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准确定位率。结果: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61例(61/71,85.92%),准确定位24例(24/61,39.34%),MRI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43例(43/71,60.56%),准确定位28例(28/43,65.12%)。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阳性检出率较MRI高,但准确定位率较MR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RI,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病变范围较广,特异性偏低。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将更有助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测定对~(18)F-FDG PET/CT发现直结肠FDG局灶性高代谢灶癌变判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56例意外探测到结直肠局灶性高摄取灶病例,同时行血清CEA测定,将肠镜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组。各组血清CEA水平数据汇总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计算血清CEA水平测定的诊断效率。结果表明:56例结肠局灶性高代谢病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出结肠癌及腺瘤共43例,阳性预测值(PPV)为76.8%;其中直结肠癌26例,腺瘤17例,其余13例(23.2%)为炎性及生理性改变。结肠癌组、腺瘤组及良性病变组(炎性和生理性摄取)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15.0±17.1)μg/mL,(2.23±0.96)μg/mL,(2.51±0.90)μg/mL,恶性病变组与腺瘤组及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8.277,P=0.001。结肠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及生理及炎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CEA水平探测局灶性浓聚灶结肠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6%、83%和83.9%。说明~(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结肠局灶性高摄取病灶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阳性率很高,血清CEA水平对局灶性直结肠偶发FDG浓聚灶的恶变诊断具有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 2005年12月,同时行PET/CT及诊断性CT检查的1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岁)病例资料.结果诊断性CT的扫描,15例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诊断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测量正常SD 大鼠18 F-FDG PET /CT 显像重要器官的标准化摄取值( SUV) 与CT 值。方法对大鼠各 实质性脏器勾画感兴趣区( ROI) 测定SUV 值与CT 值,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SD 大鼠重要器官的SUV 值 和CT 值与其生理及结构特性有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SD 大鼠18 F-FDG PET /CT 图像质量评价及半定量评价提 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PET/CT动态评估SD大鼠的重要器官对^18F-FDG的代谢状况。方法 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每只大鼠麻醉后由尾静脉注入显像剂^18F-FDG,注射后即行PET/CT检查采集数据获取图像信息。分别在10 min、30 min、50 min、70 min测量不同组织器官对^18F-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结果大鼠心脏随着注入显像剂18F-FDG时间的延长SUV值逐渐升高,在50~60 min中达到最高峰,随后各器官的SUV值呈下降趋势。SD大鼠大脑、哈德氏腺、肝脏及肾脏对18F-FDG的摄取在10 min左右SUV值达到最高峰,随后随时间延长各器官对^18F-FDG的SUV值逐渐下降。结论注射显像剂^18F-FDG后于40~50 min对大鼠进行PET/CT扫描可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IL-6和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检测118例胰腺癌患者,10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113例健康人群血清中CEA,CA199,IL-6和MCP-1的含量,评价其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慢性胰腺炎组的CA199和MCP-1有统计学差异,胰腺癌组的CEA,CA199,IL-6和MCP-1均显著升高。与慢性胰腺炎组相比较,胰腺癌组的CA199和IL-6均显著升高。当这4种指标单独区分慢性胰腺炎组和胰腺癌组时,诊断能力最好的指标CA199,其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0%和74.90%。细胞因子中IL-6的诊断灵敏性较高,为85.40%,而其特异性较低,为57.50%。 CA199和IL-6联合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时,其诊断价值高于任一单独指标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30%和90.30%。单独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其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一举  汪欣  池飞燕 《海峡科学》2012,(8):118-119,140
目的:确定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153)在健康女性人群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使用雅培ARCHITECT CI-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采用2.5%~97.5%可信区间确立参考区间.结果:女性血清中的AFP,CEA,CA199,CA125,CA153结果呈偏态分布,AFP的参考范围为1.29~7.29ng/mL,CEA的参考范围为0.54~3.32ng/mL,CA 199的参考范围为2.57~31.98U/mL,CA125的参考范围为4.44~36.4U/mL,CA153的参考范围为3.2~18.94U/mL.结论:健康女性AFP的正常参考值为<7.29ng/mL,CEA的正常参考值为<3.32ng/mL,CA199的正常参考值为< 31.98U/mL,CA125的正常参考值为<36.4 U/mL,CA153的正常参考值为<18.94 U/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肝癌手术标本的原位移植(patient-derived orthotopic xenograft PDOX)模型,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活体成像和PET/CT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新鲜肝癌手术标本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PG小鼠皮下建立肝癌PDX模型,通过组织形态观察、STR分型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对PDX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将PDX模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肝原位移植建立PDOX模型,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尾静脉注射18F-FDG,通过小动物PET/CT观察确认肝原位肿瘤的生长。结果 STR分型结果表明PDX肿瘤的人源性特征,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DX肿瘤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肿瘤的发生;PET/CT可清晰观察到小鼠肝脏部位18F-FDG分子探针富集。结论 成功建立了肝癌PDOX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PET/CT影像技术可对该模型进行评估,为肝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ANN)诊断模型,以验证其在鉴别胰腺疾病的应用价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2例胰腺癌患者、50例胰腺炎患者及5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50(CA50)、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242(CA242)共6种肿瘤相关标志物指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结合6种肿瘤标志物构建胰腺癌诊断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该模型可以同时判别消化道良性疾病、胰腺炎与胰腺癌.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胰腺癌诊断模型,可为临床胰腺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双期扫描胰腺癌30例,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射后30~35s)和肝脏期(注射后65~70s)扫描,并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出肿瘤 胰腺的密度差.