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宗元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却又同时信奉佛教,因此提出"统合儒释”的思想观点,并在其山水诗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和反映,从而具有禅宗的意蕴.这与当时"三教”并存、士人多崇尚贬谪迫害的身世遭遇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唐代文学与佛教密不可分。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刘长卿和柳宗元都与佛教关系密切,其中与天台宗的渊源尤为突出。两位诗人同样博取功名,积极仕进,又同样几度迁谪,生活坎坷。两位诗人同样都与天台宗高僧往来交游,酬唱诗作,又同样将天台宗“无情有性”说巧妙地应用于诗文创作中。所不同的是,在思想上,刘长卿只将佛教作为“安史之乱”后感情的慰藉,对佛教义理缺少深入的理解;柳宗元则不仅对天台宗的教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引佛济儒,统合儒释,对儒释合流的新儒学具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后期七律诗具有“精工绝伦”、“满纸涕泪”的特点,柳宗元七律主题上以岭南风物寓贬谪情怀,形式上颇得“正体”之妙,甚少“变体”,尤其结语不凡;再与永州诗歌比,情感抒发沉痛过之而出语蕴藉,刻画精微而意象壮密。“满纸涕泪”多指贬谪凄伤、表达节制而致情绪凝重。柳宗元贬谪后期七律反胜,盖因七律法度与彼时心态相吻合之故,穷而后工,形成了融悲愤于异景之中、化深情于浅语之外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寓言至唐代得以成熟,而柳宗元贡献尤为显著。他不仅将寓言发展成独立文体,而且还丰富其表现手法与技巧,拓宽寓言在抒怀言志方面的功用。他的寓言创作既与其贬谪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同时还受其在古文运动中的文学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5.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使其所处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时的代表之作,从空间角度解读《永州八记》有助于对其文学创作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在《永州八记》中蕴含着居住空间、游历空间、文本空间三层空间。居住空间是创作的基础,为柳宗元提供了游历的可能性,营造了佛意的思想环境。而与现实空间有巨大差异的游历空间,则真实反映出《永州八记》山水之乐下掩盖的内心之苦。文本空间则是柳宗元对自我的建构,他通过以自我为参照的书写,在《永州八记》中建构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本空间,并对空间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理想精神和人格精神寄托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屡遭贬谪,沉浮宦海,但他不卑不亢,履险如夷,其诗文超逸旷达,质文双美;其政治品质和自由精神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深厚的道德力量和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关于他的世界观实质,学术界不少同志认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元气一元论者、无神论者;也有同志认为他的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或至少是二元论者,其主要根据是:柳宗元曾自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集》卷二十五:《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下引柳文凡只注明卷数者,皆见此书),并与佛教僧侣们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写作与佛教有关的诗、文、碑、记共达50篇之多,几占其文章总数的十分之一)。因此,为了弄清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有必要对他“好佛”的原因作深入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今存有关佛教的文章30余篇,以至多有评者认为柳宗元是佛教忠实信徒。柳宗元好佛既有家庭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更有个人对佛教独到的见解。“好佛”是为“求道”,“好佛”是为“统合儒释”,同时也反映其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部分地吸收了岭南禅文化,并对岭南商业文化表示了排斥;另一方面,他在岭南推广儒家文化,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对岭南落后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改造,为唐代岭南文化品味的整体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他的言行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也不免有负面影响,但他运用独到的思想与方法重建岭南文化,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唐是禅宗思想对作家和学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时代。柳宗元受信奉佛禅的家风薰染和远谪遐荒的生命沉沦的影响,使他更加主动地亲近和体认禅宗,精研禅理。由于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先前那种执的政治追求出现了松懈,其骚怨愤悱的贬谪情态得到了消解,从而使他的思想与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谈顾况与佛教的因缘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况是历经盛唐和中唐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释道文化的因子。诗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其诗文创作中表现佛教“虚空”思想。  相似文献   

12.
谈顾况与佛教的因缘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况是历经盛唐和中唐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释道文化的因子。诗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其诗文创作中表现佛教“虚空”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杨朝龙 《科技信息》2012,(16):313-313
中国自古就有着贬谪文学产生的土壤,而这种贬谪文学在宋代唱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尤其是以苏轼和"苏门四学士"为主的文人的诗文。细究其贬谪词的悲剧来源,在于他们都经历了一种极其艰苦的贬谪生活,而这种生活带给他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精神的折磨。二是诗文遭禁,失去创作自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苏轼及"苏门四学士"的创作转入了对人内心世界的描写。于是,内向的悲愤聚敛代替了外向的激情发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让位给了对自我、心灵、生命、人生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14.
天论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中山(今河北正定)人,因他做过太子宾客,所以又叫他刘宾客,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出身于中小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二岁(七九三年)时与柳宗元同时考中进士,后做过太子校书等小官。三十一岁时做监察御史,认识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并与柳宗元、韩愈等讨论学术,研究诗文。公元八○五年,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王叔文是唐顺宗的近臣,深得顺宗信任。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文道教意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诚以及那些充满了禅趣的诗歌被誉为"诗佛",从而享誉盛唐,但深入分析发现王维诗文里处处还闪烁着道教思想的光辉,他慕道求仙的言行、诗文中所引用的道教意象典故、乐天安命的隐逸生活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文学界关于柳宗元柳州诗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文意识形态、风格的变化及原因分析、诗文个体分析等几个方面,文章对此作了简要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冰雪作为传统的审美元素符号,在张岱诗文中呈现出多样的审美形态,具有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张岱赋予冰雪意象双重美学意蕴,冰雪即是他审美趣味与精神品格的外化,又是他避兵山居时悲凉心境的写照。国破家亡前后时代语境的剧变造成张岱对冰雪审美倾向的差异,而这种审美反差折射出他不可言状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诗人,贬谪使刘禹锡备尝忧患磨难,但也正是贬谪激发了他借文学创作抒发郁愤并与忧患抗争的动力和勇气。他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文学豪健雄奇、冷峻犀利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忧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贬谪文学写作的新路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诗词和文章的态度,朱熹始终遵循"文道一贯"的审美核心,是对周敦颐"文以载道"的突破和发展,对于诗文的价值与作用始终归于"言以明道",其诗文评论从作者、作品主题、规范及诗文作品风格四个角度阐述,形成了朱子理学诗文评论的框架构建,他反对空洞主题,注重真实表达,其对诗文的理解和态度,突出了理学教化的根本目的,其诗文评论审...  相似文献   

20.
大错和尚 (钱邦芑 )是明末四川巡按 ,后成为著名的僧人。鸡足山则是云南大理佛教名山。本文对他在鸡足山的交友、修志、诗文创作方面的活动、经历等作了介绍 ,阐述了他对大理地方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