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贺崇武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995,(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审美观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否定现实美,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美、永恒美.但是,由于他们对当时现实态度的不同,以及本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形成了在达到这种永恒美的途径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充分显示了东西方哲学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陶裕华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5,(4)
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体系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智力物化理论”的产生也同样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众所周知当代的重要特征,一是信息革命和知识爆炸,二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科技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面临这一发展的势态,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抢占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并依靠现代化的教育开发人的智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对于智力物化过程与介体的问题,国内外有识之士已经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开始进入理论化、体系化的阶段。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关于教育是科技进步基础的理论,关于职业教育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具有桥梁作用的理论以及职业教育的体系、管理、评价的理论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教育学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念大多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太关注于现实政治的,其实庄子是非常关注政治生活的,庄子认为人始终是无法逃脱出政治生活的。与此同时,庄子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政治生活极度黑暗的一面,这和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庄子的思想则更强调顺应"道"的要求来实进行社会治理,"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庄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表现在具体的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无为而治,道通为一,柔弱不争等特点。同时庄子这种政治思想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庄子》论“孝”,内容不多,然思想惊艳,并形成了一个带有本末式和类回环式特征的理论结构.分析《庄子》关于“孝”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道家在伦理问题上的理论复杂性,对我们当今的道德实践也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健美操运动是体现身材线条美、韵律美、音乐动感美于一体的多元性运动项目,“健、力、美”是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征,其美学价值作用可以使大学生通过练习健美操而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提高。在健美操的课堂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喜爱健美操项目,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健美操项目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并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体会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对健美操项目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健美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英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50-53
分析庄子思想的核心“道”,及其可行之径“两行”的蕴含。论证“两行”中自适之用与和通是关键的方法,只有自适其适、自得于心,才能无视外在的是非、对立,达到道通为一,这才是行道。道之可行的极境是无待,当客观有待的存在无法改变时,主观的无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主观的无待是实现无待境界的根本,注重超越主观的有待是真正的无待。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三言”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6)
《庄子》这部古典文献的出现,突出地标志着在我国战国时期,我们祖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在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与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哲学思想方面,《庄子》无疑地是起了消极的作用;而在文学语言方面,它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文学造诣是可以和同代屈原的“骚赋”分庭抗礼的。明末狂人金圣叹把《庄子》和《离骚》列为我国“才子书”的前茅,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夸大的。 相似文献
12.
13.
魏东方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1):49-54
庄子"知"论包括庄子对知识的看法和对认识活动的看法。认识活动可以分为理性探究活动和观道体道活动两种。理性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关于物的知识。庄子批评理性探究活动和关于物的知识,也怀疑关于物的知识的真理性。观道体道活动的主体是真人。真人对道的直观是心观,又是静观。但这种静观不是死寂的,而是不断生成的,也即是体道、游心于道。真人观道体道的结果是真知。真知是不知之知,并相关于人的生命和生存。 相似文献
14.
15.
童坚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4,(4)
《庄子》“道”“德”观童坚强(92中③)《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一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首先,庄子提出德思想的原因。《庄子》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众多的哲人中,庄子以其独立不羁、愤世嫉俗的个性创造了一个鲜明地区别于儒、墨、法诸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内心世界。他在继承老子哲学的基础下,又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老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文化思想的源头之一,对后世的哲学文学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矛盾和不安的状态,一方面,战国时残酷而频繁的兼并战争所带来的哀鸿遍野,饿殍遍地的悲惨社会现实使他有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的恐惧感,因而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比较分析表明,"逍遥"与道体在庄子哲学中有同有异。其同表现在:从境界看,"逍遥"与道体是同一形上超越境界,即都呈现着空虚寂静、主客合一、独立自在、无边无际、无为无名、无害无苦等境状特征;从途径看,"逍遥"与道体都是道家大德通过气功修炼达到的至高境界。其异表现在:庄子一方面从本体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判认为宇宙本源、本体即"道",另方面从人生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视为无害无苦、自在自适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即"逍遥"。 相似文献
18.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绘画空间自由,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艺术眼光观看世界。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科学并不等同于艺术,自然科学的原理不能代替美学原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注意构图者的意象位置,根据它移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明显把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结合起来,形成超自然的能力,达到“咫尺天涯”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著名学者、作家苏珊.桑塔格以其文艺观点反对阐释确立了她在文坛的重要地位。她强调感觉和体验在艺术欣赏和理解中的作用,反对抛却了审美感受力的阐释,其文学作品强烈的体验性实践了她注重感受性的审美理论。她捕捉了体现时代生活变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打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壁垒的新感受力,将自己的目光放逐于先锋的及大众的领域,以亲身的实践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