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1例作为手术组,给予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20例作为保守组给予保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3%,而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保守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5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的病人与45例在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固定组除2例死于脑挫裂伤及脑出血外其余均获得治愈,而且住院天数、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肺部感染均明显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效果优于传统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连续拉拢缝合在骨科小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因创伤及压疮造成皮肤小面积缺损患者,均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线连续拉拢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结果 36例患者达到Ⅰ期愈合,无需植皮或皮瓣覆盖,1例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行2次手术清创,再次应用该方法达到临床愈合,Ⅰ期愈合率为97.2%.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缝合线是一种良好的骨科新型缝合材料,采用连续拉拢缝合法,并结合皮肤的伸展特性,可解决骨科小面积皮肤缺损,避免了创伤相对较大的皮肤移植术或皮瓣覆盖术,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杨斌  马晓明  潘道刚 《甘肃科技》2015,31(3):141-142
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经验,为提高一次性手术治愈率,防止术后复发,提出建议。回顾分析2004-2008年5年间胸壁结核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方式,对比均行肋骨切除患者复发率进行调查分析。肋骨损伤与否,均行肋骨切除+肌瓣填塞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一期手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50例胸壁结核患者,全部病例无1例误诊,均经手术治愈。其中开胸手术44例,行肌肉瓣填塞残腔90例,行肋骨或肋软骨部分切除21例。经术后1~6年随访无1例远期复发,全组无死亡。作者对胸壁结核的诊断、麻醉的选择、手术治疗原则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3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文献对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53例行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病人,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行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病人,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恢复顺利,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83例下颌骨不同步增长部位骨折,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1~2块小型钛板行骨断端坚固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和部位41例选择使用辅助颌间牵引固定。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83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2例局部缝线裂开,延期愈合,其余均工期愈合。术后3月X线检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墨结核是常见的胸壁疾病,我院自1970年~1998年共行手术治疗514例。1临床资料514例中男性324例,女性190例;年龄8岁~67岁;其中30岁以下336例,30岁~40岁119例,40岁以上59例;表现为胸壁皮肤不红有硬性或波动感肿块386例,表现为红肿波动及脓肿破演者75例,有窦道形成17例,即往有结核病史者84例;术前X线胸片见有肋骨破坏者防例,术前X线陶片未见肋骨破坏而术中发现肋骨受侵犯者34例,外穿性脓肿及哑铃形脓肿开胸处理28例,术后局部复发16例,手术切口迁延愈合34例,其中延长愈合时间最长者达6个月,胸室结核术后复发转诊入院者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局部钛网切除术治疗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钛网切除术治疗1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术后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及促进改善局部循环药物,延迟切口拆线.结果 10例患者中,7例Ⅰ期愈合,3例患者于术后3周瘢痕愈合.1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钛网外露、皮下积液等现象.结论该术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相对于完全去除钛网植入物Ⅱ期修复术,患者更易接受,且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I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0.6)h,平均出血量(600±12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6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疗效确切,操作易掌握,对前方结构干扰小,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复杂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复杂长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利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复杂长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及风险小,能满足早期功能练习的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87例闭合性胸部损伤的临床资料。提出心肌挫伤可能是胸伤后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挫伤的症状和防治与心肌梗塞的相似。对于肋骨骨折的处理,止痛是主要的,而胸璧固定并非完全必要。同意肺挫伤是造成外伤性连枷胸时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的理论,而胸璧软化下反常呼吸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伤后病理生理的变化,所以在处理上应针对肺挫伤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迅速解除呼吸道的机械性阻塞或呼吸压迫,以血气分析为指标纠正呼吸通气功能,有效的止痛,早期限制液体量和给予抗生素治疗。本组两例连枷胸病人,基本采用上述方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向滚珠旋压制造带有纵向内筋的薄壁筒形件.将刚塑性有限元与工艺实验相结合,被应用于分析在不同壁厚减薄量下带有纵向内筋薄壁筒形件反向滚珠旋压成形.有限元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内筋的高度随着壁厚减薄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着大约10%的误差.有限元模拟的应变等值线图表明在筒壁变形区的径向应变和内筋变形区的切向应变有助于内筋的成形.轴向旋压力有限元预测结果表明较大的壁厚减薄量导致了轴向旋压力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了旋压件表面金属材料的非稳定流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槽型铝板和加劲肋构成的单元式幕墙的内力及变形计算。采用ANSYS软件对单元板块由槽型铝板与5条加劲肋组成的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计算,研究了加劲肋转角处由于局部铆钉松脱由刚结点变成铰接点后其计算模型发生改变的应力及位移计算,最后介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16.
对9根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加劲肋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试件的滞回性能影响很大,当轴压比小于0.5时,四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较饱满,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对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出现了轻微的捏缩现象;当轴压比大于0.5时,试件的延性较差.在相同轴压比下2种设肋形式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较接近,但是四边设肋试件的延性好于对边设肋的试件,滞回曲线更丰满.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6.4对每个试件的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为进一步开展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设计了一种推靠机构。推靠机构带有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和柱塞泵的旋转以及电磁阀的开关实现翼肋的伸出、收缩及自锁。详述了推靠机构的结构以及液压控制系统原理,介绍了翼肋伸缩的控制过程,推导了翼肋行程及推靠力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推靠机构的设计,研制了实验装置,对推靠机构、液压控制原理、翼肋伸缩和翼肋伸出后的自锁功能、翼肋的行程和推靠力等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翼肋的最大行程约为26 mm,最大推靠力约为3. 5 t,翼肋伸出后可以自锁。  相似文献   

18.
U肋带内隔板钢桥面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正交异性铁路钢桥面构造细节,开展U肋钢桥面疲劳性能研究,进行了两个足尺钢桥面构件的静载和高周疲劳承载试验,其中试件DECK1纵肋无内隔板,试件DECK2在横梁腹板处纵肋内设置内隔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纵肋内隔板可有效改善纵肋腹板和横梁帽孔细节部位的受力,提高钢桥面的疲劳强度;与横梁帽孔交汇处的纵肋腹板为疲劳裂纹易发处,两个构件均在此处出现水平向疲劳裂纹;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纵肋内增加内隔板对钢桥面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