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卵胶膜大分子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的方法,在黑眶赡蜍的卵水、卵胶膜和各段输卵管分泌物中检测出了蛋白质、糖蛋白(包括多糖)和酯酶。在卵水中有16种蛋白质,其中2种是糖蛋白,3种是酯酶。在卵胶膜中检出16种蛋白质,其中有3种是糖蛋白,1种是酯酶。在各段输卵管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出不同数量的蛋白质、糖蛋白和酯酶。卵子浸入水中后,受精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卵胶膜中可溶性物质扩散到水中去的缘故。关于酯酶,以前尚未见过报道,可能在受精过程中参与精子的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胃癌胃液与非胃癌胃液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其相关性。通过两种酶活性的比较得知,乳酸脱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负相关。讨论了酶活性与癌细胞膜系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华南虎和东北虚血清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虎和东北虎血清酯酶、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苹果脱氢酶,山梨醇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同功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两亚种在酶谱上未显示差别存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测定了中华大蟾蜍冬眠期和活动期四种器官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的相对活性.结果表明:四种器官中 LDH 同功酶的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性别差异.肝、肺中还显现出第6条酶带.  相似文献   

5.
对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和东北虎(Pantheratigrisamurensis)血清酯酶、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山梨醇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同功酶进行了测定.结晶表明,所测的两亚种在酶谱上未显示差别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辽河和长江两水系的中华绒螯蟹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肝脏、肌肉组织中两者均有差异,从遗传学角度为两地河蟹的区别提供可参考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鲵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精子的形状,受精过程中卵壳膜的变化,及精子入卵的过程。人工催产的精子头部具有棒状和辣椒状两种形状,卵壳膜随着受精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皱褶,沟与嵴,受精完毕,皱褶消失。大鲵属于多精入卵,精,卵相遇60s,精子接触卵膜,受精75s精子头部一半进入卵内。授精90s精子头部和颈部完全进入卵内,但精子尾部留在卵外面,授精2min,,受精完毕。  相似文献   

8.
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精子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精子入卵过程分为4个时期:顶体反应期、穿卵前期、穿卵期和融合期。顶体反应期,精子顶体物质释放,顶体致密部分向外延伸,形成1层保护膜,亚顶体腔开始向顶端突起;穿卵前期,亚顶体腔前突形成顶体锥,并向卵膜释放亚顶体物质,精子外膜后移;穿卵期,精子核及线粒体进入卵膜形成的受精锥,线粒体数量减少,顶体突消失,精子外膜和尾部脱落;融合期,精子核进入卵内与质膜融合,核解体。  相似文献   

9.
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精子(或精核)注入卵周隙(或卵细胞质)使卵受精,是近十年来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途径,用此方法进行体外受精,可克服因免疫因素、精子寡少、精子弱动等因素造成的不孕症,九十年代初国外将此方法用于人类临床上已获得成功。本研究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通过精子显微注射方法完成体外受精,并对显微受精卵的存活率、受精卵体外培养的卵裂率、发育率及发育胚胎的移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由微注射精子体外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人精子一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T)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评价人精子的生育潜力,但实施检测尚存在实验周期长,动物超排获得卵子往往难与精子完成制备的时间相一致等问题。为此,应用冷冻保存的金黄地鼠卵可以克服这些不足。本研究应用程序控制生物冷冻仪,探讨金黄地鼠冷冻保存的可行性。冷冻保护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降温冷冻为5步程序。卵子解冻后用渗透压递减洗涤脱除DMSO。冷冻保存卵采用卵子形态学和精子穿卵率评价。结果表明,冷冻保存后约47%的卵子保持近似对照组的形态,53%的卵子表现出细胞结构损伤或异常。与对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乌塘鳢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中华乌塘鳢精子和成熟卵的形态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3部分组成,全长17.0~19.0 μm.成熟卵呈圆球形,直径在600~670 μm之间,动物极端有一黏着器,黏着器围绕着卵膜孔区,卵膜孔区中间有一凹陷的卵膜孔.黏着器由黏着丝、筛状圆柱体和基底三部分组成.卵膜孔呈漏斗状结构,由前庭以及卵孔管组成.精子通过基底的穿孔以及筛状圆柱体的筛孔到达卵膜孔区,进入卵膜孔.受精前,絮状物覆盖整个基底和卵膜孔区,并堵住卵膜孔.当精子接触卵膜孔区时,絮状物消失,但卵膜孔还被精孔细胞堵塞;当精子进入卵孔管时,精孔细胞消失;精子入卵后,卵膜孔被絮状物质堵塞,精子入卵过程完成.  相似文献   

