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4):88-94
在“对外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学写作策略的驱动下,林语堂海外时期用英语创作的科幻小说《奇岛》,因书写语言、目标读者等方面的非中国属性而具备异国属性、跨文化属性。通过小说中以劳思为代表的海外混血华裔形象,以孔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桃花源记》文学原型等三重中国形象的梳理,指出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具有自塑性与他塑性的双重属性。自塑形象表现为中国形象的正面性,是科技主流话语语境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重新确证,反映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深层认同;他塑形象则凸显为对中国形象的混杂化处理与隐匿化处理,反映出林语堂高超跨文化叙事能力。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阐释,是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形象学呈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林语堂属于靠写作致富的少数作家之一。其丰厚的经济收入是他独立人格、闲适生活的前提与基本保障,但也是影响他“被认识”、“被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金钱甚至在一定时候成为损害林语堂形象的一张无形的网,而影响他被客观公正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享乐主义人生观、义利兼重的金钱观,显然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背景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的《暗示》,在语言、具象以及知识危机相互纠缠的背后,流露出探询当代中国自我形象的冲动。具象对语言的超越使世界碎片化了,知识危机的反思为自我走出在他者面前的两难处境提供了一条途径。这也使得当代中国自我形象呈现为未完成与碎片化的样态,并暗示了重建的可能。这些多多少少被评论界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李国文关于中国文人的系列散文,创造了一种开合自如融贯现实与历史语境的叙述方式,表现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足以给读者以充分的阅读愉快,也体现了他的睿智.但同时他从文化的角度对农民的贬损也体出了他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偏狭.  相似文献   

5.
受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影响,郁达夫塑造了一个零余者形象系列,来表现落魄文人的痛楚心灵。但郁达夫笔下的形象悲怆色彩更浓一些,思想倾向更为激进和急切。作家通过这些形象,赤裸裸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极其大胆、真诚,他是以自己的一颗滴血的心向社会进行控诉和谴责,因而也最能吸引和感动读者。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8,(1):64-70
回顾东方主义影响下的华人形象发展,可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目前的发展状态;再从跨文化交际和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框架、以姚明入驻名人堂的演讲为例,提出跨文化话语策略。在话语实践中诉诸文化价值观是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式,能协助构建中西方社会受众都接受的客观准确的华人形象,间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谱系有着明显的联系与区别。针对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例如“黄祸说“”以及中国妇女形象等问题,林语堂在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时作了修改;同时,林语堂也借鉴了西方“中国形象”的合理成分。这一借鉴隐含了现代性的观照。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建构策略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范倒。  相似文献   

8.
韩美林在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多个门类进行综合性创造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在篆书、楷书、草书、彩墨动物画、水墨人体画、雕塑、公共艺术、陶瓷、紫砂壶设计、印花图案、标志设计、琉璃艺术、剪纸、刺绣、岩画、山水画等门类的创作中,均有不俗的成绩.他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和民间艺术.他走的是一条民族的、现代的艺术创新之路.他以独特方式在激活民族艺术的创造力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国艺术语言,饱含着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彰显了民族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是最不利于变化的因素,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因此,要想把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就有必要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一个发展独立、内容丰富的庞大体系。它是从中国农耕文化或以农耕为基础的文化发展而来的,带有浓厚的“黄土地”色彩。在农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描写的典范之作《卫风·硕人》,连用六个比喻,形象生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理雅各和许渊冲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这些形象.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这两个译本对女性形象描写部分的不同翻译处理进行研究,主要从最佳关联、译者意图与目标读者期待方面对两个译本的不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从"人"的角度,提出他的悲剧观,并通过小说创作展示其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既从普通生活中貌似无价值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叙写小人物的悲剧,宣扬"人"的价值;又使悲剧人物的命运毁灭得十分彻底。进而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唤"人"的觉醒。这就使读者在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听到作者彻底绝望后希望的呐喊。小说《药》集中体现了鲁迅独特悲剧观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派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最早的、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学"与"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可感悟孔子的人文旨趣与学术关怀.孔子参政不在于政治,而是体现儒者所应有的社会良心和文化批判意识;他的学术也不在于学术的本身,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气息,他是用自己的学术生命延续了其政治生命,这一点为后世儒者乃至整个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以学术介入政治的先河.这既是中国传统士人在政治上柔弱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士人表达和宣泄自己政治情绪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霞 《漳州师院学报》2006,20(1):138-142
鲁迅作为文学家与其他文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关注创作,还关注创作之后作品的传播,他非常自觉地利用传媒这个工具来推动当时新文化的传播与建设,将文艺事业与传播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作为编辑出版家的鲁迅从事文化传播事业的独特之处,则突出体现在他作为编辑出版人所具有的宏观视野,选题策划追求系统性,对作品进行整合组构,从而一方面不断瓦解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不断缔造新的社会文化知识结构,进而优化整个社会文化结构,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派开创者的刘呐鸥,其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的意义,其开创性之一便是男性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男性大多成为一种模糊的存在,不仅是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挑战,也对现代派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人学颠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没有看到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结点,对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性质作了物质或实践的错误理解。从理论逻辑看,主体是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结点。据此,对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只能作人学理解。  相似文献   

16.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奥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17.
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塑造在当代动物小说创作中占据独树一帜的地位。其象征意蕴的关键恰恰就在于:找到了狼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契合点,既展示了狼在大自然中本真的生活状态,又"照出人类的灵魂",表现了他对人类对社会的剖析和思考。而这些对生存竞争的独到领悟,应该说,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现状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代之以10-20学时的素质教育讲座类课程;另一方面全国许多重点大学非常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教育,部分专家学者也日益关注本课程的发展和教材的建设。我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问题的解决、教学理念的重新界定以及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