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通过对《岗上世纪》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情爱小说在语言上的雅洁、纯净含蓄,结构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揭示出《岗上世纪》蕴藏着深刻的道德批判、化批判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2.
善恶与服从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数千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家们也以他们出色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3.
《情爱笔记》是巴尔加斯·略萨近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表面看来,作者空前大胆地展现了各种性爱和性错罪,但实则此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情爱”小说,而透示着作者更深层的意图:通过对多种性爱取向的同情和支持,张扬以想像性的、艺术化的“性爱”来抵制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和个体性的“物化”与“同化”。  相似文献   

4.
杨云 《科技信息》2012,(33):516-I0044
现代职业教育有两个重要的指征,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一是以人为本。但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往往单纯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带有明显的“工具理性”,对如何从“人本化”的视角来解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问题缺少足够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壮族抒情悲歌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发现,在广西桂中一带形成了一个“悲歌文化圈”。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对其研究具有多学科价值。文章试图从女性文化学的视角来对壮族抒情悲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陈光裕  汪海 《科技信息》2012,(32):101-102
“发现环境问题——进入现场——探寻环境问题的真相——解读其背后的社会问题”是环境社会学通常采用的研究路径,“发现环境问题”是其重要的逻辑起点。本文尝试抛开“污染”、“破坏”等传统的思维惯习:以空间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环境问题,进而对该研究路径进行反思,试图作出某种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花桥荣记》是白先勇寄托故国之思、传达乡愁的经典之作。“春梦婆”作为小说叙述人,其本身存在可“再阐释”的空间,在自身的情爱被历史充散后,通过对于秦癫子之“无耻”色相、卢先生与阿春之间的“苟合”以及卢先生与罗姑娘,秀华与生意人间的感情故事的叙述,寄托了自己情爱的另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童淑华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27-28,30
从叙事角度解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文中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综合运用的叙事技巧,叙事意向的正、反发展以及简化的叙事模式,凸现了“底层的温情”、“平凡的高贵”这一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9.
<神曲>对"爱"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以爱为主题,作品中,但丁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导下游历“三界”,由此生发出对“爱”的思考:人类的爱应该由世俗的情爱上升为神圣的至爱,即人类必须由爱引导,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人类理性的情爱应升华为信仰的至爱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以探讨他们在词作中分呈的不同艺术特色与风格,从而了解宋代“情爱词”的两大创作程式—“士大夫式”及“市民式”情爱词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贵族社会的情爱生活中,女性不是爱的对象,众所周知的“柏拉图式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性对少年的爱,女性只是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在古希腊,爱少年不仅是贵族社会中盛行的情爱时尚,更是男性拥有的一项情爱权力。男性贵族之所以拥有此项权力是基于男性拥有一系列政治特权,以及充满男权思想的社会微观权力的认同和支持。因此,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权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情爱诗诞生在思想解放、“人”的觉醒、追求婚恋自主的“五四”时代,情爱主题也被看作是时代解放的标志,是人的意识觉醒的刻度,是女性自我觉醒的标志。透过这些耀眼的光环,光荣的里程碑的背后却也透着从传统一路走来所带有的性别不平等的遗憾和无奈。“五四”启蒙的女性解放的呼声过后,女性的情爱话语在实质上并没有构成对男性权力话语的解构,在现代情爱诗中仍可以窥见其中所彰显的或隐或显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新读图时代的语篇解读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分析和解读以视觉元素为主要表迭方式的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电影《美国丽人》在题材,表达和成就上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围绕电影主题“美”的图片进行视觉语法分析,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美”的符号构建,主题的多层次性得到凸显,电影人物对于各自“美”的符号的选择表达出对于美的不同侧面的感知,从而体现各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鲍丽娟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3):75-77,80
述平是被列入“晚生代作家”群体的创作者之一。他的作品从生活的一个侧面——情爱的角度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及人的行为和心理。虽然无重大主题的刻写,但真实、朴素,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7.
对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这本书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本文将从米兰达的美与克莱格的丑相抗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著作。米兰达是美的化身,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还有善良的心灵和智慧的头脑;而克莱格则闭锁、狭隘、丑恶。二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福尔斯在本书的结尾安排了另一个“M”的出现绝非无意之作。这隐含了作家深刻的人文思考:美与丑的并存与斗争是个恒久现象,丑恶最终是无法摧毁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从引入“语素”概念后,中国学者试图以各种方法解读它在汉语中的特性并实践之。本文归纳出语义、语用、文字三个视角下的11种语素鉴定方法,并作了简要评述,以期行家把这一研究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20.
池莉以“究竟什么是爱情”置换了“五四”以来“如何获取并发展爱情”的主题,从粉碎浪漫爱情神话和强调婚爱中的生活法则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婚爱本质观,并表现出对现代情爱特质的由衷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