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RT——一种在明亮天体近周对暗弱目标光学成像的方法叶彬浔①刘威卫②张文元②李凯帆②刘羽双②陈东②初一③①(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CCD实验室100080)②(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天文新技术实验室昆明650011)③(南京大学天文系210008)当代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的天文专家2008年11月12日随同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筹建极地天文观测站,并为建立南极天文台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方 成 院士方成 ,1938年 8月 10日生 ,江苏江阴人 ,195 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 ,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大学工作。1981年任副教授 ,1986年被晋升教授和博土生导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至 1982年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做访问学者。 1988年至 1989年任由李政道博士任主任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 ,并任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 1993至 1997年任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1990年至 2 0 0 1年先后六次被法国巴黎天文台和日本国立天文台邀请为客座教授和一级研究员赴法、日合作研究。现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5.
从天文学的发展出发,阐述了天文研究和教育的特点.海量开放型的天文数据和互联网络的技术发展,使虚拟天文台的建设必然而现实.重点讨论了虚拟天文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虚拟天文台这一平台进行天文教育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陈丹 《科技潮》1999,(10):124-126
昌德拉 X 射线天文台是美国航天界日和天文界期待20余年的项目,是美国航天局正在实施的大型空间天文台(Great Observatories)计划的第3个设备,前两个分别是哈勃空间望远镜(HSH)和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GRO),已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发射。昌德拉 X 射线天文台是迄今为止进入太空的最大和最精密的天文仪器之一,在未来5年里它将对星系、类星体和恒星等进行探测,并努力寻找宇宙中的黑洞和暗物质。有关昌德拉 X 射线天文台的情况笔者在上期的本栏中已做了详细介绍。昌德拉 X 射线天文台于今年7月23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刚刚发射升空,其处女作于当月下旬即露面了。7月26日 NASA(美观航天局)举行记者招待  相似文献   

7.
正团队负责人张同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宇宙学分会会员;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和天文系(UofA)访问合作与博士后;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所(CITA)(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天文系和劳伦兹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宇航  相似文献   

8.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威海天文台气象站7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四项天文观测气象参数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了威海天文台的天文观测气象规律.研究发现威海天文台全年温差不大,温度适宜;夏季湿度大,春、秋、冬季较为干燥;春季风速相对大;风向多为东南和西北风,每个季节风向稳定.  相似文献   

10.
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文台继續进行了太阳黑子的观测。关于观測方法和使用仪器与1961年所用的相同。本年度工作中各自轉周开始日期和观測日数可归納为表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云南天文台高美古观测站视宁度、等晕角和相干时间的探空测量结果,并与国外著名天文台站进行了比较,从湍流的角度,分析了地球上优秀天文台址应具有的一些特征,将来地球上潜在的优秀台址可能出现在高海拔的孤岛和南极高原.  相似文献   

12.
夜天光亮度监测对专业天文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为天文观测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为衡量现代城市光污染程度评估提供依据.已有研究表明,拉萨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条件,加之工业化程度低,大气污染较轻,在大气视宁度、大气透明度等指标方面优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采用2015年9月在西藏拉萨市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和西藏大学新校区安装的2台SQM-LE型夜天光监测仪长期监测这2个区域的夜天光背景,初步分析了羊八井观测站1a(2015.12-2016.11)的夜天光监测结果,给出了羊八井观测站晴朗有月夜、晴朗无月夜的夜天光亮度水平,并总结了夜天光亮度的日变化、晴朗无月夜月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的、紧靠云南省迪庆州的四川稻城县的无名山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西部天文选址科考工作中最新发掘出来的优秀天文址点.它优良的气候条件满足日天文和夜天文的观测要求,其地形、地质和地理条件适于建设大型观测设备群落及其配套保障设施.自2014年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团组已在无名山的两处址点进行了连续的定点监测,陆续投入使用了近20种监测设备,对视宁度等衡量天文观测条件的大气和气象要素进行了持续的测量,积累了高质量的数据,为无名山作为日天文和夜天文候选址点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量化的依据.定点监测队伍中的多个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共同执行着对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储存和分析作业,并为监测工作提供了高效的运维研发和后勤保障.整个数据流程在实际运转中得到了有效的宏观和微观管理,保质保量地执行了定点监测的任务、保障了数据的安全、设备和人员均得到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后勤补给;还自主研发了7种监测设备、摸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高效配合的团队,为日后无名山址点的开发利用和观测基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大卫  余明 《科技资讯》2010,(14):7-9,11
虚拟天文台是新世纪现代天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种天文研究资源,以统一的服务模式汇集在统一的系统中。本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概念以及中国虚拟天文台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福建虚拟天文台的设想并探讨了系统构建和实现,最后就此问题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待续)苏定强男1936年6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院士。1959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苏定强长期从事天文光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在大望远镜学学系统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折轴系统和卡氏系统...  相似文献   

16.
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文台,继續进行了太阳黑子观测工作。現将1964年各自轉周期开始日期、观测天数列于表Ⅰ。一、太阳黑子相对数和黑子面积 1964年除阴天和个別因故未观测的天数之外,凡是晴天我們都进行了观测,全年观测了236天,占全年天数的64.66%。相对数最大值为57(2月23日),最小值为零。月平均最大值为21.8(2月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天体物理学:全波段的利器和新视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90年代在全电磁波段发展的大型天文仪器,从空间天文台的γ射线,X射线,紫外和可见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到地面天文台的可见光与红外和射电,最后介绍中国的大型仪器LAMOST。  相似文献   

18.
天文系IRAS数据中心目前在我校通过国家教委的鉴定。鉴定会由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学部委员王绶琯先生任主任委员。会上IRAS数据中心负责人何香涛教授以及主要研制人员周正峰、张燕平等作了研制报告。由天体物理学家、北京天文台胡景耀研究员作了测试报告。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师大天文系等单位的红外天文工作者作了用户报告。与会代表和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起测试了IRAS数据中心的工作站网络系统。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IRAS数据中心是具有科学计算、大规模数据检索、图形图像和文字处理等多  相似文献   

19.
娱乐篇1.童画天地——永不落幕的网上画展http:/www.huazhan.net 2.娃娃乐园——父母不用牵挂http:/www.wawayaya.com 3.科学博览——权威的科普网站http:/www.bjkp.gov.cn 学习篇1.上海网上天文台——天文爱好者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经典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所作的天文大气折射修正,以及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所作的电磁波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都没有达到期望的高精度要求,原因在于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和折射延迟模型的参数,只能采用各地相同和各向同性的理论模型作改正.为了提高修正精度,人们用测量数据反演各观测站不同方位的经验改正模型.本文根据有关学科发展对空间大地测量的精度要求,阐述了折射延迟量与观测站周围的地形有关的事实,指出了建立和采用随观测站、方向而异的改正模型的必要性;在分析了长期以来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或折射率的几个主要障碍和已具备的条件后,根据光学波段的天文大气折射与射电波段的大气折射延迟之内在联系,提出了在各测站采用天文大气折射测定值,建立各自随方位而异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和折射延迟实测模型的方法;文中还给出了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建立两种实测模型的总体方案.这一方法的实施,将有可能把天顶方向的延迟改正精度提高到1mm以内、高度角5°处的精度提高到厘米量级,并且把截止高度角压缩到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