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仁关 《科学通报》1982,27(19):1188-1188
四川西南部喜德、冕宁、会理、会东地区,上前寒武系会理群大片出露,其中含有丰富的铁矿和铜矿,目前正在大规模地勘探和开采。会理拉拉厂地区,地层向南延至云南姜驿;会理通安和会东双水井地区地层,越过金沙江,向南进入云南禄劝和东川,被称为昆阳群。四川会理群和云南昆阳群,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但目前仍然争论很多,有的认为会理群老于昆阳群,有的  相似文献   

2.
史美良 《科学通报》1985,30(15):1179-1179
甘肃靖远地区石炭系剖面是我国有代表性的重要剖面。李星学等所建立的靖远组被称为含纳缪尔期(A-C)动物、植物群的中石炭统代表性地层单位。 1980年,史美良、马继祖、王瑞龄、何永鲸等在北祁连山几条石炭系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它们是:1。肃南县大青沟,位于肃南县东8公里、梨园河北岸,采样6个,编号  相似文献   

3.
西藏希夏邦马峰地区岩石绝对年龄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璞  戴橦谟  张梅英  洪阿实 《科学通报》1965,10(10):925-925
1964年3—5月参加国家体委希夏邦马登山活动的地质工作者刘东生、王新平及王鸿宝等同志在该区采集了一些变质岩、花岗岩和伟晶岩的标本,对其中七个样品进行了 K-Ar 法年龄测定,所测标本简略的地质情况如下:1.希夏邦马峰区主要由一套亘厚的变质岩组成,考察队命名为希夏邦马群(刘东生,1964),按岩性本群可分为三部(熊洪德),最下部(1)为眼球状(硅线石)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出露于5,800米基地附近,北倾20—30°。在希夏邦马峰东南聂拉木以南本层出露较广并向下过渡为条状混合片麻岩;沿聂拉木以南剖面所见本层露头最低高程为拔海3,200米。在希夏邦马峰北坡5,850米以上眼球状  相似文献   

4.
孙荣圭 《科学通报》1986,31(22):1725-1725
冀东太古代岩石分为下部迁西群(含上川组和三屯营组)和上部八道河群(含王厂组、湾杖子组和三门店组)。上川组以辉石麻粒岩为主;三屯营组为斜长片麻岩,含斜长角闪岩包体;王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钐-钕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聂凤军 《科学通报》1994,39(13):1211-1211
温都尔庙群主要系指在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以东,朱日和及其北部出露的一套中-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该套岩层以产出有温都尔庙式铁矿,非层序性蛇绿岩和高压变质矿物组合为国内外地质学界所关注,并且一直作为早古生代海沟存在的重要标志.鉴于温都尔庙群岩层遭受到不同程度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以及缺失可信的古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众说纷纭.这些意见可  相似文献   

