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灾害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同时也受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等其他灾害的影响,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灾害危险性.以Maplnfo为平台,使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土地开发强度评价结果相结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了唐山市各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结合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了从防灾角度考虑的土地开发强度评价指标.应用Maplnfo自带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及Visual Basic进行二次开发,详细阐述了二次开发的步骤和过程.依据系统评价结果,对唐山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灾害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同时也受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等其他灾害的影响,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灾害危险性。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了唐山市各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结合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了从防灾角度考虑的土地开发强度评价指标。应用MapInfo自带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及Visual Baaic进行二次开发,阐述了二次开发的步骤和过程。依据系统评价结果,对唐山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灾害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同时也受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等其他灾害的影响,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灾害危险性。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了唐山市各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结合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了从防灾角度考虑的土地开发强度评价指标。应用Maplnfo自带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及Visual Basic进行二次开发,炳述了二次开发的步骤和过程。依据系统评价结果,对唐山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的对唐山城市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岩溶塌陷)进行了区划,区划出市区地质灾害多灾区、少灾区和准无灾区的精确位置及范围,并进行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的对唐山城市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岩溶塌陷)进行了区划,区划出市区地质灾害多灾区、少灾区和准无灾区的精确位置及范围,并进行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滑坡潜在灾害强度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滑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提出了滑坡潜在灾害强度这个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对滑坡级别、客体总量及抗灾能力作了界定;讨论了公式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巫山县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遴选了地貌类型、地形相对高差、地形坡度、地层岩性、距断裂构造距离、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系统获得了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基于GIS技术,实现了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因素危险性分区、等面积及行政区划多因子空间叠加分区,获得了该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图。【结果】巫山县崩塌灾害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9%,36.4%,31.5%和15.2%。以巫山县行政区划中的26个乡(镇、街道)为单位,其中位于极高危险区的有6个乡(镇),位于高危险区的有9个乡(镇),位于中危险区的有8个乡(镇),位于低危险区的仅有3个镇(街道)。【结论】研究结果对巫山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目前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所选取指标内容,并结合镇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构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GIS建立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层,利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指标分等赋值以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到地区危险性指数;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为例,通过GIS空间多指标叠加分析得到安澜镇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崩塌灾害频发,对保护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破坏,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为了降低崩塌灾害给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程度并提高开发区人们防灾减灾能力,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见的二元分类崩塌灾害危险评价模型存在分类速度慢、分类误差大及样本类型单一等问题,因此,按照地质灾害规模等级规范对灾害点进行分类,运用基于灾害规模等级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构建危险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避免了传统危险性评价受主观权重影响的局限性。结果表明,极高和高危险性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东部区域,运用实际灾害点对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可以为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开发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平台及开发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采用相对高差和坡度将公路地貌划分为平原区和山区的基础上,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分为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和山区公路边坡水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依托ArcGIS10.0软件开展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完成了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显示:山区公路洪水灾害综合危险度值为[1.24,7.52];全国可划分为微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重危险4级;区划方案与山区公路洪水灾害实际分布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MapInfo是小城镇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想工具,利用MapInfo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小城镇的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并建立基础数据库,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准地价的作用。本评估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为:首先数字化工作底图,然后收集资料,确定基准地价并建立宗地修正体系,最后建立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现状着手,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为达到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提高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目的,提出了合理调整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土地定级的技术路线出发,通过对作用于土地上能体现土地区位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福清市区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借助GIS手段并结合实际把福清市区土地划分为6个级别,旨在为福清市制定新一轮基准地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表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圳市2009年10月的TM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和叠图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与地表热环境分异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用不同温度分区样地调查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分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显著,景观格局特征分异明显,中温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复杂,冷岛区景观的异质性最低、形状简单聚集程度高;2)不同温度分区的景观格局特征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也截然不同,热岛区的景观整体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在冷岛区为正相关关系;3)绿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及格局指数在冷、热岛区域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并且对地表的降温效应显示明显的阈值特征。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4个五年发展战略的截止年份为时间节点, 基于径向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测度2000, 2005, 2010和2015年中国337个市级行政单元(不含港澳台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 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ESDA)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 2000—2015年,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且空间差异显著, 高强度的利用水平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各大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 2)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呈现空间自相关性, 且全局分异格局与冷热点分布格局及空间异质性的态势基本上吻合; 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的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政府经济调控4 种因素影响, 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从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入手 ,对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旱作和灌溉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城市绿地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的自然地理概况为基础,分析济南的绿地现状,并结合街头绿地设计技术和地被植物的有关知识,对济南市今后的城市绿化发展提出相应的绿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司,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公园,又是我市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南岭明珠”的自然保护问题也日前严峻。因此,如何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又能注重自然与物种的保护,成为急需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