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付费出版学术专著与交版面费发表论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为流行的做法,甚至成为学术界默认的游戏规则,并号称是与国际接轨。本刊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专辑”的“编者按”(本刊2008年第1期)中曾就这个问题表达了某些看法,从而引起批评(本刊2008年第3期)和反批评(本刊2008年第4期)。这些举动引起学术界、出版界以及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苏培成教授的这篇文章提出了对汉语造新字问题的意见。这个问题,以及汉字规范化的问题在术语命名中常常涉及,本刊下期将讨论的化学用字读音和“癫”与“癫痫”的问题等都与此有关。造字问题涉及各学科专业人员、语言文字学界以及汉字信息处理等多方面,过去这些方面交流研讨太少。本刊欢迎各方人士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互相交流,共同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汉字字数繁多,而且数目不定:“出生不报,死亡不销”。这是造成汉字难学难用的一个主要原因,给我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减轻汉字学习和使用的困难,应该实现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体说就是要实现汉字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四定首先是定量,只有实现了定量才谈得上实现其他三定。定量就是要确定记录现代汉语所需要的单字数(字种数)。要实现现代汉字的定量,就必须停止造新字,不再复活死字。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办法逐步限制和减少汉字的字数,使得通用汉字的字数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已故的语文改革家刘泽先先生曾经说过“造新字的方法是绝对要不得的”[1],这个意见值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包括外来词的吸收。不断增加的新词,对丰富和发展汉语的词汇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词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增加新字,我们要努力做到增加新词而不增加新字。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现代汉语词汇有很强的复音化倾向,绝大多数的新词是用原有的构词成分组成的复音词。例如“电灯、电话、电车、电视”是新词,其中的“电、灯、话、车、视”都是原有的构词成分,记录这些构词成分的字也是原有的,不是新造的。近百年来,汉语增加了一些单音词,其中有些是外来词。记录这些单音词,主要使用已有的字,同时也新造了一些字。例如“打(dozen)”、“听(tin)”、“盾”(荷兰、越南的货币单位),是让原有的字增加了新的职务;“泵(pump)”、“啤(beer)”、“吨(ton)”,是新造的字。因此,我们大体上可以说,复音词可以不增加新字,而单音词有时要增加新字。此外,因为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新造字差不多都有同音字。许多同音字用眼睛看可以分得清,靠耳朵听却分不清,如作为姓氏的“张”和“章”。靠目治,不靠耳治,这和传声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新造字的又一个缺陷。为了不增加新字,就要提倡多用复音词,尽量避免单音词,而近百年化学名词发展的传统似乎并不是这样,而是尽量使用单音词。清末江南制造局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时就开始为元素名称造新字,到了20世纪又为有机化学名词造新字。例如,把“养气”、“轻气”、“淡气”叫做“氧”、“氢”、“氮”,把“白金”叫做“铂”,把“白铅”叫做“锌”。既然用了单音词,又不喜欢使用假借字,就只得造新字。化学用字在汉字新造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0年代有人统计,近百年来新造的化学字多达647个[2]。这次为105~109号元素造新字,走的还是一百多年前江南制造局的老路。请化学家考虑:考虑新的化学元素能不能不用单音词?这样做会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呢?语言学家早就提出来用汉语拼音转写国外的科技术语,包括化学上的术语,代替汉字的音译术语。例如“锿”改为Einsteini,“钔”改为Mendelevi,“镑”改为Lawrenci。周有光先生指出:“如果这个目的能够达到,我国科技术语的面貌将焕然一新,科技的发展将由于术语的革新而得到方便。”[3]拼音转写已经提倡了许多年,可是至今还没有被采用。是理论上还有不妥之处,还是习惯势力在阻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总之,如果我们从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这个大局来考虑,就应该把不造新字这个原则肯定下来。新的解决办法总能找到的。或者实现术语的复音化,或者采用拼音转写,不管采用哪种办法都会遇到习惯势力的抵抗。其实,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有时也是必须改变的,这就要全面衡量利弊得失。除了上面说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这要听取大家的意见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量子力学的解释,是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激烈争论。同时在唯物主义旗帜下的科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彻底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都有重大的意义。在对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上,苏联以现任联合核子研究所所长布洛欣采夫为首的一个学派的见解,我国过去作过较多的介绍。布洛欣采夫著的、获得斯大林奖金的“量子力学原理”一书早已译成中文,并被普遍採用作为我国大学的课本。布洛欣采夫、切尔茨基、奥米里扬诺夫斯基等的阐明这一学派的观点的几篇重要论文,曾经集中译载在“科学通报”一九五二年八月号中,后来又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二)物理学之部”一书之中。苏联另外还有一个学派,那以福克院士为首的学派,这个学派不同意布洛欣采夫学派的基本观点。这个学派的观点,过去我国很少介绍。本刊本期发表了不久以前福克系统阐明自已对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的观点的重要文章,还发表了一九五二年时福克批评布洛欣采夫的一篇文章,以及布洛欣采夫的回答。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福克学派的观点及其同布洛欣采夫学派的争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在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上,值得注意的是以法国物理学家德·布洛依为首的一个标榜唯物主义的学派的出现。德·布洛依的重要论文:“量子力学是非决定论的吗?”已译载在“哲学译丛”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同一杂志还在同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德·布洛依的“波动力学注译”的译文。