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晓明  吴章利 《科技信息》2012,(20):387-389
通过马依西一井勘探煤层煤质数据和特征的统计和整理,总结了井田内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煤的工业用途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中灰煤、中高硫煤、低挥发分煤、中高发热量煤;煤种主要包括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  相似文献   

2.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煤及其残焦中硫的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宜宾煤及其释放出挥发分后残焦中硫的形态,研究了煤中的硫在挥发分释放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XPS能够鉴别出宜宾煤中的硫;宜宾煤的S2p图谱有2个需要解叠的峰,分别位于163~164eV和169~171eV之间,这主要是由煤中的硫化铁和硫酸盐引起的;宜宾煤中含有硫砜,但不含亚砜.残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900℃加热条件下,宜宾煤在释放挥发分的同时,其中的部分燃料硫能够转化为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并被固定在残焦之中.在煤的挥发分释放过程中,也有部分燃料硫与挥发分一起释放出来,其份额与加热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是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此外,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渣性状可以初步判断煤的加工利用性质和热值的高低。所以,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在工业上和煤质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等离子体状态下煤的热解研究.考察了煤挥发分、煤比能耗、供粉速率、淬冷等因素对等离子体热解煤制取乙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产率在25%~40%的烟煤有比较高的乙炔收率;随着煤比能耗的增加,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增加趋势;随着供粉速度的提高,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下降的趋势;适当的淬冷位置和淬冷速率对乙炔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燃烧过程中脱挥发分引起的煤颗粒破碎机理,并通过模型预测了脱挥发分过程中球型颗粒内部的压力和应力分布,研究了颗粒大小、温度等几个因素对脱挥发分引起的破碎的影响,研究表明,煤颗粒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炉膛内的温度越高,颗粒越容易破碎;颗粒越小,发生破碎需要的时问越短,但是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这和颗粒内部的对流孔径有关;此外,挥发分含量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  相似文献   

7.
熊鹰 《科技咨询导报》2011,(3):50-50,52
分析了煤的内、外因素对挥发分产率的影响.阐述了准确测定挥发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用低变质程度,高挥发分煤,于高压釜内在煤挥发分本身的压力下焦化。焦炭的机械强度与该煤种所受压力的1/3次方成正比。配合煤以其最大反射率等于1为好,焦化时压力的作用使配合煤生成光学各向异性的焦。炭化条件为升温10℃/min,500~600℃维持2h,然后5℃/min升温到950℃维持1h,能生成高强度的焦炭。  相似文献   

9.
煤升温氧化过程特征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方式进行了煤在常规条件下的热重实验,分别用TG/DTG曲线描述了煤燃烧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煤升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得到了各种煤的着火温度等特征温度.结果表明,煤样的特征温度与挥发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特征温度下的失重值受挥发分的影响,着火温度随挥发分增加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平庄煤田及西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5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和灰融性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方玉明 《科技信息》2013,(7):424-425
煤的工业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也被称作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以基本掌握各种煤的质量、公益性质及特点,以确定煤在工业上的实用价值。本文就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测定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个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对氮氧化物(NOx和N2O)生成的贡献,通过比较在同一燃烧装置上燃烧某种煤及其焦炭产生的NOx和N2O的差异,直接对挥发分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燃烧对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小于焦炭的多相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定床反应系统对合山煤进行热解挥发分损失和脱硫效果的试验研究.研究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不同添加剂对煤中挥发分和硫含量变化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对于劣质合山煤添加氯化钠,在400℃的空气气氛下,经过10 min的热解,硫的含量可以降低到2.010 2%.  相似文献   

14.
新疆莎车县喀拉吐孜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地处莎车-叶城煤田中部一个条带状"孤岛"的北段,是该莎车-叶城煤田的主体部分之一。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中侏罗统杨叶组,主采5、6和3号煤层主要位于该组上段。可采煤层为低变质阶段煤层,煤层灰分含量为中灰级别,5、6号煤为高挥发分煤,3号煤为中高挥发分煤,煤类为长焰煤,研究区内主采煤层均可作为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煤。区内煤层厚度相较莎车-叶城含煤盆地中其余矿点更厚、更连续。井田B级(332)+C级(333)+D级(333)储量661.65万吨;其中B级(332)占总储量的比例为36%。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前期莎车县喀拉吐孜煤矿井田地质勘探成果,莎车县喀拉吐孜具备9万吨/年的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10%,20%,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不稳定键多,所以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被破坏,从而以较高的速率挥发出去。当蓝藻与神府煤共热解时,低温下蓝藻的挥发分析出后,暴露出来的灰分覆盖在煤的表面,灰分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和碱土金属会加快煤的热解反应,使煤的挥发分提前析出。当蓝藻的掺混比为40%和80%时,协同作用较明显,热解焦的产率比理论值低。  相似文献   

16.
张春华 《山西科技》2006,(3):109-110
文章对煤的挥发分测定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介绍,对不规范操作进行分析,以提高挥发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和灰熔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及其与煤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研究了升温速率、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合试样热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研究表明:造纸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烟煤相当,而市政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远优于造纸污泥和烟煤;在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过程中,2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与煤混合物的挥发分初析温度提高,挥发分最高析出速率和平均析出速率升高.但升温速率对挥发分析出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熔融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玲红 《甘肃科技》2012,(22):83-84,41
根据国标规定挥发分测定条件,阐明了影响煤的挥发分产率准确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几年在地表大多数被第四系、第三系地层覆盖的准噶尔盆地准南煤田乌鲁木齐河东七道湾向斜勘查区,准东煤田卡姆斯特勘查区、巴里坤勘查区和焉耆盆地塔什店煤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总结、汲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在隐伏区找煤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用二维地震扫面,确定构造形态和标定目的层层位,施工钻孔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煤效果,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发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煤的热解研究:II.煤化程度对氢气氛下热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的关系以及煤种对热解气热值的影响,得到了描述热解气产率与煤中挥发分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