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因附加病变持续不退超过1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12只眼,因出现新增嵴样病变或纤维增生膜加重接受激光光凝治疗40只眼.二者联合治疗后,42只眼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其他病变消退,视网膜平坦.仍有6只眼病情未控制,病变处纤维增生明显,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另有4只眼考虑复发,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期复查均痊愈.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激光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激光治疗,联合组:抗VEGF(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药安全性、治疗总有效率以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CMT、BCVA指标较接近,P0.05;治疗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CMT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CVA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更短,P0.05。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应用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可明显减小CMT,改善患者视力状态,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析临床疗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对80.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对25.7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预后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程度将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A组,CMT下降≥150μm)和疗效不良组(B组,CMT下降<150μm),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53例患者中A组36例,B组17例.A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数(P<0.001)、C反应蛋白(P=0.003)、总胆固醇(P<0.001)及甘油三酯(P=0.001)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其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改变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对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BCVA、PLT及CMT的影响。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眼)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4例(24眼)。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雷珠单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疗效、BCVA、PLT、CMT及舒适度。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与观察组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BCVA、PLT均明显上升(均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3例(12.50%)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8.3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在治疗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时疗效与雷珠单抗相当,两者均可明显改善BCVA、PLT及CMT,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系统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7月,收集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9个RCT,1 963例患者,其中奥马珠单抗治疗组1 008例,对照组9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马珠单抗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DNSSS评分(MD=-5.48,95%CI:-7.14,-3.82,P=0.000)和RQOL评分(MD=-3.124,95%CI:-4.195,-2.054,P=0.000)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也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MD=1.13,95%CI:0.95,1.34,P=0.167),但在改善患者急救药使用评分(MD=-1.313,95%CI:-3.886,1.259,P=0.317)方面未见明显效果。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接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电生理检查测神经肌电图中SSR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其中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弥可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症,提高神经传导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明目-7味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引起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48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25眼),用降血糖及明目-7味丸治疗,对照组20例(23眼)单纯用降血糖药物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中观察临床症状、体征2-6疗程.结果:两组出血性玻璃体混浊患者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80%,对照组47.8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目-7味丸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混浊患者的视功能、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病变,并对其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次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TACE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80.0%,62.2%,χ~2=4.486,P=0.034),两组患者均随访6~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4±5.67)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患者死亡19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患者死亡28例;观察组的0.5,1,2 a生存率分别为100%,84.4%,57.8%,对照组分别为100%,73.3%,40.0%;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高于对照组(16.4个月,13.5个月,P=0.026);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t=4.289,2.924,P=0.000,0.002);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4.825,P=0.000).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HCC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眼底分期标准,记录病史、眼底分期,观察发病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给予相应治疗,每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3年,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前增生组的血压、血脂、糖化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明显高于非增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正常,连续随访3年,非增生组部分微血管瘤消退,有3例非增生组发展为增生组,增生组未见玻璃体积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注意对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等指标的检测,早期积极对症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取秦安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样本,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经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构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定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方法选择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能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天两组均肌注维生素B12500μg及口服维生素B1、B6各6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100 mg,共8周.结果:(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x2=11.61,P<0.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1%,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1%(x2=4.57,P<0.05).(2)治疗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效果优于单用神经营养药物.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甲亢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餐后2h血糖水平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餐后2h血糖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为对照组,采用黄葵胶囊治疗;34例为观察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糖等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腹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观察组发生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9,P=0.6422).结论 在黄葵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糖指标,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高压氧+小牛血去蛋提取物+基础治疗组)及对照组(小牛血去蛋治疗组+基础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为75%(P0.05),两组之间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1例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患者和99例急诊I期手术患者主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梗阻性结肠癌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组(SL)手术时间(209.05±38.30)min少于急诊I期手术组(ES)(247.42±17.75)min,(t=-4.491,P=0.000).SL组术中出血量(138.10±98.81)mL少于ES组(246.21±69.07)mL,(t=-4.773,P=0.000).SL组术后住院时间(12.86±5.63)d少于ES组(17.74±9.59)d,(t=-3.124,P=0.003).术前电解质缓解率SL组(100%)高于ES组(60.7%),(χ~2=7.498,P=0.006).SL组切口感染1例,ES组30例,(χ~2=5.899,P=0.015).SL组吻合口瘘0例,ES组9例,(χ~2=2.064,P=0.151).SL组术后排气时间与ES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729,P=0.086).SL组淋巴结检出数与ES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251,P=0.213).在随访中,SL组有3例复发、转移,ES组有29例复发、转移.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行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风险.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肿瘤切除及肠管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16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51.39±4.61)m/s较对照组(47.08±4.35)m/s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高,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种并发症,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眼底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对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