此外,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的观点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哲学译丛”在一九五七年第二期发表了他早年的著名论文:“对物理实在的量子力学描述是完备的吗?”的译文,“学习译丛”在一九五七年第十二期发表了他的“量子力学与现实”一文的译文,这是爱因斯坦晚年的著作。最后,当然还要提到有浓厚唯心主义色彩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学的解释。本刊希望,我国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更多地关心这个重大问题的讨论。组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本刊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欢迎大家向本刊投寄这方面的稿件。为了便利大家讨论,本刊将继续发表在这个问题上各学派的代表性文章,作为研究、讨论及批判的资料。欢迎大家投寄这方面的稿件,帮助本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将于1981年9月4日至7日在基尔大学召开“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将讨论由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而产生出来的物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哲学问题。在会议期间、科学家们将交流“因果关系与量子力学”、“时间与因果关系的不对称现象”“绝对和相对的空间与时间”,“时间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相对论与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5.
“原子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术语 ,始于1 9世纪初的道尔顿。近年来 ,按照国家“量和单位”标准的规定 ,这个术语将被“相对原子质量”取代。我认为 ,原子量这个术语仍有保留的必要 ,理由如下 :(1 )术语的内涵随历史发展而变化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如今 ,人们早就不会将“原子量”理解为“原子的重量”了 ,因为只要学过高中物理 ,谁都会懂得质量和重量不是一个概念 ,懂得原子量这个术语不涉及重量只涉及质量。 (2 )“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量”的内涵不同。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原子量”并不妥当。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涉及的“原子”可以…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复旦大学哲学系81、82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织了一次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哲学系列讲演。讲演的中心是哲学改革,但内容很广泛,既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也涉及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流派和人物,还涉及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问题。讲演共15次,计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改革与哲学的使命”、“存在主义对世界的体验”、“当代苏联哲学家的新思考”、“弗洛伊德哲学述评”、“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佛学的人生哲学”、“多元论与独断论”等等。各个专题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导思想,这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打破学术研究的沉闷空气,结合中国四化现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去年第2期发表了施雅风的文章,就“庐山有没有第四纪冰川”展开了学术讨论。以后,我们又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本期再选载两篇于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专门,希望今后能在有关的专业刊物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由专业工作者集体根据观测事实与理论分析来作出科学的结论。本刊限于篇幅,不拟继续刊载这方面的文章了。希望有关作者鉴谅。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1.关于“地理大交流”“地理大交流”的概念,是我国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它表示从公元4世纪初到6世纪后期“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巨大人群所经历的地理变异”。这场地理变异,表现为大群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地跨过长城,进入中原,“他们放弃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生活,而定居到这片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从事农业活动”,而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广大汉族人民则“放弃了他们世代定居的这片干燥坦荡的小麦粮区,迁移到低洼潮湿的江南稻作区”。这场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地理交流,以其发生时代之早、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口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以及其深远的影响,在地学史上占有重要一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先生把这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关系,常常看到一些青年同志寄来的稿子,蝇头小楷,装订成厚厚的几大本。试举几篇的题目于次: “宇宙论”、“宇宙定律”、“世界的本源”、“自然层次原理”、“生命探索”、“论思维”、“辩证法辩证”、“力子论”……这些稿子的共同特点:一是大,即涉及的问题很大,物质结构,天体演化,生命起源,都是科学的前沿,世人瞩目的尖端问题;二是长,动辄几万、十几万字,不用说写作,单是抄一遍,就要花去相当时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发了青年人向科学进军的巨大热情。青年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好思索。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总爱追本溯源,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力图作出完满的解  相似文献   

10.
