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扩孔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硅—锰系低碳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分析了w(Si),w(Mn)对相变温度Ar3、转变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i)由0.50%增加到1.35%时,Ar3升高15~25℃,而w(Mn)由0.97%增加到1.43%时,Ar3降低30~50℃,锰对Ar3的影响效果强于硅;硅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析出,抑制了贝氏体相变,而锰不仅细化了相变组织,还促进了贝氏体形成;w(Si),w(Mn)分别为0.56%和1.43%的钢在850℃变形后以30℃/s冷却,获得均匀、微细化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抗拉强度可达到654 MPa.  相似文献   

2.
对含水黑云母(实验温度为800℃、1000℃)、角闪石(实验温度900℃)在压力0.5~2.0GPa时进行了氩扩散研究,发现含水情况下黑云母的氩扩散特性明显地不同于单纯黑云母体系,其扩散系数下降1—2个数量级,活化能有一定增大。压力对含水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扩散和温度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3.
对辣椒碱水解反应过程中pH值、NaCl、加热温度及时同对GB10783—1996中辣椒碱含量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H值对于测定的影响较大。为了得到可靠的测定值,样品pH值须为4~12。(2)当样品中NaCl≤21.8%时,可得到稳定可靠的待测液吸光度值,但当样品中NaCl含量增大,盐析出时,待测液吸光度测定值不稳定。(3)在30℃~90℃下加热1h~2.5h,测定值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个目的,我们对空气—氩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的光谱分析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一是空气—氩ICP与纯氩ICP相较可以大大节省光谱分析实验的费用;其二是通过对空气—氩ICP与纯氩ICP光源光谱性能的比校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元素在ICP焰矩中的激发机制。有关空气—氩ICP做为发射光谱光源的报导目前还很少见。Barnes在一  相似文献   

5.
超薄氩膜热传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平衡态分子动力学(EMD))方法,在无量子化修正的条件下,计算了固态氩(Ar)在低于其Debye温度(92K)下的导热系数.温度在20K以上时,模拟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固态Ar的量子化效应对其热传导性能影响不大,温度低于20K时,由于模拟区域对长波声子的裁剪作用使得模拟结果比实验值低.在此基础上,使用经典分子动力学基于三向、两向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各向异性非平衡态薄膜模型,模拟了超薄Ar膜在40K的导热系数,2种模型给出了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薄膜热传导特性曲线,即:随着膜厚的增加,导热系数增大,且模拟结果同模拟区域横截面大小无关.在相同条件下,2种模型得到的氩膜导热系数相差10%左右.  相似文献   

6.
利用Ar+离子束轰击混合沉积技术(ion beam mixing)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在不锈钢和碳钢基体上沉积SiC-C涂层,并然后对样品进行加后热处理热去氩处理(400℃/30min),再用5keV的氢离子辐照样品.最后对部分氢离子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加热处理(300℃/20min,600℃/20min,900℃/20min),以观察氢在SiC-C涂层中的热稳定性.通过和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H元素深度分布和正离子质谱分析,研究氢元素在SiC-C涂层中和在不同基团中的热稳定性后热处理.结果表明,在300℃  相似文献   