6.
南华系底界与古城冰期的年龄: SHRIMPⅡ定年证据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报道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湖南石门壶瓶山镇杨家坪剖面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 锆石SHRIMP定年研究表明, 南华系下统渫水河组(相当于莲沱组)上部凝灰岩的锆石定年结果为758±23 Ma, 可限定南华系古城冰期的下限. 其下青白口系老山崖组为809±16 Ma, 采样点距顶界12 m, 根据沉积速率估算, 其顶界的时限大致为800 Ma. 这一组年龄结果使我国南方前寒武纪长期争论的“莲沱组”是否等于“板溪群”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开化县底本乡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黑色泥岩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E-C transition)下扬子盆地典型深水相沉积,对其研究有助于认识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共采集岩石样品53件,分析岩样中铁组分包括黄铁矿的铁(FePy)、碳酸盐矿物中的铁(FeCarb)、氧化铁和氢氧化铁(FeOx)、磁铁矿的铁(FeMag)、总铁(FeT)的含量和δ13Corg值.结果表明:(1)底本剖面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黑色泥岩样品中的黄铁矿含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小于1%;FePy/FeHR的值在0.01~0.81之间,绝大多数样品低于0.5;FeHR/FeT的值在0.39~0.93之间,绝大多数样品高于0.5.(2)从碳同位素的对比可以看出底本剖面与其他剖面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界定出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的分界点在底本剖面皮园村组中下部δ13Corg值的最大负偏处.浙西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黑色泥岩的沉积环境主体上以缺氧含铁为主,较高的高活性铁含量和较低的黄铁矿含量指示当时盆地深水中H2S相对缺乏,Fe2+是富余的;且在荷塘组下部和上部海水含氧量似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氧气的增加量还不足以使深海达到完全氧化.因此,E-C过渡时期古海洋环境是缺氧含铁的,这样的环境制约了后生动物在深水区的出现和演化,并且为充分认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空顺序和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群、耀岭河群及基性侵入岩群是南秦岭出露规模最大的前寒武纪地质单元组合, 对采自武当山群的5件火山-火山碎屑岩、2件耀岭河群火山岩和1件基性侵入岩体样品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U-Pb同位素定年. 结果表明, 武当山群的形成时代为(755±3) Ma (5件样品年龄值的加权平均值, MSWD=0.47, 95%置信度, 下同), 而耀岭河群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群分别为(685 ± 5) Ma(两件样品年龄值加权平均值, MSWD=0.36)和(679 ± 3) Ma(MSWD=1.6)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 所获年龄均明显小于早期多数文献的报道值, 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火山-沉积岩地层的时代分别对应于峡东剖面的莲沱组和略早于南沱组. 岩浆岩中捕获锆石显示, 南秦岭武当地区存在与扬子克拉通内部和陆缘区时代相同的830~780 Ma岩浆事件记录, 指示了区域内存在晋宁期基底岩系或来自扬子克拉通北缘晋宁期物源区沉积物, 表明新元古代时期南秦岭武当地区是现今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洋壳类型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旗    周德进  陈雨 《科学通报》1996,41(11):1025-1027
大洋岩石圈是由洋壳和上地幔组成的,洋壳剖面通常认为是相当于特罗多斯蛇绿岩所建立的剖面。其底部为超镁铁质的堆晶岩,向上依次出现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席状岩墙群和枕状熔岩,上覆深海沉积物。海洋地球物理调查表明,洋壳分为三层:第一层主要是很薄的沉积物;第二层推测由玄武岩和席状岩墙群组成(深海钻探已经在哥斯达黎加裂谷之下打到了席状岩墙群);第三层推测由辉长岩杂岩组成。由于洋壳与蛇绿岩剖面惊人地相似,故使人们相信它们是可以类比的。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大多数蛇绿岩尽管不具有特罗多斯蛇绿岩那样完整的剖面,但由于可以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找到上述岩石组合,故通常均把它恢复为类似特罗多斯的剖面。并认为这就是洋壳剖面。然而,蛇绿岩中并非只有上述一种类型的剖面。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新的洋壳类型,如:阿尔卑斯和双沟蛇绿岩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彭立红 《科学通报》1984,29(2):104-104
内蒙古集二线地区温都尔庙群是一著名“哑层”,由一套海相火山浅变质岩系组成。温都尔庙群呈东西向延展,长达700余公里。宽约100余公里,被划分为南北两带。作者的工作区在南带。温都尔庙群的时代问题,争论数十年一直未获得解决,它的时代及地层划分问题长期为我国地质界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蕴藏在温都尔庙群里的丰富矿产资源(金、铜、铁、铬……和石油)的勘探,南带的蛇绿岩套已被鉴定。南带蛇绿岩套产出位置极为重要,它是中  相似文献   

11.
曹伯勋 《科学通报》1989,34(7):530-530
1985—1987年,作者等在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北坡发现一新的早更新世含化石和古冰楔遗迹地层,建立了太平山组(Q_1t)。 一、太平山组(Q_1t)剖面简述 剖面位于北纬39°42′N,东径115°56′E左右(图1),发育在残存的上新世唐县期侵蚀面上,海拔150m。为奥陶系石灰岩中一裂隙状熔洞——洼地环境堆积,上宽16m,往下收缩,深9m多未见底。太平山剖面情况见图2。  相似文献   

12.
()欧阳舒  ()朱怀诚  ()王蕙 《科学通报》1998,43(11):1202-1206
龙首山二叠纪孢粉植物群 ,在早二叠世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是以欧美 华夏共有成分为主 ,以蕨类 种子蕨孢子占优势为特征 .但在下石盒子组裸子植物得到较大发展 ,至晚二叠世早期 (红泉组或上石盒子组 )可能已占主导地位 ,到晚二叠世晚期 (大泉组或石千峰组 )仍颇丰富 ,显示出浓厚的亚安加拉区色彩 .研究表明 ,此区二叠纪经历了华夏植物群由盛到衰、安加拉特别是亚安加拉植物由少到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龙首山二叠纪孢粉植物群 ,在早二叠世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是以欧美 华夏共有成分为主 ,以蕨类 种子蕨孢子占优势为特征 .但在下石盒子组裸子植物得到较大发展 ,至晚二叠世早期 (红泉组或上石盒子组 )可能已占主导地位 ,到晚二叠世晚期 (大泉组或石千峰组 )仍颇丰富 ,显示出浓厚的亚安加拉区色彩 .研究表明 ,此区二叠纪经历了华夏植物群由盛到衰、安加拉特别是亚安加拉植物由少到多的过程 .  相似文献   

