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摩擦系数按椭圆分布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当量摩擦系数,研究了其分布规律,建立了滑动区和非滑动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橡胶轮胎与路面间摩擦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建立于摩擦学和物理学原理上的橡胶轮胎与路面间摩擦系数与摆动角度的关系模型,可为摩擦测定设备提供理论基础,并用于预测摩擦系数的大小。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滑动长度下摩擦系数和摆动角度的特点和必须满足的条件。实际摩擦试验表明该模型预测不同滑动下摩擦损耗功的变化与实际较为符合。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轮胎摩擦理论及摩擦系数测定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对微牛和纳牛量级载荷静摩擦系数(以下简称微牛纳牛静摩擦系数)很感兴趣。但文献中至今没有详细讨论过微牛纳牛静摩擦系数与载荷的关系,而且发表的实验结果都不相互讨论。从微分静摩擦系数的定义出发,导出几种典型模型下微分静摩擦系数和表观静摩擦系数的表式,并据此广泛讨论这些文献中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圆环镦粗测定摩擦系数的理论校准曲线,首次研究了圆环镦粗法在工模具钢超塑成形条件下的应用,实测了在模具钢的超塑变形条件下几种常用润滑剂的摩擦系数,并分析了影响超塑条件下摩擦系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摩擦实验机对普通滑块和三角形滑块进行实验研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测试出了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理论分析了摩擦系数变化原因。实验结果显示三角形滑块有利于动压油膜的形成,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磨损问题,且其参数h值越小越有利于动压油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按Bowden和Tabor的原始处理,基于分形理论将总黏着摩擦系数表示为弹性及塑性区中的黏着摩擦系数的组合,建立了黏着摩擦系数的分形模型和粉末颗粒的内摩擦与分形维数的数学模型.通过函数曲线分析了粉末颗粒的分形维数对总的黏着摩擦系数、粉末颗粒的内摩擦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分形维数,总的黏着摩擦系数随归一接触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实测单片轧制及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各架轧制力,获得了大量的摩擦系数测算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摩擦系数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并为几个常用压力计算公式匹配了摩擦系数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摩擦尖叫的理论目前主要有摩擦系数-速度负斜率、模态耦合、黏-滑运动和锁-滑理论,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摩擦尖叫等现象.因此,深入探讨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统一摩擦振动和噪声机理的认识至关重要.以摩擦系数及其速度特性为切入点,基于考虑摩擦系数及其速度斜率的单点接触集总参数柔体-刚体组成的二自由度非线性摩擦振动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研究摩擦系数-速度斜率对模态耦合不稳定的影响,并根据摩擦系数及其速度斜率的符号形成4个区域,分析了4个区域的黏-滑运动的特点和极限环及工况依赖性,并指出在摩擦系数-速度正斜率情况下系统参数改变会导致Hopf分岔.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去离子超纯水流过内径为19.6μm的微管过程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通过测量蒸汽加热的微管进出口的压降以及温度,得到了微管内去离子水流动的摩擦系数和Nu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粘性耗散效应以及双电层效应的综合影响下微管内的摩擦系数要高于Hagen—Poiseulle理论值;而由于受流体热物性变化以及共轭传热的影响,当Re数小于400时实验测得的Nu数要低于经典层流管流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变仪摩擦附件测试了钢丝绳润滑脂的摩擦系数,研究了基础油类型、基础油黏度、添加剂种类以及摩擦件的不同对钢丝绳润滑脂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类型、基础油黏度、添加剂种类以及摩擦件的不同均对钢丝绳润滑脂摩擦学性能产生影响,得出了各个因素对钢丝绳润滑脂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在摩擦理论的研究中出现的与欧拉-加仑定律相反的现象,以及多年所做实验结果。论述了研究静,动摩擦系数的关系在当今某些领域中的意义,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典摩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特性的轮胎动摩擦特性模型,研究了接触压力、滑动速度、路面特性对轮胎作用力的影响. 基于GW改进接触模型,引入粗糙路面实际接触理论,结合滑动摩擦因数模型、一般轮胎理论模型建立了轮胎动摩擦特性模型. 定量评价了接触压力、滑动速度和路面特性对实际接触面积、轮胎动摩擦力的影响,同时指出了轮胎印迹产生的可能性状态区域.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路面特性的轮胎动摩擦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接触压力、滑动速度、路面特性在轮胎滑移状态下对轮胎作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元件屈曲变形导致摩擦元件间摩擦状态发生变化,在局部接触条件下,接触区摩擦状态随温度升高可分为油膜主导阶段、微凸峰主导阶段、摩擦因数上升阶段和热衰退阶段4个阶段.其中,油膜主导阶段会随摩滑速度的减小而消失.干摩擦状态下,摩滑速度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随摩滑速度增加而下降,且温度越小摩擦因数衰减越显著.