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文献中聚醚醚酮磺化浓硫酸用量过大的问题,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详细考察影响聚醚醚酮磺化的各因素间的主次关系,并用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方法对磺化聚醚醚酮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温度对聚醚醚酮磺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最后是聚醚醚酮与浓硫酸之间的比例。优化的磺化工艺中1 g聚醚醚酮所使用的浓硫酸不足7ml,此值仅为文献中数据的7%~30%。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羟端、氟端和苯端三种不同端基的聚醚醚酮.结果表明,无活性的苯端聚醚醚酮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聚醚醚酮/二苯砜、聚醚醚酮/二苯酮所组成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醚醚酮多孔膜,探讨了制备具有耐高温、耐溶剂的聚醚醚酮多孔膜的可能性,对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聚合物的含量对成膜多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熔法制备了一系列可溶性聚醚醚酮(s-PEEK)改性环氧树脂(EP),并与普通聚醚醚酮(PEEK)改性环氧体系进行比较,探讨了聚醚醚酮类型、用量对改性树脂固化体系的凝胶时间、冲击强度、弯曲性能和断裂形貌的影响,并对含 s-PEEK 树脂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PEEK 和 PEEK 可在提高环氧体系冲击性能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弯曲性能、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当 m(s-PEEK) ∶ m(E-51)和 m(PEEK) ∶ m(E-51)均为 5 ∶ 100 时,冲击强度达到 42.6 和 46.6 kJ/m2,分别比未改性的环氧体系提高69.1%和85.6%; m(s-PEEK) ∶ m(E-51)=25 ∶ 100 时,Tg=179.1 ℃,比未改性环氧树脂提高20 ℃左右;且含s-PEEK的体系是均相体系,含s-PEEK的固化物是颗粒增强体系。  相似文献   

5.
综述近年来磺化聚醚醚酮(SPEEK)交换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磺化聚醚醚酮可以通过直接聚合法和后磺化法合成.相对于全氟离子交换膜(PFI),合成后的SPEEK膜在成本和阻醇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导电性能较弱.溶剂、磺化度和温度对磺化聚醚醚酮的导电性能有较大影响,它们将是提升SPEEK导电性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聚醚醚酮的拉伸断面为正交韧窝形态,韧窝由显微孔穴和镜面组成。显微孔穴的直径为6-8μm,镜面即韧窝的直径为40-50μm。韧窝的形成是由于聚醚醚酮具有高模量并在拉伸过程中未出现细颈化,而是在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体积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高性能树脂聚醚醚酮及其共混物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聚醚醚酮的形态结构、结晶和熔融双峰行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指出了共混物的分子结构对相容性、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说明共混使所得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更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聚醚醚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即使是结晶度很高的聚醚醚酮树脂,其在200℃以上也会发生严重的软化,限制了这类树脂材料在较高温度段的使用性能,可以通过材料改性的方法来提升聚醚醚酮树脂的使用温度,改善其高温段使用性能.聚酰亚胺(PI)由于主链中高含量的芳杂环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使用温度.其中热塑性聚酰亚胺(TPI)除了具有与一般聚酰亚胺材料相似的耐温等级和电气性能以外,还同时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将二者进行熔融共混加工成型,测试其力学性能,表明改性树脂的耐热性优于PEEK,可以提升PEEK的高温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取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和聚酯液晶(TLCP)二元和三元增容共混物, 用DSC和PLM对 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LCP的存在使PEEK的结晶温度和结晶起始温度均略有升高, 增容剂(RCP)的加入延缓了PEEK结晶过程.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 液晶的加入加快了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 但随其含量增加结晶速度降低. 与二元共混物相比, 加入增容剂后对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基本无影响. 增容后的聚醚醚酮球晶的尺寸下降, 很难看到Maltese十字消光.  相似文献   

10.
将氟端基聚醚醚酮酮齐聚物和羟端基聚醚砜齐聚物通过溶液缩聚,合成聚醚醚酮酮-聚醚砜有规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TGA、WAXD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没有相分离,是组分相容体系。聚醚砜组分含量变化对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影响很大,对聚醚醚酮酮改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紫外线对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本文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利用氙灯老化箱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紫外老化对其电气、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28天紫外老化后,热分解后的质量残余减少,这是由于紫外及热的作用使得部分区域的环氧树脂由原先的致密网络结构转换为游离的自由基,形成了局部的缺陷。对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弯曲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4%,拉伸强度下降至原有强度的79%,说明老化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出现了局部的微观缺陷导致其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仍保持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对电气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击穿电压下降14.8%,介质损耗因数上升12.7%。经紫外老化后,环氧树脂的热学、力学及电气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整体上性能下降程度不大,说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一定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融共混法制备了PB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化改性SBS的共混物,用FTIR、WAXD,DSC,MI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熔融共混过程中PBT和SBS-g-GMA的反应机理,研究了SBS-g-GMA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辅助热处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薄膜改性技术,它把紫外线光能和热处理结合起来,来改变薄膜的结构,提高薄膜的性能;文章主要介绍了它在应力薄膜和低k薄膜2个特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于中间弹道测量的闪光X射线的产生原理和测量方法,以研制的多次脉冲X射线产生器来作为对中间弹道区段弹丸姿态进行闪光X射线变管分幅摄影的脉冲X线射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满足了中间弹道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光化学和有机硅高分子化学为基础,对紫外光聚合的有机硅高聚物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在理论上讨论了有机硅高聚物光聚合的反应机理,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机硅材料的紫外光固化的可行性,文中还讨论了影响光聚合速度的因素,分析了影响光聚合材料电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光聚合和热固化材料的电性能,以及用于方片表面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含苯侧基结构单元的光敏性聚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类主链上带有苯侧基的光敏性聚酰亚胺.其合成过程是首先制备酰胺酸预聚体,然后进行化学亚胺化.通过IR、DSC、元素分析、UV、介电分析方法对聚酰亚胺的结构、感光特性、热性能、电性能、吸湿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光引发剂二芳基碘六氟锑酸盐、自由基光引发剂Irgacure2959及助剂配制成混杂光固化粉末涂料。用紫外光谱分析了引发剂的吸收光谱范围,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甲乙酮失重率的方法从转化率、热稳定性方面对混杂体系与自由基体系和阳离子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含量和不同曝 光时间对混杂体系固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各体系的涂膜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杂体系在 固化过程中整体转化率高于阳离子体系和自由基体系。混杂体系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曝光 时间为80s时固化效果最好,此时混杂体系固化膜凝胶含量达到87.7%,柔韧性为2mm, 抗冲击强度40kg·cm,硬度3H,附着力0级。相对于阳离子体系来说,混杂体系固化膜在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作者近年来所合成的六种含二茂铁化合物,研究了其中四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阳离子型聚合反应,并用IR、UV、■HNMR 和TG 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