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特点,根据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转型面临师资队伍建设、学术质量和学风建设等问题。在克服同质化倾向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合理定位是应用转型的前提,合乎社会需要的应用转型是高校定型的保障。为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办学定位、产学研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转型与定型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建设一直受到各类高校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以培养计算机系统能力为目标,开展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建设与研究。该课程群建设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硬件教学办学定位、课程群内容体系、共享平台、教学团队等几个方面展开。从课程群建设实施结果来看,能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分析及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办学定位问题是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相吻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在本科教育初级阶段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行业发展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开放的、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高校已进去转型发展时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该文以地方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专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加强应用型高校的理论研究、架构产教融合的校内治理结构、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诸如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分类等措施的实施,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用分设专业时的依据作为标准将本科院校划分成的两个类别(即5A1和5A2)作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即来源于此)是错误的,并阐述了一些学校以"应用型本科"作为办学定位,不仅会降低其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而且会给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工作造成严重的混乱。最后建议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扭转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转变,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该文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式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积极承担起培养社会行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实践教学"专业考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查摆,并以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为例,分析实践课程在教学执行、监管、考评等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计划—执行—监控—汇报—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初步针对性地对各具体执行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改进措施,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为地方培养所需人才、提升地方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依照我国和国际教育不同的分类方法,并依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分类和定位的共性特征,对我院定位进行了分项评析。在现实条件下我院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本位,以建设具有特色鲜明和办学实力的多科性教学型地方知名本科院校为定位,找到应用型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人才形象、教育成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共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特色专业建设是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的必由之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根据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特色定位,必须坚持教学团队建设优先的原则。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本科办学转型的契机,力求从高起点上起步,以科学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来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的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抓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韶关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平台以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同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办学定位存在偏差、人才培养理念有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地方院校在建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首先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确定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而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课程为核心支撑的专业建设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参考已有的教改研究相关文献,结合"本科教学工程"实施和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结果提出了本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和定位、目标与构想以及实施方案。结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师本科数学专业的既定方向和目标,只要以教育部推出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一定能够走出适合的专业办学之路,形成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民族地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升级背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监理工程实训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定位,结合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总结出本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教学任务规划、实践教学方式改进、能力培养、完善考评机制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应用型本科学历教学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匹配的重要基础;应用型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既是专业认证发展的内在发展延伸,也是院校提高专业建设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我诉求。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基于学校"工本位"的教育理念,对标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等要求指标,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产教融合,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因此,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既要吸收现存创业教育模式的优良理念和实践方法,又要紧紧以“就业”为其基本导向,突出服务型大学的特征。符合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创业教育模式必将有力的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郭攀成 《科技信息》2013,(12):198-199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着重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任务重,学科基础薄弱,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应该另辟蹊径,以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最终实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下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新需要,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一般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为指导思想,开展以"任务/目的"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快速提升学校实力,彰显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师资队伍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文章从教学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构建、运行平台、评价机制、团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