能进行计算.通过分析和计算表明,新设计协议能够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双向认证,有效解决现有协议的所有安全性问题.并且对标签造成的计算量、存储量不大,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安全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8.
轻量级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协议常采用同步更新机制以避免位置隐私的泄露,但却带来了去同步攻击的问题。去同步攻击使得标签与数据库同步更新的秘密数据不一致,导致标签永久失效。通过对已有协议的分析,发现其不具备抵御去同步攻击的效果。对已有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去同步攻击的轻量级双向认证协议,并利用串空间理想诚实理论对新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证明了新协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承载着大量敏感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存储.由于物联网设备资源有限,通信开销大、传输速率慢且需存储敏感信息的安全原语(如公钥算法、数字签名等)不适用于轻量级设备的认证.本文利用硬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具备的防篡改防克隆特性来生成共享密钥,结合MASK算法、Hash函数等安全原语,为物联网设备提出一种轻量级匿名密钥共享安全认证协议.通过Ban逻辑和形式化工具ProVerif进行安全分析验证,证明该协议能够防御中间人攻击、去同步攻击、假冒攻击、建模攻击等.通过对比其他协议,证明该协议具备计算成本低、通信开销和存储容量小以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适合于资源受限设备的安全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存在的同步安全隐患,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单向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以解决存在于RFID系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对提出的协议进行基于GNY逻辑的形式化证明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有效解决窃听、重放攻击、失去同步等安全问题,在能耗、安全与性能方面优于当前其他主流协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过程复杂、安全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Hash函数与椭圆曲线密码相融合的双向认证方案,以提高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信的安全性.首先采用椭圆曲线密码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阅读器进行身份认证;然后采用轻量级Hash函数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标签身份进行认证与验证,大幅度减少公钥与密钥长度,降低计算开销;最后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双向认证方案,该方案能有效抵抗各种类型的攻击,安全性较高,同时降低了内存与通信的开销.  相似文献   

12.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问题已日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中,认证机制是安全机制的重要内容。无线局域网采用IEEE802.1x认证协议。本文针对IEEE802.1x/EAP—TLS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协议的改进方案,在现有认证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对客户端STA和接入点AP之间的双向认证.从而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Lightweight and safety are two essential feature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 of RFI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typic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a new low-cost RFID tag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as propo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protoco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ocol can resist replay attacks and concurrent attacks and has nontracking, authenticity, and service availability. In addition, the protocol can also reduce the storage of tags and computation burden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low-cost tags.  相似文献   

14.
A Secure MAKAP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key establishment protocol proposed by Aydos et a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can provide authentication between the user and server and they agreement a session key in the end of it. Unfortunately, Mangipudi pointed out Aydos' scheme was incurred the man-in-middle attack denial-of-service attack and impersonation based on man-in-middle attack. Then he proposed an improved scheme m overcome the above weakness. However, there is an attack which can forge the message required in the protocol and impersonation a valid user to the server.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改进的基于智能卡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Shen-Yu提出的一个新的智能卡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发现该方案无法抵御智能卡的伪造攻击、假冒服务攻击.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利用双向认证的方法,解决了Shen-Yu方案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能使共享低熵的通信方在开放的网络中建立安全的会话密钥,基于Gorce-Katz框架提出了基于格的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ed key exchange,2PAKE)协议,协议采用具有近似平滑投射哈希函数(approximate smooth projective Hash,ASPH)性质的选择明文攻击(chosen plaintext attack, CPA)安全的和带有标签的选择密文攻击(chosen ciphertext attack, CCA)安全的密码体制,利用平滑投射函数的纠错性生成随机参数,通过伪随机函数计算会话密钥;与同类协议相比,该方案降低客户端密钥长度,减少服务器端投射密钥的生成次数,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完美前向安全性,在抵抗量子攻击的同时可实现显式双向认证。  相似文献   

17.
详细分析了UMTS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的过程以及协议的安全性,找出协议中存在的弱点和可能的攻击,提出了公钥加密协议的改进方法。经过分析,这一改进协议不但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需求,而且改善了UMTS在认证过程中在安全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