局部接触区平均面压较小时,压力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当压力超过100 MPa时,接触面压力开始对混合润滑中的油膜主导阶段产生影响,此时摩擦因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用自行研制的盘块式高速摩擦试验机,在滑动速度为30 m/s、法向载荷范围为0.1~0.8 MPa的条件下,试验观察了法向载荷对碳化硅颗粒增强6061铝复合材料与碳基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存在显著的压力依赖行为和摩擦过程初期的时间过渡行为.在相对稳定阶段,摩擦系数的统计平均值随法向载荷增大经历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标准偏差与法向载荷的关系也显示出类似的变化趋势.所有连续摩擦过程的初期,摩擦系数都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渡变化,而过渡期的时间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单调下降.  相似文献   

15.
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对车辆横摆响应的影响,设计了路面附着系数修正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为了迅速准确 地获取当前路面附着信息,采用了无迹卡尔曼滤波观测器观测路面附着系数,并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在传统主动转向控制的基础上将路面附着系数作为输入,设计了滑模控制器.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在低附着路面、对接路面均能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理想轨迹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选用YG321型纤维比电阻试验仪以及Y151型纤维摩擦系数测定仪测试了施加抗静电剂后,阻燃纤维摩擦、静电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阻燃纤维经非离子抗静电剂处理后,阻燃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的静摩擦系数均下降;经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后,只有腈氯纶纤维与橡胶辊的静摩擦系数下降,其他阻燃纤维的静摩擦系数都有所增加,阻燃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的动摩擦系数有增加有减少;阻燃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经非离子抗静电剂处理之后均下降,经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之后,除了维纶和国产芳纶的质量比电阻变化不大外,其他阻燃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均下降.非离子抗静电剂对阻燃纤维的摩擦和静电作用优于阳离子型.  相似文献   

17.
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摩擦温升状态与车辆性能息息相关.首先考虑沟槽冷却、接触面局部散热和摩擦因数实时变化,引入了副间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和等效增益系数,优化了温度场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并试验验证了有效性,比原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滑摩稳定期,应用滑摩温度场优化模型分析了转速、油压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润滑流量对滑摩温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测得了变形失效过程的温升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摩擦磨损导致部分能源的消耗,且主要发生在接触区域,其接触特性依赖于接触表面之间的微观弹塑性变形.本文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和完全塑性阶段的变形机制,建立了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三维分形模型,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通过仿真研究了分形维数D、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以及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等因素对静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结合面静摩擦因数f先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随着G*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考虑运动学和振动解的摩擦振动模型,并用迭代法求解了压电执行器在运动体摩擦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通过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了运动体的速度v,正压力FN,相对滑动速度控制系数的延迟率C,静摩擦系数μS及其下限μD,阻尼比ξ对于动态摩擦力和振动特性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压电堆的振幅随着FN,v,μS和C的增加而变大,随着μD和ξ的增加而减小.FN和μS影响最大静摩擦力,μD影响滑动摩擦力,v和C对黏着状态与滑动状态的转换以及摩擦状态转换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界面摩擦过程中摩擦功耗散为界面原子热振动的原理,通过对界面原子在界面势能场激励作用下热振动分析,建立了基于摩擦界面热力耦合过程的滑动摩擦系数计算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滑动摩擦系数随摩擦速度增加而增高;当摩擦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成线性关系时,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积无关,当实际接触面积接近名义接触面积时,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此外,滑动摩擦系数随晶格常数增大而降低,随原子质量减小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