“知道者悖论”既涉及认知推理,也涉及主体间的策略性互动。以“突击考试”为例,可以看出这个悖论实际上涉及合理行动问题,其中的推理是策略性推理。为此,我们通过分析主体的目标、偏好、行动,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重构了相关推理,提出了一个博弈论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付费出版学术专著与交版面费发表论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为流行的做法,甚至成为学术界默认的游戏规则,并号称是与国际接轨。本刊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专辑”的“编者按”(本刊2008年第1期)中曾就这个问题表达了某些看法,从而引起批评(本刊2008年第3期)和反批评(本刊2008年第4期)。这些举动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非典”命名可以存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非典”、“萨斯 (SARS)”的名称问题 ,我国诸多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分析 ,国外一些学者也发表了看法。笔者是从事语言教学的人员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非典”、“萨斯”等的称呼进行分析 ,认为“非典”这一命名可以存在。要说清这个问题 ,需要先简要介绍涉及到的有关语言学的知识。一、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绝大多数的单纯语言符号形、音、义的某些方面在创制是任意的 ,是不可论证的 ,没有什么理据性。例如汉语的“人”为什么念r啨n、英语为什么以d +o +g表示“狗”、俄语py-k偄为什么把重音放在k偄上等等方面 ,都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无形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形学院”是科学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这个学科概念创新的范例之一。从“无形学院”概念在科学社会学中的使用,可以比较具体地了解科学社会学的独立面貌,比较深刻地认识科学社会学在对科学这种现象进行研究中的意义。本文准备从“无形学院”名词的最初使用,这个概念移植到科学社会学中的情况,以及后来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2007年4月21-22日,首届中国语言学期刊主编论坛在浙江绍兴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绍兴文理学院承办。《中国科技术语》《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等35家语言学期刊主编或负责人与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学术质量,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健康发展”。在会上,语言学专家沈家煊、陆俭明、顾曰国、殷国光、苏新宁等分别从如何提高杂志的水平、语言研究的目的、语言学期刊规范和语言学研究学术影响力等角度做了主题发言。与会的期刊代表也是各抒己见,就各自办刊的特点、成功经验与发展方向作了交流。会议一致认为,特色与创新是期刊发展的动力,应该加强学术规范,提高编校质量。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本刊编委刘青就“《中国科技术语》的办刊宗旨、性质特点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专家们对本刊强调刊物个性发展的做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乔永)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21年10月23—24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为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深化对各民族科技文明的认知,加强对各民族传统工艺发掘、保护、传承、振兴、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为主旨,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新进展”、“各民族科技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文化”、“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与振兴”、“中国科技史其他相关问题”为会议主题。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海峡两岸实现科技界的双向交流以来,两岸学者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虽都使用汉语,但常常会遇到科技术语不一致的障碍,不得不借助英语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就将“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问题”列入共同协议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不同观点的存在、合作者之间的交流是创新的两个重要条件,也是目前我国实验室管理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具体到实验室行为,就是实验室团队协作与科学家独立探索之间的关系。实验室的合作包括科学家间、科学家与管理者间以及管理者间的合作。如何将科学家个人的兴趣需求与实验室总体目标有效地结合是实验室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定位角度分析了合作研究的必要性,论述了科学家独立研究与团队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共同感兴趣的目标”、“平等”、“自由”和“策略”是科学家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的主要关联要素。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避免单一合作模式,树立对实验室的信任意识,避免对具体工作过多行政干预,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宏观设计、稳定管理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人才问题就是当前极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本刊新辟“调查与思考”一栏,目的在于提倡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动机器,解放思想,为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人才辈出创造条件。希望广大读者协助我们把这个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