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高职院校如何脱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在信息化的助力下,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培养人才的关键。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推动教学改革,是目前高职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该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走入高职课堂。该文在充分分析油层物理课程特点及授课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油层物理的课程建设,并提出"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建设思路,同时以小节案例展示了课程建设情况,分析了授课效果。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该研究以混合式教学模式类型出发,构建混合式教学设计,实现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2018年教育部指出,我国教育体系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相关政策和教学环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从近几年我国教学发展情况分析,混合式教学已经被高职院校应用到课程教学,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重塑我国的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广泛影响,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浙江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金融实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带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等效果。着眼未来发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还需从完善线上线下整体教学设计、完善教师建设应用在线课程的激励机制、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的考核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避免多平台重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优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行动导向教学和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相结合,分析探讨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应用,并以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配制为例,详尽论述了行动导向背景下《检测综合实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结果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和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研究结果也为其他研究者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原有的3+X模式已落后于工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和改革方案.并对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整套改革模式进行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和剖析,从而为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工程教育新思路,新方法提供...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关注和应用。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的认知,本文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从而扩宽高职英语教学渠道,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推进高职院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基于校企合作的CDIO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CDIO模式的建立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同类专业课程CDIO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形成自己的模式,即构建一种以学生能力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建构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各大院校广泛使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把高职英语教学中引进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变革。笔者全面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并结合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系统说明了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并提出了推进混合式教学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指导.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该类专业开展"双元制"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贴近人才要模式?是否与授课学生的"生态"相适应?是否可以培育出市场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笔者鉴于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试图尝试在匹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学生上课"生态"、回应市场所需提出驾驭项目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做合一法四种教学方法,提倡四率——人头率、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并且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操》为例进行了深度解析,以期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推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与时俱进,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对于高职教育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而言,互联网创新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初步探索网络课程教学,研发学生自主登录平台,可提供线上视频下载,网络协助学习,师生互动等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与被教的学习方法。该文从互联网的背景出发,探索高职教育中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并总结出在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势必需要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应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教学改革。为此,该文主要在分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打造"互联网+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之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其在"互联网+"时代应采取的教学对策,希望以此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对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在对现有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下新的学生教育模式——"AAPP"教育模式,改进了教师、学习者、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等教育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与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炼专业特色、创建特色品牌的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详细阐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并根据中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从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发意识到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性,普遍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分外关注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创业学院模式下,部分高职院校以创业学院为载体积极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与改革。该文将对创业学院模式的概论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得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如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创业成果代替学分、创业过程加强监督与管理等,为基于创业学院模式下高职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杨 《科技资讯》2014,12(18):154-154
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模式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应该有所不同。目前在高职院校流行的"互助教学"的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受到普遍的欢迎,该模式不仅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并且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良好地调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良好地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双证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慧颖 《科技信息》2011,(13):427-427
实施"双证课程"是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双证课程"的实行要求高职院校建立适合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实训基地等。  相似文献   

20.
银珊 《高等职业教育》2020,(1):31-35,47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移动学习平台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有利工具,而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为解决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混合式教学和移动学习理论,尝试运用移动学习平台构建符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需求的混合式移动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具体阐述该模式如何有效衔接线上线下教学的实施过程,为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