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趣味科普     
A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第一个提出用火箭进行宇航设想的人,因而被誉为宇航之父。B第一个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并将火箭发射成功的人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C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的“东方”号宇宙飞船。D人类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是苏联“黎明”2号飞船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时间是1965年3月。E人类第一次的月球之旅,是由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完成的。F人类第一座绕地球长期飞行的空间站是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的“礼炮”1号空间站。G人类第一架天地往返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
梦幻的破灭     
1959年1月2日,苏联巨型宇宙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当人们都为苏联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时,华盛顿却“笼罩着一种微妙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正在越来越浓厚”。艾森豪威尔在沉默了一阵之后,不能不致电祝贺,承认苏联宇宙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向太空无限广阔的领域前进的过程中的巨大的一步”。这“巨大的一步”是苏联首先跨出的。而吹嘘“要赶上俄国人的卫星”的美国,究竟做得如何呢? “控制月球” 1958年1月底,美国空军研究和发展部副主任布希准将狂妄地叫嚷:“美国必须控制月球”,把月球  相似文献   

3.
天南地北     
苏美1972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遭到违反了吗?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简单的事实问题。然而美国的官方机构对此却有两种不同答案。英国《外事报道》说,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提出一份报告,列举24个具体事例,证明苏联经常违反条约。该署一位人士不胜恼火地骂俄国人是“卑鄙的骗子”。但是,美国国务院却觉得不大肯定;苏联人的行动也许真的违反了条约,也许“按条约文字来说”是“合法”的。莫非也有具体事例证实这种假设吗?没有。《外事报道》揭穿了其中奥妙,原来是美国国务院“不希望”向全世界宣扬苏联人违反条约的行动,免得“打消今后同俄国人会谈的任何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被苏联丢在错车站上自苏联三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统治集团在又恼怒又伤心的情况下,作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次试验失败后,总算把人造卫星放射出去了。但是,无论在大小、重量或内部装置的研究仪器等方面都远远不如苏联的人造卫星。因此,狡猾的美国统治集团,换了一个题目,妄想发射一个月球火箭,要在这方面赶过苏联,来保住它在世界上的威信。1958年12月18日“阿特拉斯”式卫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射出去的。美国统治集团吹嘘,“这颗新卫星比俄国的第二颗和第三颗人造卫星都要重”,“它可能为发射一座有人操纵  相似文献   

5.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82-95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于9月14日发射升空。这是自阿波罗工程以来,为解开遗留的“月球疑团”而实施的最大的探月工程。“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本应于2003年发射升空,有鉴于火箭在发射其他卫星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遂决定推迟发射。现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终于发射上天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阳光粉眼,遏地东风,只尾北冰洋冰山融化,海水齐向美国直冲。’葵国有这玄一扮入,肋袋是花成石构成。虽绪长着眼睛一双,可是永远紧朋不睁。不顺去亲眼看看俄国人。与箕应邀去冤客人,还不如在家睡觉养神,扯起窗帘,菇住阳光。于是,桂鲁咫呼呼入梦。、“怎能尤并泳山融了七?怎能允豁冷战解潦?我要向联合国携拆,坚决抗哉大阳和东风!”他们不仅热中“冷战”,对“热战”也深麦赞同。他俩都是天名鼎鼎,其中就有前任总硫柱鲁咫。苏联火箭射申月球,全世界欢声雷动,他却靓“除非我亲眼着肆.,我从来不相信俄国人”!梦中仿佛是一个黑夜,满天繁星,皓月当察…  相似文献   

7.
2019年7月22日,“月船2号”无人探月器乘火箭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它会于9月初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印度会成为继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登月的国家。可惜“月船2号”的登月之旅没有想象中成功,其登陆器在尝试于月球南极附近软看陆时突然失去联系。12月初,登陆器残骸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阿慧:老博,最近你又在忙些什么呢?老博:我在收集整理我国准备登上月球的资料。阿慧:真的?!我们也要登上月球啦?!我记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将三位宇航员运往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船上走出来,跨上月球表面的时候,他自豪地说:这可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三月一日,邱吉尔在英国国会中叫嚣原子战争。他说,英国对苏联的“巨大的行政和工业目标、苏联的潜水艇基地和其他海军目标必须及早予以注意”。三月十六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远东发生战争,“我认为并无理由不应当使用”原子武器,“正如我们会使用枪弹或任何其他东西一样”。这就是美英当权人物所共同标榜的“实力政策”。  相似文献   

10.
9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二个宇宙火箭,准确地命中月球,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大家知道,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以后又连续发射了两个;今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宇宙火箭,通过月球附近成为第一个人造太阳行星;如今发射的第二个宇宙火箭又成功地到达月球。真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这次发射的宇宙火箭和上次相比较,无论从速度、重量、准确度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苏联在火箭技术上又取得了巨大的新成就。首先,上次飞行速度是每秒11.2公里多一点,这次又超过了上次的速度;重量方面,这次最后一级去掉燃料是1,511公斤,比上次的重39公斤,仪器重390.2公斤,比第一次又重28.9公斤。上次的火箭在月球附近通过,离月球还约有6,000  相似文献   

