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新型螯合树脂聚苯乙烯负载葡糖胺(PS-GA),并研究了所合成树脂对Co(Ⅱ)的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o(Ⅱ)有一定的吸附量;螯合树脂对Co(Ⅱ)的吸附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螯合树脂对Co(Ⅱ)的吸附性能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即较高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PS-HQ)在HAc-NaAc体系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Pb2 的最佳pH=4.0,吸附容量4.56 mg/g树脂.表观速率常数k288=1.52×10-4s-1,一次吸脱回收率达94.9%.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大孔型聚乙烯苄咪唑螯合树脂的合成。结果表明:树脂的含氮量为10.40%,功能基转化半达90.60%。咪唑螯合树脂对贵金属离子有选择性吸附,吸附容量分别为:738mgAu~(3+)/g树脂,226mgAg~+/g树脂、200mgPt~(4+)/g树脂、315mg Pd~(2+)/g树脂。吸附Au~(3+)后的树脂静态洗脱率达100%。且树脂可重复使用。X-光电了能谱实验证明了树脂的螯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以聚丙烯酸甲酯为骨架的乙二胺树脂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合成了硫脲螯合树脂,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Au^3+,Pt^4+,Pd^2+,Al^3+,Fe^3+,Co^2+,Ni^2+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2+,Pt^4+,Pd^2+的吸附容量较高,对Al^3+,Fe^3+,Co^2+,Ni^2+吸附容量较低,对Au^3+,Pt^4+,Pd^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定量吸附。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螯合树脂的改性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螯合树脂,将该树脂用于过氧化氢部分降解,得到改性 的壳聚糖螯合树脂。用静态吸附法测试了树脂的吸附性能,并对两类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改性的螯合树脂比未改性的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  相似文献   

6.
新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大孔政治协商会议状聚氯乙烯为骨架的多乙烯多胺树脂在盐酸存在下与亚磷酸、甲醛反应,合成了氨基酸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Cu^2+、Zn^2+、Ca^2+、Mg^2+、Na^2+等离子的吸附率分别达96.2%和93.4%,对Ca^2+、Mg^2+、Na^+等的吸附容量较低,对Cu^2+Zn^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分别从Cu^2+、Mg^2+、Ca^2+、Na^+的混合离子中定量地吸  相似文献   

7.
以铜离子为模板,用F44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备了氨基交联铜模板螯合树脂,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Cu^2 ,Ni^2 ,Zn^2 ,Cd^2 ,Pb^2 ,尤其对Hg^2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对吸附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Hg^2 的液膜扩散系数为0.0085。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大孔schiff碱螯合树脂聚-N-(3-甲氧基水杨叉基)乙烯基苯胺(poly-N-(3-me-thyloxysalicylidene)Viny laniline,以下简称为PMSVA).探讨了母体结构,试剂质量此等合成条件对制得的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在pH=2.5~5.0范围内PMSVA树脂对Cu(Ⅱ)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光亮镀镍溶液中微量铜的除去,以及废水中微量铜(Cu~(2+)的回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羟基螯合树脂的结构特性,详细研究了多羟基螯合树脂对Fe3+、Co2+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等温吸附等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温度下,在HAC-NaAC体系中,树脂对两种离子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树脂对上述2种离子的交换动力学符合Boyd G.E.方程,即交换由液膜扩散控制,且树脂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以乙二醇苯醚和甲醛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先得到乙二醇苯醚一甲醛树脂(FQ),再分别与苯磺酰氯、巯基乙醇反应,得到含硫、氧酚醛型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 、Hg^2 的吸附容量,研究了该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pH值对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g^ 、Hg^2 、Cu^2 、Ni^2 、Zn^2 、Pb^2 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04、0.85、0.73、0.59、0.39、0.17mmol/g。  相似文献   

11.
在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为10.0~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生成2∶1配合物.以500nm为参比波长,440nm为测定波长的双峰双波长进行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4×105L·mol-1·cm-1.Ni2+的浓度在0~28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新显色剂3-[(对羧基苯)偶氮]-6-[(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变色酸(CPCTZCA)的合成及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9.0的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铜(II)与CPCTZCA形成配合比为1:2的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5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4(L.mol-1.cm-1),Cu2 质量分数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镁合金、铝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3.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胺盐酸盐)1∶1 2,水解温度为0℃,肟化介质pH值为5~6。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的总收率达45 9%。用元素分析、1H NMR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2,4-二氯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DC-CPA)与铋的显色反应.在0.06 mol/L HNO3介质中,铋与显色剂生成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91 nm处,该反应灵敏度高,6ε91=1.1×105L.mol-1.cm-1,B i(Ⅲ)含量在0.02~1.4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该法测定了铜合金中微量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与钴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 10.0~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NBTNPT与钴生成N(NBTNPT):N(Co2 )=2 : 1的配合物,其最大负吸收峰在波长53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3×105L·mol-1·cm-1,ρ(Co2 )为0~360μg/L时符合比耳定律.用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2注射剂中的微量钴,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6,6-二烷基富烯同烯丙基格氏试剂发生环外双键加成,继而水解,得到一系列1(2)-(1,1-二烷基-3-丁烯基)-1,3-环戊二烯,并对合成的10种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H6P2W18O62/SiO2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尿素为原料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探讨H6P2W18O62/SiO2对本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四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6P2W18O62/SiO2是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对羟基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5∶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其收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18.
报道钯催化下,1-(2-溴苯基)-2-丙醇与一氧化碳的内酯化反应.探讨温度、催化剂、时间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实验条件,使3-甲基-3,4-二氢-1H-苯并[C]吡喃-1-酮的收率达到95.1%.  相似文献   

19.
主要通过试验研究一种含氟杂环化合物——4-三氟甲基-2-吡咯甲酸的绿色合成工艺,该试验方法是以L-羟脯氨酸为原料,经保护、氧化、加成、脱保护反应得到4-三氟甲基-2-吡咯甲酸,总收率为51.32%,其结构经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2-氯苯腈和2-氟苯甲醛为原料, 采用两种路线合成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胺, 总收率分别为42%和31%. 关键中间体及最终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 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