12.
对1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87例健康人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CK-MB升高最明显,CK分析亦有类似情况,血清CK-MB水平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鲶的胚胎及成体主要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了圆盘管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鲶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和成体的八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表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个体发育阶段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期特异性,在成鱼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探讨了其生长期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与鲶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组织的生理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对乳酸菌细胞活性和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中,添加维生素对菌体生长、细胞活性、产酸,以及在碳流代谢中与乳酸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4种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DC)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添加促进了菌体生长,使乳酸产量提高了42.47%;同时降低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的死亡率,降低的最大幅度可达53.46%;PFK和LDH的活性比对照有提高,最大幅度达62.30%和126.65%,PDC的活性在发酵中期也有一定的提高,但PC的活性变化很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维生素的添加可以提高乳酸菌的活性,同时使代谢通量有利于乳酸生成。  相似文献   

15.
用吸附法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的代谢产物中提取毒素,并将毒素作用于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体外培养细胞,以研究球孢白僵菌的昆虫致病机理.同功酶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细胞中毒后,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等同功酶在种类和含量上都有所减少.并发现其细胞代谢紊乱,当毒素质量浓度在0~500mg·L(-1)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蛋白的质量浓度均随细胞中毒加深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双向电泳筛选出的7型猪链球菌WH分离株免疫相关蛋白乳酸脱氢酶的反应原性,本实验采用克隆表达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根据质谱鉴定的NCBI登录号查找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p ET30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 ET30a-LDH,测序后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1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7型猪链球菌WH分离株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这表明表达的重组LDH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提供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织学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中国大鲵产卵期输卵管结构及分泌特征,探讨了输卵管与卵外胶膜形成的关系.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显著增长,管壁增厚,管径增大,输卵管粘膜上皮向腔内突起形成皱襞,内表面纤毛密集,单管状腺分支增多,腺细胞内充满胶质.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这些结构特征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液蛋白成分电泳检测显示中国大鲵输卵管液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弯曲部的中后段.卵外胶膜与输卵管液的蛋白成分比较也表明:弯曲部中后段输卵管液与卵外胶膜存在有较多相同蛋白带,该段是构建中国大鲵卵外胶膜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是钝齿棒杆菌厌氧发酵产乳酸的关键酶。文章以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敲除载体为目的,通过在乳酸脱氢酶基因片段中的EcoRV酶切位点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方法构建钝齿棒杆菌乳酸脱氢酶基因敲除载体。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并克隆到乳酸脱氢酶基因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质粒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酶切结果显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准确插入到乳酸脱氢酶基因中的EcoRV酶切位点,钝齿棒杆菌乳酸脱氢酶基因敲除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9.
前言卵透明带是卵母细胞周围的一层非细胞性结构,是受精过程初期精子必须粘附和穿透的一层结构,它的成分主要是糖旦白.不少学者认为精卵的结合包括了与透明带的结合,这种结合,据Gwatkin等人的看法,可能与特异的精子受体部位结合,至于受精过程中阻止多个精子的进入,也可能与"透明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看来卵透明带是受精过程初期的一个很关键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技术,分析了涡虫切割后再生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涡虫去头后再生(第1 d至第7 d)过程中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存在差异,同一种酶在再生不同时期表达量不同,不同种酶在同一时期的表达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