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CT值,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分别为(119±17)Hu,(99±16)Hu,而肿瘤组织的平均CT值分别为(51±18)Hu,(61±12)Hu,胰腺 病灶增强差值分别为(66±28)Hu,(37±24)Hu,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妇科良性病变、73例健康女性和病理确诊的81例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例的血清标本,利用 HD-2001A蛋白芯片仪进行12种肿瘤标志(包括 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 HGH and β-HCG)的联合定量检测,对比 C12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中 CA199、CEA 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联合检测能提高阳性率。结论利用 C12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卵巢癌中 CA199和 CA125、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 CEA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筛查妇科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于11碳-蛋氨酸(11C-Methionine,MET)在良性病变和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出术前用11C-MET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两种显像剂进行脑正电子断层显像(PET/CT)成像对良性和低级别胶质瘤(共2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两种显像剂分别对上述两种病变的显示能力,病变边界勾画情况以及鉴别诊断价值,为11C-蛋氨酸在脑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脑内占位病变22例(其中良性病变5例,新发低级别胶质瘤WHO I级和II级共17例).每例外科手术或活检前均行18F-FDG和11C-MET PET扫描(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在1周以内),根据病灶及正常对照区(大脑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勾画出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平均值测量,计算良性及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非瘤比(tumor/normal brain uptake ratio,T/NT比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对比两种显像剂在上述两组病变中T/N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1C-MET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1.59±0.28和1.52±0.48,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0.91±0.48和0.77±0.65,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本组所有22例病变中,11C-MET显示病变呈高代谢者19例,18F-FDG显示病变呈低代谢者17例.(3)11C-MET所示病灶边界清晰者17例,18F-FDG对病灶边界显示清晰者仅2例.(4)17例病灶显示清晰的患者11C-MET显示病变范围均大于18F-FDG.结论:虽然11CMET和18F-FDG两种显像剂均无法将良性病变与低级别胶质瘤区分开,但11C-MET对病灶侵犯范围及边界的显示均明显优于18F-FDG FDG,11C-MET还可检测和随访低级别胶质瘤(即惰性肿瘤)的生长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预后及治疗信息,因此,11C-MET可常规应用于脑内占位病变的显示,且其效果优于18F-FDG.  相似文献   

15.
成娜  雷炜 《甘肃科技》2022,(10):114-116
对CT联合MRI在早期头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探析。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7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早期头部肿瘤疾病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CT和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CT诊断和CT联合MRI诊断方式的具体诊断价值以及CT和MRI对于不同直径早期头部肿瘤检测准确度。以患者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CT检测的准确度为83.1%(69/83),敏感度为82.5%(47/57),特异度为84.6%(22/26)。以患者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CT联合MRI检测的准确度为96.4%(80/83),敏感度为96.5%(55/57),特异度为96.2%(25/26)。对于直径≤2 cm的早期肿瘤患者,MRI诊断率为91.11%,显著高于CT检查的60.00%,数据对比之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早期头部肿瘤患者期间,对患者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式诊断效果好,且MRI在直径≤2 mm的肿瘤诊断当中有着更为准确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住友CFN多功能合成模块进行18F-FDG的合成,对其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其具体方法为借助HM-12S小型回旋加速器,通过18O(p,n)18F核反应获得18F-,由亲核反应合成18F-FDG,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CFN模块合成效率为62%,放化纯度99.5%,化学纯度99%,18F-FDG注射液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药典规定,可安全用于临床PET/CT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成娜  雷炜 《甘肃科技》2022,(6):122-124
探讨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临床诊断证实的86例A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AS骶髂关节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MRI对骶髂关节中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 (P<0.05),而CT对于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及关节侵蚀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此外,MRI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临床医师可根据AS患者自身病情,对于早期疑似AS患者采用MRI检查,而对于已经确诊患者宜采用CT检查,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PET是核医学领域先进的精准医学影像诊疗技术,PET放射性显像药物是实现其精准分子显像的关键,~(18)F-FDG是中国药典唯一收载的PET放射性药物,而化学合成模块工艺又是PET放射性药物品质控制的最关键步骤.本文重点对~(18)F-FDG的化学合成模块工艺和产出药物的品质控制指标进行了荟萃分析,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个方面鉴别,包括:外观、半衰期、放化纯度、放射性浓度、合成效率、细菌内毒素、溶剂残留等指标,对常用的多个合成模块进行了多因素对比解析,以期为临床标准操作规程的广泛应用和药物品质控制的技术普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临床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采取CT与MRI联合诊断的价值分析。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疑似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CT组36例患者行单纯CT检查,MRI组36例患者行单纯MRI检查,CT联合MRI组36例采取CT联合MRI检查,统计3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完成后将上述结果与实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联合MRI组子宫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CT联合MRI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MRI组(P0.05)。联合CT与MRI进行妇科盆腔肿瘤诊断,对获得更加确切的诊断结果方面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比MRI和CT对纵膈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与诊断结果,评价MRI与CT在纵膈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65例相关资料,分别进行CT、MRI扫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与结果。CT与MRI扫查在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查下,纵膈型肺癌病灶表现为肺门结节状变,癌肿边缘不规则,外缘或为毛刺状或分叶状,纵膈淋巴结肿大。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CT基本一致,还观察到病灶侵犯胸壁、胸膜、胸椎。CT与MRI均可对纵膈型肺癌进行明确诊断,尽管CT下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但不能作为绝对诊断,且CT存在辐射剂量问题。而MRI可显示癌灶侵犯组织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医生考虑患者需求、自身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