7.
前人的实验资料证明钾长石的K-Ar年龄一般都低于其真实年龄。这是由于钾长石中的放射成因氩在地质过程中丢失了。氩丢失的机理主要是固体扩散作用。钾长石用于绝对年龄测定确是不适合的;但是其偏低年龄数据往往能给我们提供关于地质体先前热历史的资料。因此对钾长石K-Ar年龄测定作进一步研究仍有其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提出了用钾长石偏低年龄来推测岩体侵入深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对射频溅射α—Si:F薄膜光电导特性初步研究的结果。含氢和不含氢的样品是在Ar SiF_4和Ar SiF_4 H_2两种混合气体中分别制备的。对所有制得的样品测量了室温暗电导和在λ=6328及光照射样品表面功率密度为0.5mW/cm~2条件下测量了相应的光电导。实验结果表明(1)溅射α—Si:F薄膜有显著的光电响应;(2)光电导和暗电导的比值随气体的流量而接近成比例地变化。得到了最大σ_(ph)/σ_D比值为14000的薄膜样品;(3)溅射气氛中加入氢气对所得薄膜的光电导特性有一定影响。有关结果可用SiF_3、SiF_2H和SiFH_2键合组态的电子态不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蒙特卡罗(Monate Carlo)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采用Kihara位能模型,计算把液体分开成两个液柱所需的内聚功,从而获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用本法对液体氩、氮和氧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和实验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0.
用Ellis平衡釜测定了在26.66 kPa下甲醇(Ⅰ)-甲基丙烯酸甲酯(Ⅱ)、Ⅰ-甲基丙烯酸(Ⅲ)和Ⅱ-Ⅲ三对二元系以及Ⅰ-Ⅱ-Ⅲ三元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于甲基丙烯酸为强缔合物质,因此,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在50—125℃的P-V-T数据,采用二分子缔合模型估计出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汽液平衡数据采用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用拟合所得的二元参数推算了三元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良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质谱仪性能的改进,熔样系统成为影响Ar同位素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将原来的单进样管改造成为多进样管,可以预先去气和测量热空白值,降低了非放射成因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这对于年轻火山岩的定年尤为重要;1/5,进一步降低了热空白并减少了去气时间。通过对样品管的改造,提高了样品测试中放射成因氩的含量,标样多次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能电子与氖和氩原子碰撞的散射全截面测量,分别给出800—2600ev电子对氖和氩原子的绝对散射全截面.实验结果的系统误差约为2.0%,统计误差约为2.5%.还把测量结果与已有的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EH(EH)P错流萃取,富集高纯氧化钇中微量稀土杂质的化学光谱法,测定La-Ho等九个稀土元素(Eu除外)。La-Sm的富集系数为1—0.9;Gd-Ho的富集系数为0 .8—0.16。稀土杂质总量的测定下限8.5ppm。制成光谱样品前的整个操作可在4—6小时内完成。测定的变动系数为6.1—17.7%。加入2ppm稀土杂质的回收率为87—115%,加入5ppm的回收率为98.7—110.6%。本方法可用于高纯Y_2O_3生产的控制分析和产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沟道—卢瑟福背散射技术(RBS)研宄了能量为50 KeV,剂量为3.8×10~(16)/cm~2和1.9×10~(16)/cm~2的~(40)Ar~+离子注入(111)硅衬底中的恒温等时热退火行为。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层中Ar 原子的扩散和释放以及非晶硅层的再结晶行为明显地依赖于~(40)Ar~+离子的注入剂量和退火温度。注入剂量为3.8×10~(16)/cm~2的样品,当退火温度为700℃时,表面层硅的密度明显减小,退火温度为750℃时,注入层中的大部分Ar 发生外扩散并从样品表面释放。注入剂量为1.9×10~(16)/cm~2的样品,退火过程中没有发现衬底硅表面密度的变化,而且当退火温度为900℃时,残留在注入层中的Ar 仍旧比较多。最后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电子计算机根据准规则溶液(quasi—regular solution)模型近似,计算了Ga—As—Ge三元系在800,900,1000,1100和1200℃的初晶为GaAs的液相等温线。计算结果和文献中实验测定值符合良好,它比前人报导的规则溶液(regular solution)模型计算值更为符合实验值,这对高温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1+1)的HNO溶解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屑中杂质元素。通过实验选择各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并对基体干扰及共存元素间的干扰进行探讨。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3~0.004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07%,工作曲线回归系数为0.9998~1.0000。此方法对铜屑的分析测定值与原子吸收等方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50%~2.7%。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检测的速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精密度、准确度较高,适合铜屑中杂质分析检测。3[1]  相似文献   

17.
11—氰基—十一酸是尼龙— 12的合成中间体 ,其物性常数有待精确测定 .在校正仪器的基础上 ,对其熔点和折光率进行了测定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准确度和 (或 )精密度分析 ,表明所得结果是可靠的 ,结果为 :11—氰基—十一酸的熔点为 5 6 .6℃ ,在 6 0℃时折光率为 1.44 2 8.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区同位素年龄与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别山区同位素年龄资料主要有K—Ar及40Ar/39Ar法和V-P_b法。K-Ar法同位素年龄值岩层上部较老,下部较新,是由于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不同引起的,可能反映了地壳上升剥蚀过程,V-P_b法同位素年龄值相差较大,可能是锆石晶体随塑性体运动,互相混合造成的,K-Ar及40Ar/39Ar法与V-P-b法同位素年龄所反映的地质事实,是有差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膨胀实验和差式扫描量热实验,结合SEM、TEM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700L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700L钢回火过程包括5个阶段:渗碳体I的析出(50~200℃)、残余奥氏体的分解(200~300℃)、渗碳体II的析出(250~400℃)、合金碳化物的析出(450~580℃)和Mn的分配(580~650℃)。在2℃/min的升温速率下,钢中渗碳体析出、合金碳化物析出及Mn分配三个阶段存在明显的硬度改变,而且合金碳化物析出阶段试样的体积改变最显著,这可能是影响钢中残余应力演变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低频大应力扭摆内耗仪测量了Cu-14.43Al-3.4Ni(wt%)合金(铸态)的阻尼本领。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其阻尼影响显著,空冷处理后合金的阻尼值低,有少量γ_2相析出,中间停留温度(t_b)位于M_2点以上的分级淬火则可增大相变热滞,其阻尼值也成倍提高,但中间停留温度过高导致合金阻尼特性恶化。此外,还研究了分级淬火停留时间的影响。对该合金,本文提出的较佳热处理制度为:850℃ 10min—200℃ 60min—空冷,相应的阻尼值在40×10~(-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