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它包括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统一战线组织同盟军的问题、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重要内容,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时值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重温《共产党宣言》的统一战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20 0 1年 7月 1日 ,是中国共产党 80华诞 ,本刊特推出罗庶长的《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论证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是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请读者特别关注。何龙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读者一定不会放过。总之本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专栏的 4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歌颂了党的三代核心领导中国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丰功伟绩。香港的六月 ,是一个多情的雨季 ,在这个多情的季节里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和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全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迈向21世纪之际,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8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重新阐明并强化《共产党宣言》一书发表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一、《宣言》的历史意义探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应当置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考察。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继《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合写的又一部力作。在《宣言》问世前夕;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科学技术都已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德国和其它一些东南欧国家也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已经日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翻过身来,夺得政权。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就是要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  相似文献   

5.
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共产党宣言》的根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脉。这一理论主脉一百五十多年来始终生生不息,成为各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课题。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世纪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把党的建设问题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层面上,实现了党的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内在关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 ,是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它向世人宣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思想 ,是新世纪的共产党的宣言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萍 《科技信息》2008,(35):68-69
《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史名著,一部酗学精品根柢书,可以说应该是人人必读之书。20世纪初,倡导新史学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十分推崇《史记》,他曾走上讲堂向学生们宣讲《史记》,并倡言大学讲堂应有《史记》的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开设“中国历史名著选讲”,即后来的《中国历史文选》课。《史记》成为陈垣先生的一部重要的讲读书。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 0周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周年杜尚别宣言》(以下称《宣言》),并批准一系列决议。在此之际,本刊专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国际     
《广东科技》2013,(1):19-20
《21世纪议程》:行动与展望《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以下简称《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是联合国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3项重要文件。会议期间,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了开放签字。《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明确了在处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诗坛赫然闪耀着一颗新星,他就是戴望舒.一首绝唱──《雨巷》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坚实地位,使他从此济具现代诗坛,成为名噪一时的“雨巷诗人”.《雨巷》的发表,引起了中国现代评论界的注意,叶圣陶称赞戴望舒“开了中国新诗音节的新纪元”,在新诗韵律、节奏的建构上做了开创性的探索.但是,关于《两番》的思想内容,却莫衷一是,各持一端,这种争论局面形成了《而巷》诗义的两大异说:一些人认为,《而售》是一首准政治诗,是减包田政治受挫后的国废借给的反映,它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消…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已有“永续利用”的概念和政令。自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至1995年中国共完成11项重大研究课题,实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取得显著成绩,引起国际瞩目。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实现二个转变,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完善立法管理,才能使中国社会、经济持续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共产党宣言》既是共产党人的宣言书,也是共产党人思想和精神的发源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传承和践行《共产党宣言》精神,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性地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坚守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在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 ,对党的性质、任务、宗旨所作的概括 ,其理论源头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中深含“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做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地体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对党的性质、任务、宗旨所作的概括,其理论源头是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中深含"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形态都具有历史的暂时性和最终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取决于该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共产党宣言》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基本思想,论证了“两个必然”,庄严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不断实践和实现“两个必然”理论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中,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某些逆转和曲折,但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进一步证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只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来观察社会历史进程,才能把握时代的本质和脉搏,才能洞察社会历史演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 ,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 :《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 ;三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士存 《世界知识》2022,(16):23-26
<正>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的诞生在中国—东盟关系史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外交事件,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过去20年间,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落实《宣言》所明确的宗旨和原则及其倡导的海上务实合作安排,  相似文献   

20.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剖析,揭示了道德的阶级性,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历史发展并没有证明"两个必然"的失败和过时,只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方式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