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也迎来了政务新媒体的时代。作为"两微一端"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务微信,正在政府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近3年的发展,全国开办了上万个政务微信订阅号。该文结合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微信订阅号的实例,给出一个通用的运营与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在线     
政策【政策】温家宝指出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在谈到政务公开时,温家宝总理指出,“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健全相关制度,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政府政务服务网站公众采纳的因素,以期为建设有效、便捷、实用的有影响力的政府政务服务网站提出建议,为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政府政务服务网站是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建设好政府政务服务网站有助于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化浪潮下的时代要求。政府网站是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载体。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部分自治区部门、市直部门、大部分县直部门和乡镇没有建设自己的政府网站,无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即便是已经建设起来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是新媒体发展中政府治理的网络平台,政务微博群的协同发展对于政务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可视化、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4个社会网络特征指标对北京市政务微博群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核心政务微博在信息扩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个社会网络结构密度较高,政务微博群社会网络聚类成多个子群。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政务微博建设,推动政务微博群协同发展,优化政务微博群子群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全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政府及182个乡镇均已建立起了网站,市委、市政府94%的工作机构建立了网站,市县乡三级政务网站体系已经形成,搭建起了信息发布和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政务新媒体运维不规范、运营机制不够完善,政务新媒体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该文通过对省级政务新媒体一体化监管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为省级政务新媒体监管部门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各地政务新媒体运营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构架政府与公众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展示厦门经济特区高度文明、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推动对外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2001年10月,《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厦门市政府网站建设情况,对市政府网站开展的政务公开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2002年信息产业部委托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评比,  相似文献   

9.
方晓 《厦门科技》2012,(4):34-36
服务型政府网站是政府凭借其自身特有的信息资源优势.通过网站的形式整合其所有资源,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公开为基础,以在线办事和互动交流为主要业务.为民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易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国政府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将网站建设工作同政务工作紧密结合.在政府信息公开、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已成为政府网站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政务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管理在收集政府机构网上政务工作凭证、保存机构乃至社会记忆、丰富补充档案馆藏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政务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管理实践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进而从增强意识、促进合作、推进制度规范完善、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政务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府面对大众的线上“门脸”,政务网站承载了展示、沟通、业务办理等多种功能.面对目前复杂、危机重重的信息环境,维护网站安全成为政务网站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怎样的保障方式才行之有效?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政务网站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对外服务窗口.网站作为组织信息系统的边界,面向公众开放,极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政务网站承载业务的数量和重要性逐渐增加,网站受到的攻击和威胁越来越多,面临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中国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两大抓手之一,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发布政府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在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浙江省丽水市不失时机地抓住和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结合丽水实际,大力推进“中国丽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着力突出政务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努力把政府网站真正建设成政务公开的窗口和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创建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的重要载体和法定平台,河北省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不断推进政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于1999年正式建成以来,始终把网站作为省政府政务公开的一个窗口来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栏目,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功能,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和更新,使之较好地发挥了省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的作用.在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为民办事、为民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5年被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省级政府网站,并在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举办的“2005年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活动”中获得提名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政务网站已成为大家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公共服务、在线办事、互动交流又成为政府办好网站的新方向。办好网站牵扯各个方面,侧重不同结果必然不同,但最终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建设政务网站应立足于社会公众角度,分析公众在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在意什么,真正做到"为民并服务于民,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7.
"十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江苏省扬州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各级党政机关相继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为宣传重大方针政策、发布重要新闻信息、开展便民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公开监督提供了有效平台。但在近年来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中反映出不少隐患和问题,集中表现在网站域名、网络接入、信息公开和安全防范规范化等几个方面,网站建设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换的功能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政府网站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实现政务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方便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政府网站应以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为主,但是也应该适当加强兼文明宣传和舆论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我国政府机关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政务信息化已成为各级政府机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程序、迎接入世挑战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在推进政务信息化软件的建设过程中,“安全保密”是政府信息系统考虑的重要方面。在政务信息化安全保密系统建设中,用户安全保密认证系统是其最主要的部分。有资料表明,大部分的计算机安全保密问题来自其系统内部。因此,研制完善的用户安全保密认证系统,是确保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在政务信息化系统中大部分的用户安全保密认证系…  相似文献   

20.
万军 《信息化建设》2006,(10):52-54
各级政务门户网站作为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加强对外宣传、引导网上舆情、方便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务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核心理念的体现,门户网站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61号)的下发,更加明确了要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政务信息公开的窗口、公众参与的窗口、网上政务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