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引渭淤灌改造沙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苑位于关中东部地区,是非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风积沙地。过去因植被的破坏、风沙危害极其严重。该地以细沙为主,孔隙较大,故易漏水跑肥,土壤贫瘠。其南临的渭河大部分流经黄土覆盖地区,河流汛期悬移质泥沙含量很高。利用小于0.01毫米浑水泥沙进行淤灌,既可防风固沙,又能改变沙土结构,促使农业生产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在我国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都有利用浑水进行淤灌治沙改土,压碱造田,改造垆土的条件。随着四个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淤灌将会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原理,对广西壮族地区改土归流历经几百年才得以完成之个中原因从封建农奴制、土司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5.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武陵地区改土归流后,大量汉民的迁入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也改变了社会结构。这时的农民对于生产的安排与土司时期是不一样的,土司时期是封建领主经济时期,农事安排的主动权在土司阶层;与清末(1840年后)时期也是不一样的,清末因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境地,国内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为国内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淹没;这一时期,农民的农业生产安排主要体现在农田、种植品种、农事活动中巫术等的安排和宗族组织在农事活动中的渗透上。本文利用经济人类学理论,解释了农民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安排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关中东部黄河、渭河、洛河三角地带沙苑生态环境变迁做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治理和改善沙苑生态环境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结果将沙苑生态环境变迁过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对造成变迁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结论形成初期主要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影响;之后的几个时期主要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建国后,经过合理的改造,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改土归流在土家族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该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今土家族的经济开发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盐碱地利用微区改土植树技术,对微区的土壤环境进行有效改良,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是在高盐碱地区进行城市绿化的一种行之有效地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沙苑地貌成因与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风的观测资料、沙丘形态和地貌条件,研究了沙苑的成因,并利用重沙分析,对比了渭河、洛河、黄河和沙苑的沙样,结果明显趋近黄河。故知随黄河河道变迁、沉积物质经潼关卡口强劲东风的吹蚀,形成了非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岸沙丘。沙苑近年来的治理工作,由于重视植树造林,大面积流沙已被固定。尤其是利用渭河浑水淤灌的措施,在防风固沙、土壤改良、农业增产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陕西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频次、季节性、地区分布及持续多年干旱发生的重现期。对其成因条件作了基本分析。并提出今后防旱减灾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采集了190名60~75岁的陕西地区老年男性人体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提取了能够全面反映该群体上体体型特征的长度因子、宽度因子等6大因子,胸围、腰围、腹围、身高、背长、前腰节长、肩斜角、肩宽、后腰节长、颈围10个特征指标及AX、BX、CY、BY等4种体型.为男性老年上装结构设计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人体部位数据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岭地区兽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山地是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兽类7目28科82属125种,占陕西省兽类总种数的85.0%.兽类区系组成十分复杂:北方分布型有57种,南方分布型有68种,特有种2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CITES附录的物种有5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43.2%.这些珍稀、特有动物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15个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众多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变化和人猎杀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扁茎黄芪荚果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和组织分化的规律。参考Fahn等(1955)的报道,此种荚果的结构应属黄芪型的一个新亚型,连系其开裂方式应属于荚果中的原始类型。根据这种荚果的发育规律以及它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对合理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陕西地区适应小农经济的水利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为了对抗日益干旱的自然环境,当时一些著名的农学家提出卓有成效的水利理论,例如徐光启的旱田用水五法,王心敬的井利说。这些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推广,在陕西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建造了大量的井灌、涝池,并对小河流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农田状况,解决了旱季用水困难的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之所以陕西地区在明清时期大量发展小型水利设施,和当时陕西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明清时期陕西地区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小型水利设施,使得水利工程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甚至一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陕西地区发现的桃花水母进行形态学特征的初步探讨,得到的形态学特征为:生殖腺呈扁囊状,淡黄绿色;触手分为3级,主触手比其他两级长;平衡囊管型,数量在132~184之间;刺丝囊疣为乳突状,各环状疣间有明显间隔,似分节状,这些特征与已报道的有差异;并对得到的可量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伞径与触手及伞径与缘膜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伞径与平衡囊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洛南、关中、旬阳等地烟叶内在质量的分析测定,初步探索了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烟叶在含糖量、含氮量和烟碱含量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陕西汉中地区百合科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汉中地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类型和性质。结果表明:(1)汉中地区百合科植物有26属,占全国百合科植物总属数的43.33%;有100种,4变种,1型;(2)属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汉中地区百合科植物属的区系性质以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有24属,占本地区百合科植物总属数的92.31%:(3)本地区百合科植物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意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33种,占30.00%,具有食用价值的19种,占17.28%,观赏植物有18种,占16.36%。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云南改土归流的起因与前朝不同,目的是巩固云南边防,抵御法英侵疆。受当时云南处于多事之秋的客观环境影响,在急进与缓进的指导思想之下,云南政府与土司经过博弈,土司辖地最终形成土流并存的政治格局。民国时期云南改土归流体现的治边思想依然是传统治边思想的延续,但其实施方法有所创新。当然,改土归流的失误也显而易见,对流官的任用不当导致了边疆民族的诸多起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