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谢骏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730000)甘肃晚新生代陆相地层相当发育,其中新第三纪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为丰富.1991年笔者依据当时已有的材料和研究状况,撰写了《甘肃晚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见《地层学杂志》第...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4,(5):54-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猿人洞即北京猿人遗址。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二十万年前。这个遗址发现于1921年,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共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层和近20…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1987年“北京丰台地区新发现的一具人枕骨化石”进行初步探讨。我们对枕骨、骨壁、枕外脊、枕脊三角小区,枕脊及枕外粗隆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对照和研究,从而推导出这样的结论:该枕骨化石的年代不会少于一万年,它可能处于化石智人向现代人过渡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周国兴 《大自然》2010,(1):41-45
1959年,科学家在东非奥尔杜威峡谷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的鲍氏南猿“东非人”的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东非地区史前人类大发现的序幕。此后,大量早期原始人化石在这里陆续出土,并以发现距今340万年的阿法南猿“露西”的骨架化石为高峰,演绎了人类起源的“西部故事”。  相似文献   

5.
1951年莱阳恐龙发掘点滴1951年6~9月,中科院古脊椎所杨钟健带领刘东生和王存义等3人组成考察队,在莱阳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并在金刚口进行了发掘,采集了一大批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潘云唐所著的《刘东生传》一书中对那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述:195 1年,山东大学地矿系主任何作霖写信邀请杨钟健去看前一年山东大学师生在莱阳实习时发现的恐龙蛋和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6.
周国兴 《大自然》2009,(6):10-13
早在1899~1902年间,旅居北京的德国医生哈贝尔喜欢在中药铺的龙骨堆里淘化石,他买到的一部分化石后来被送到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在施洛塞尔教授的鉴定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枚似人的牙齿化石,并于1903年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7.
《苏南科技开发》2006,(1):60-60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一篇由法国普瓦捷大学研究人员米歇尔·布吕内撰写的文章再次证明说,当年他与其他研究者共同发现的生物化石属于人类化石,而且就是后来被科学家称为撒海尔人的化石,从而也证明撒海尔人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相似文献   

8.
提到周口店遗址,可谓尽人皆知;可说到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的发掘,很多人就感到陌生了。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发现,打破了周口店遗址近几十年来的沉寂。[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06,(7):12-12
2006年6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院士、张江永研究员和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博士合作的七鳃鳗化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自2002年8月以来,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者一起,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对在该地区发现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2月9日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千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8年2月1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Kellner.Campos合作研究的论文。论文报道中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一件新的翼龙化石.该化石来自距今约1.2亿年前的湖泊沉积地层中,化石体型娇小.展翼仅25cm,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翼龙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瑞典古生物学家在我国贵州江口县的"化石宝库"中,发现了一个可能代表新的动物门类的实体化石。该种动物被中瑞学者命名为"八臂仙母虫"。相关论文发表在《地质学报》2008年第1期上。  相似文献   

15.
漫谈能源     
先说化石燃料。这主要指的是煤、油、气,据说是万年、亿年以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变成化石,后来就变成了煤和油、天然气了。化石燃料是近代的最主要的燃料。第一是煤,煤是近代社会的主要能源。这近代说的是两百年到上个世纪初。在国际上就是那样,现代工业社会,一般算起来那是从瓦特蒸汽机始。  相似文献   

16.
德国科学家在6月2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物种化石。  相似文献   

17.
袁士畴 《科技潮》2002,(11):19-20
本刊在2002年第8期上,刊登了王方辰的署名文章《从猿到人的质疑》。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同等的、大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它生物都没有大的变化,有的甚至几亿年不变,只有猿突飞猛进的演化成了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况且最能印证从猿到人演化过程的化石出现了几百万年的空白,而其它动物的化石可以说既完整连续且数量众多,可它们并没有进化成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由此作者对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观点提出了疑问。文章刊出后,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现选登袁士畴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物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文博学界将文物视为人类制造物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物遗迹。这种界定的不足在于它同刑法的规定不甚协调。走私文物罪的对象应包括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倒卖文物罪的对象不限于珍贵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是单一的行为。在涉嫌文物犯罪中,被委派作鉴定的专家应来自与文物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凌源市沟门子镇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埋藏地层为棕黄色亚粘土含角砾层,化石残碎,经初步判断该地点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晚更新世晚期,这是迄今在凌源境内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在辽西新生代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洞内发现的灰烬层为在大凌河流域寻找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化石群落的识别是古代生物群落研究的基础。上前缺少普遍遵循的化厂 落识别的原则,识别方法差异很大,这影响了古代群落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根据文本六寨泥盆系东岗 化石群落的研究实例,所提出的海相化石群落的一种识别方法 ,为解决识别方法上存在的分歧,提供了玫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