14.
王伟 《科学通报》1997,42(4):406-409
Magaritz等通过对南阿尔卑斯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剖面δ~(13)C值变化研究认为,δ~(13)C值在P/T剖面上的变化是判断存在沉积间断的重要标准。他认为因煤山和上寺等P/T界线剖面的δ~(13)C值在界线附近的变化有明显的突然性,从P/T界线上下δ~(13)C值下降到恢复之间的间距太小(<2m),而认为这两个P/T界线剖面在界线附近存在沉积间断。我们通过研究西藏色龙P/T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δ~(13)C值,以及对比现代海洋溶解无机碳的δ~(13)C的变化后认为,用扩δ~(13)C值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是否渐变,以及其在剖面中下降-恢复的距离大小,来判别剖面的沉积记录完整性的观点,尚需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15.
湘西北南华系渫水河组寒冷气候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连君  储雪蕾  张启锐  张同钢  李禾  姜能 《科学通报》2004,49(12):1172-1178
杨家坪剖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 自从1980年以来, 该剖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 关于渫水河组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渫水河组沉积的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 表明渫水河组与其上覆的古城组(又称东山峰组)和南沱组的冰成岩石具有相似的CIA(化学蚀变指数)和CIW(化学风化指数)值. 这意味着渫水河组和南沱组、古城组的沉积岩在沉积前具有相近的低等化学风化程度. 因此, 渫水河组也可能是在寒冷气候环境下形成的, 属于冰期记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9):718-718
海南岛的二叠系主要分布在该岛西部东方县的昌化江流域。 根据昌化江西岸二叠系剖面(竹蜓)类化石群的研究(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海南地质大队,1987),岛内二叠系研究获得以下进展: 1.以碳酸盐岩类为主的鹅顶组,除含有极为丰富的以短筒形-厚纺锤形壳体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形成的时代与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维祥 《科学通报》1989,34(16):1252-1252
近年来,我们以黑垆土发育较典型的甘肃陇东黄土塬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了灵台县苗头村(L)、平凉县大寨(P)、宁县九崄(N)、西峰市后官寨(x)、环县北塬头(H)等多个典型剖面并根据~(14)C年龄、孢粉和物理化学分析结果,系统地研究了黑垆土的发育时代、成土环境和形成过程。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剖面上部的覆盖层厚度多在40—50cm之间,中部灰褐色(5YR4/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白乃庙群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铀-铅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凤军 《科学通报》1990,35(13):1012-1012
白乃庙群出露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图1),研究区内以发育有温都尔庙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和白乃庙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以及产出有一系列铁、铜、金矿床(点)而为人们所关注。鉴于白乃庙群及有关岩石地层的形成时代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地质学家对于区内不同构造单元相互关系、运动方式和原始空间位置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区内隐伏金属矿  相似文献   

19.
铁岭组钾质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最近在冀北-辽西以碳酸盐岩为主的铁岭组内发现了钾质斑脱岩, 并获得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1437±21) Ma, 这一进展将铁岭组的时代确定为中元古代早期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末期. 与此同时, 还在同一剖面获得了铁岭组的上覆地层——下马岭组碳硅质页岩里钾质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372±18) Ma, 这与稍早前在北京西北及其附近地区所获得的定年结果(~1380 Ma)是一致的. 这在肯定了该地区下马岭组应归入中元古代中期延展纪(Ectasian Period)早期的同时, 也表明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燕山东部地区铁岭组-下马岭组等相关序列, 可与北京西山及燕山西部进行良好对比. 换言之, 华北北部从高于庄组到铁岭组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应视为中元古界盖层系沉积, 而铁岭组与下马岭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可作为中元古界盖层系与延展系之间的物理性分界标志; 早先以该不整合面命名的“芹峪上升”(或“芹峪运动”)应属于一个时限短暂的中元古代早期的区域抬升, 不能再视为华北克拉通对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事件(~1.0 Ga)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密云岩墙群的时代及其对长城系底界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市密云水库附近分布着一些北-东走向,个体宽度达40m以上,长度达8000m的岩墙,本文称之为密云岩墙群.从一条宽约40m的岩墙中分选出了大量斜锆石,同位素稀释法获得其207Pb/206Pb年龄为1731±4Ma(n=4;1731±1Ma,n=3).该岩墙被长城群底部常州沟组底砾岩不整合覆盖,这一年龄限定常州沟组沉积起始时代晚于1731Ma.由于长城群是长城系的标准剖面,因此,这一年龄指示长城系的起始时代应晚于1731Ma.本区斜长岩杂岩体及环斑花岗岩(1730~1680Ma)被认为与长城群所在的燕辽裂谷有成因联系.但是,密云岩墙群的成因与上述岩体并不相同,指示不同的地质事件.长城群是我国地质时代单元长城纪时代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虑到1731Ma前后地质事件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建议将长城纪起始时代定为1730Ma或者稍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