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内需是维系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对2002年~2013年间江苏省区内消费差异的总体变化与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诊断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提高区域消费水平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2002年来区内消费差异基本稳定且趋于下降,但空间集聚分异格局加剧.2)区内消费水平呈南高北低抱团式发展,这种空间不均衡是区域自身与周围地区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3)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可有效解析各变量对消费的时空作用方向与影响大小.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及外资利用显著有助于促进地区消费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地区经济发展、公路货运量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区域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居民储蓄款及就业率在不同固定效应背景下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不一.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6,(1):50-54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财富更多的集中于国家和政府手中,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排名靠后,与经济排名背离,因此藏富于民也成为众多学者和民众的呼声。本文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作为目标,从促进消费的角度入手来研究和制定有效的藏富于民政策。本文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并构建消费模型,依据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消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按照影响大小排序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保支出,并将这些因素作为实现藏富于民目标的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提出政策建议,而影响顺序也能反映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促进河南省体育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开封等13座城市的部分职业女性进行了调查,对她们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其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职业女性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实物性体育消费仍占主要地位,影响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观念等,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姚丽  谷国锋 《河南科学》2014,(9):1853-1859
在总结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县域经济的Moran’s I指数及其OLS估计残差值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2000、2005、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GWR的空间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投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逐步减小;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都具有正向作用,贡献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对于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消费水平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正影响,影响重要程度从西到东逐渐转移;储蓄水平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河南省物流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考虑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因素外,引入等级公路线路里程、民用车辆拥有量、货客运总周转量等公路发展主要因素,结合改进的STIRPAT模型,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矩阵,并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析2006-2016年河南省公路发展因素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十年河南省等级以上公路线路里程和货客运总周转量对本区域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民用车辆拥有量对本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效应;其中,人均GDP是影响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货客运总周转量是推高区域碳排放强度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1年18个省辖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各项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制约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人口、旅游资源禀赋.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409%;人均GDP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282%.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这可能和河南省各城市的区位因素、基础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城市文化底蕴和景点知名度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差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旅游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公路专线运营,来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和乘车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明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旅游收入为因变量,以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旅游支出,农村人均旅游支出,公路、铁路、内河航线、民航航线里程数,旅行社数量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为自变量,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在2002年之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是影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003—2007年和2008—2014年两个阶段的旅游经济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国内旅游接待人次,这表明在今后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中,仍要以满足大众需求为重点,同时适当提供满足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高层次旅游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以来,河南省吸引FDI规模迅速提高并持续稳定增长,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FDI在河南省内的区位分布却很不均衡,这对河南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本文选取了代表五个方面的9个变量来研究FDI在河南省内进行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以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因素、政府调控能力因素、生产集聚因素是影响FDI在河南省内进行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人均GDP与城镇化率关系,选取2003年~2017年省城镇化率与省人均GDP数据,先用Excel描述性统计,再用SPSS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和指数模型拟合.为验证模型,判断人均GDP的对数数值与省城镇化率数值满足协整关系,得到两变量稳定且长期维持促进关系.选取2017年安徽16个市城镇化率、市人均GDP以及13个城镇化指标,使用R软件对16个市进行聚类,再对城镇化指标因子分析,易得综合得分.最后将市人均GDP、市城镇化率与城镇化指标提取的5个主因子逐步回归,得到结论,对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若仍单独推进城镇化反而会减缓经济发展,此时需选取其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增加个人资产净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达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描述统计、稳定性检验、三段线性回归模型和VAR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GDP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人均财政支出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GDP的长期稳定增长;1981—2011年,人均财政支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攀枝花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人均GDP、财政收入、R&D经费支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等变量对攀枝花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物流产业在国际上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并将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货物周转量作为解释变量,表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揭示了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对中国物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一直在发生变化。消费水平涉及到多个因素,为了便于比较,使分析简洁直观,本文先后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本知识,其次将分析数据全国各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录入到spss,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分为三类;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对其消费水平进行排名。最后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各城市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差异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性回归的河南管“十二五”时期GDP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燕  李海旺  张云峰 《河南科学》2011,29(10):1241-1244
以河南省1978-2009年GDP指数(1952年为100)和人均GDP指数为基础,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模,对“十二五”期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978-2009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基本相符,“十二五”期间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预测值也与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Theil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分别对河南省1993-2013年间县域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1993-2013年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整体差异呈现先缩小后加大的特征,2004年之后整体差异持续平稳.而人均GDP呈现波浪式的变化趋势.(2)河南省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3)河南省县域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整体维持在中、低水平协调状态,局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03个地级市2008年截面数据,得出人均碳排放水平在同一年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尺度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人均碳排放水平随城市的人均GDP水平升高而升高,达到一定峰值后,出现人均GDP水平提高,而人均碳排放水平下降的现象.由于采用地级市尺度的截面数据,城市区位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对人均碳排放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基于IPAT假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等因素,还着重考察了不同地理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考察的103个地级市中,北方采暖区和东西经济发展梯度对地级市水平的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借鉴国际间的联合履约机制,在我国结合地域特点设计跨区域的碳排放联合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18.
郜慧  余国忠  赵承美  范辉 《河南科学》2009,27(12):1597-1601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EKC曲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河南省1985--2007年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建立了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模型和人均GDP污染物排放量模型,分析了典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三次曲线、倒U形和“凹函数”和3种形式.由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为避免今后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河南省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利用SPSS软件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CPI指数进行系统回归分析,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消除数据间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最后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城乡消费差距,给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持续走高的房价趋势已逐渐影响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安徽省1997-2016年房地产行业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原始变量中提取3个主成分,建立回归模型,定量研究各因素对安徽省商品房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货币供应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竣工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方财政房产税、人均GDP、城镇化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土地购置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