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在自发成立的体育活动组织,该类组织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各种体育活动项目为载体开展体育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文章以此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阐明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文化属性与功能,及对建设校园文化的价值;讨论了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发挥体育社团价值、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目的明确,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实物消费高于其他消费,消费水平较低;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提出了促进福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建议: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学校应在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的同时,注意场馆结构的调整;促进体育消费品价格适应大学生需求,刺激消费;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起终身体育观念.希望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率低和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相背离是当前需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运动效果不满意、缺乏兴趣是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而体育兴趣不浓和体育认知程度较低又是导致大学生"知"、"行"背离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应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深化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方法对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可持续健康蓬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牛伟  陈华 《科技信息》2008,(13):154-15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10所高校的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其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值得的;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娱乐消遣和身心健康;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前三位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和体育器材;安徽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实物消费时,最注重的是价格;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大学生形成体育消费行为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购买方面的投入.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的开展与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体育通过其特有的文化功能、作用力影响并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添色加彩。从学校体育扮演的角色上看,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直接建设者、潮流的引领者和文化进步的助推者;在作用上,学校体育可以在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校园文化建设添彩加色等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新乡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认为,高校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为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73名参加体育社团的医学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并非心理健康病症高发人群;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等体育活动组织的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社团活动要选择符合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内容和方法,集体性体育锻炼项目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对肥胖大学生体育权利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体育权利缺失现状突出表现在知晓权不理想、未获得因材施教的权利、心理弱势愈加明显、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不佳、体育成绩公正评价权普遍被忽视、体育财产权普遍不被尊重等方面;结合现有体育教育改革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维护肥胖大学生体育权利的路径:健全体育法规政策;提高肥胖大学生体育权利维护意识;确保体育资源均衡供给;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促使教学目标从"唯成绩论"向"权益保障"转化;呼唤体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韩军  何源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226-226
结合高校体育现状及大学生业余生活特点,以高校推进体育运动休闲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讨论了运动休闲对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运动休闲的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1)体育消费动机多样化;2)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为辅;3)体育消费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未来的体育消费倾向呈现两大特点:1)体育消费意愿呈现增长态势;2)体育消费投入出现两极分化局面。根据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宣传;2)加大体育消费指导;3)加快学校体育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及影响体育健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态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近70%大学生的直接性体育行为与其体育意识不吻合;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惰性大、依赖性强,而男生则是缺乏体育组织。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民 《科技信息》2009,(5):102-102
从界定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入手,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认为体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出转变观念,制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文化建设规划,创建良好的网络体育文化环境,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校体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要做到:开展并加强健身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并提高体育认知;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健身意识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加大投入,加强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等硬件建设,激励和强化体育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教育现代化理念与大学生体育社团文化功能特征分析,认为大学生体育社团文化的功能有:(1)教育功能;(2)发展功能;(3)社会化功能。认为建立契合教育现代化理念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文化建设要做到:(1)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体育社团文化的发展功能与社会化功能,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的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目标。(2)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倡导和宣传终身锻炼的体育观。(3)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体特征和能动性的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变迁所带来的村落体育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村落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生态、组织形式等的变迁对于村落体育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村落体育发展的适应性策略,包括:借服务型政府建设之机,畅通农民体育诉求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扶植村落自组织群体;发挥大学生村干部价值,培养农村体育骨干力量;加强各类体育文化信息传播,营造体育氛围等。  相似文献   

17.
孙阳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2):156-15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确定改革的方向.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上喜欢体育运动,但缺乏自律;体育课教学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喜欢的项目存在偏差,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且对学生开放时间有限.建议:加强高校体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学校领导应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场馆.  相似文献   

18.
孙忠祥 《科技信息》2010,(6):270-271
结合高校体育现状及大学生业余生活特点,就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运动休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与作用;高校如何创设和拓展运动休闲教育与实践课程;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等问题加以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服装品牌需求心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较为客观的反映大学生体育服装品牌需求心理,结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合理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为企业、商家扩大品牌知名度,正确设计体育服装品牌个性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识程度较高,但实际参与率偏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呈多样性;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较为理想,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傍晚、晚上和早晨,地点多在校园内,形式以结伴和个人参与为主,项目较为广泛,羽毛球、篮球、长跑等的人数比例偏高。针对调查发现的主要不足,从教育和引导、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等方面,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