11.
在西恩富戈斯问题上的拙劣花招美国“时代”周刊编者按:基辛格写道:“在外交政策上耍拙劣花招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九七○年夏天,俄国人企图在古巴耍一次大的欺骗花招。一九七○年八月四日,苏联驻华盛顿的代办带着莫斯科的质询去拜望基辛格:一九六二年关于古巴的肯尼迪—赫鲁晓夫协议——紧接在导弹危机之后达成的协议——是否仍然有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机使基辛格大惑不解。他和尼克松核实了一下,回答说,规定在古巴土地上不准安放任何进攻性武器或进攻性发射系统的协议仍然有效。大约在三个星期之后,基辛格才发现俄国人为什么突然如此感兴趣。在古巴的南海岸,有一个名叫西恩富戈斯的海港。只有一条航道通往这个港口,而这条航道是通向一个由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岛组成的海湾。在这些  相似文献   

12.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主要措施是:禁运粮食和高级技术及装备。美国总统卡特说:“这些制裁措施将对苏联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一月十二日,勃列日涅夫就此回答《真理报》记者问时,故作镇定,声称卡特这种看法是“荒唐的”。他并保证:“对苏联人的面包和谷物产品的供应计划,一公斤都不会减少。”耐人寻味的是,勃列日涅夫仅仅对本来就不靠进口粮食的面包供应作了保证,而对需要大量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英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驱逐对方人员的所谓“间谍战”,在不到一周内,各驱逐对方31名人员,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9月12日英国宣布驱逐从事间谍活动的25名苏联人员,并限令他们3周内离境。这是英国14年来驱逐苏联人员最多的一次。仅隔2天,即9月14日,苏联也宣布驱逐25名英国人,同样限令3周内离境。这是苏联自二次大战以来驱逐外国人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其报复行动之快及其驱逐对方同等人数,都是过去所未有过的。9月16日,英宣布再驱逐6名苏联人。苏联也不示弱,于18日,宣布再驱逐6名英国人。当时正在埃及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希望此事到此了结。其后双方都没有再驱逐对方人员。至此,英苏之间的这场所谓“间谍战”暂告一段  相似文献   

14.
苏联历史上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1964年被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之后,他,连同他轰动世界的改革在苏联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从此,他过着默默无闻的“个人养老金领取者”的生活,直至1971年9月悄然病逝。对这个使苏联历史发生转折的人物,苏联国内外多有评论。西方出过不少研究赫鲁晓夫主义的书,说他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新潮流,有人把他与罗马教皇约翰23世、美国第35届总统约·肯尼迪相提并论,认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里根总统宣布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使人想起了他曾经一再强调的“联系”原则。华盛顿处理对苏关系的这条指导原则,是里根就职伊始即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亮出的。三个多月来,他反复说明,美国是否同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都要把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考虑。里根说:“我们不能坐在桌子旁边进行谈判,除非我们在谈判桌旁把正在发生的所有其他事情也考虑进去。”里根表示要奉行“联系”原则,应该说,是颇有战略头脑的。因为,既然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是相互联系而服从于它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那么,美国处理对苏关系,也就自然要着眼于抵御其全球扩张,而不能为暂时的局部的事件所左右,更不能追逐蝇头小利,丢掉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16.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男孩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努力跳了半天还是跳不好,下课了,尽管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己跳得好,但他一点儿也不沮丧。他说:“没关系,我知道即使我跳不好我爸爸也照样喜欢我。另外我做别的事情比跳绳要好。”美国学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当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锡德宣布他那“每年复制500人”的计划时,人们除了把他当成疯子看之外,并不理会他关于复制人的思想。然而,锡德的计划无疑与他把克隆视为当代长生不老之术有关,他说:“我的意思是人类将有能力开发长生不死的科技!” 在复制人方面,象锡德那样无所顾忌者似乎绝无仅有,但热衷于此项事业的并非个别人。据报载:美国一家名为“2001年”的公司说,他们将发射一枚火箭,把人类基因送到其它星系中去。按照这项计划,将有450万人的DNA被封存后送入太空--与锡德不同的是这家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当前的美苏关系时,人们对布什总统5月所提出的“超越遏制”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诸多评点。我认为美国的“超越遏制”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理论框架,但它的提出确实表明美国对苏政策已作了进一步调整。首先,美国决策层开始认为,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符合西方利益的发展势头,西方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会”,从以往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对苏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思路中跳出来,在确保美国安全战略稳定的前提下,对苏联的改革给予“支持”,以促进苏联内部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第二,美国认为苏联仍然是它的主要对手,苏联对美国长期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往“行之有效”的“遏制”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超越遏制”只是策略改变,是在新的条件下对“遏制”战略的补充和发展。它是建  相似文献   

20.
印度拥有宏伟的太空计划。它在自行研制火箭和卫星的同时,既同美国合作,又同苏联合作,采取灵活的太空路线。现在印度在太空事业上已取得可观的成就。 1984年4月3日,一艘由苏联火箭发射的飞船载着印度第一位宇航员拉凯什·夏尔马飞入太空。这次航行实现了印度诗人苏布拉马南·巴拉蒂的梦想,他曾经这样写道;“聪明的印度人民总有一天会登上诸星和月球。”印度现代太空事业是在维克拉姆·萨拉巴依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他是一个工厂主的儿子,1962年接管顿巴太空中心,这里原是喀拉拉邦的首府特里凡得琅郊区的一个渔村,靠近地磁赤道,是发射电离层研究火箭的良好地点。1963年底,从这里发射了第一枚气象探测火箭。二十多年来,这种火箭探测的高度已经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印度空间计划的奠基者萨拉巴依追求的目标是,依靠国内力量研制火箭、卫星和控制系统,走独立自主的航天道路。为了达到这个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