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谚语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炼而富哲理的固定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英汉谚语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本文就一些中英常用的谚语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同与异.了解这些文化,对学习、翻译、正确使用英语谚语以及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目标,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人主张求"同",探寻各民族文学的共同性;有人主张求"异",挖掘各民族文学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人主张"异同"兼顾。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看,只有维持"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必要张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才能对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和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超 《潍坊学院学报》2003,3(5):113-115
文章简述了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三种抉择,分析了近代学人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归论的主张及其抉择的失败,提出了中国文化的当代抉择是坚持和倡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认为综合创新的途径是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创新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及各种新兴社会思潮的影响,文化调和的论调一度兴起.文化调和论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及渐变的特性,极力反对全盘西化,他们的主张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宜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5.
"再生派"与本位文化论以及全盘西化论不同,他们认为心与物是不同的,制度实体和制度的精神、文化实体和文化的精神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学习西方应该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是文化形式."再生派"的基本文化态度是,既借助外因又催生内因,既欢迎外来和尚又念本土经.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并非是"本位"还是"西化".而是"主体"和"内容",他们要确保文化主体的挺立和学习内容的丰满,避免主体的沉沦和自由、平等的空心化.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的文化思想经历了否定中国文化,"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进行批判和倡导并重以及提倡"中西融合"三个发展阶段,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他的文化思想体现了从文化普遍主义发展到文化相对主义并最后超越这二者的文化思想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7.
对待传统的儒家思想,全盘吸收者有之,被称为“国粹派”,该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好;一概否定者有之,被称为“西化派”,它们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太极端,我们对待儒家传统思想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那么,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儒学的哪些合理内涵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9.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文章对这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上实现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融入、渗透和改造.  相似文献   

10.
对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序经一生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富强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 ,认为只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中国才能走向现代化。其主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着进步意义 ,应予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1.
论《水浒》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一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它提倡的理想人格是"义"和"侠",以义气和勇气为上,崇义尚勇,提倡乐观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患、以刚为美.它主张人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以铲尽人间的不平为己任.<水浒>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显然与传统背道而驰,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冯友兰立足东方文化本位,提出了融合中西、创新中华文化的主张:第一,标举产业革命的文化类型说和工业中心的文化融合论;第二,运用西方"正"的方法和东方"负"的方法的长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一国文化的精华.有些英汉习语,从字面上看酷似,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它们实际上是"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在翻译中很容易出错,本文整理了几对这种形似义异的词,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4.
从具体词语入手,结合古人社会生活,阐释其文化蕴涵,是当前文化语言学一个重要课题."桑"文化深厚的内涵也凝结在词语中.通过对"桑"字形音义及相关部分文化词语的考察,发现"桑"同祭祀、神灵、帝王、祥瑞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出其灵异之物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徽州建筑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带有浓郁的地域性色彩和强烈的符号印记.如何传承和运用徽州传统建筑文化和元素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研究的主题.基于安徽省"美好乡村"的建设背景,以六安独山镇独山·桂园规划建筑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其在选址、空间布局、建筑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核心理念,尝试更为整体和综合的探讨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和传承"徽派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议现代设计与"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两个概念的区别,探讨了文化与传统、设计与传统的关系,论述了"传统性"和"民族性"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指出了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初政治的乌烟瘴气、社会改造的艰难历程、西方文化和现实社会弊病的日渐暴露,使得章士钊对现实产生了怀疑,对传统萌生了眷念.而一战的深刻触动和1921-1922年欧洲之旅的直接影响,使其内心时刻涌动的传统思想终获"重生","农本"主张随之出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是一种正确、健康的文化观.毛泽东主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他的文化自觉围绕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主题,立足为人民服务的基点,坚持推陈出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它是近代以来"古今中西"文化论争的理性总结,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的历史起点和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斯多芒和魏连殳分别是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却都以极强的"精神反叛"气度示人,是为自由、真理而战的斗士,最后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失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位主人公及两部作品,剖析不同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下、不同作家塑造的人物反抗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对比两位作家的思想与创作个性,以揭示人物塑造同中含异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必然.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图式下"山"与"海"的中西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