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时间观念的差异,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深入,时间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对时间观的影响仍根深蒂固。通过采用James Paul Gee的话语分析理论对中英文时间表征进行探析,可以发现影响时间观念的文化因素和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时间意识下的线性且持续进步的时间观导致的乌托邦,尼采的永恒轮回下的循环的时间观里不仅蕴含着人们对时间的感悟方式的不同,更多是在二者的命题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主体意识建构,在二者的关系的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尼采生命哲学中对主体性的宏扬。  相似文献   

3.
时间是柏格森哲学、马克思哲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巧合的是,他们都把时间与自由关联在一起:柏格森以"绵延"开启了一条认知时间的直觉主义路径,勾勒了时间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基本思路;马克思则把时间置于理性主义之下,揭示了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环境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因而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往往会因为时间观的不同而产生文化冲突,甚至文化休克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时间观的比较,来帮助人们对时间现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减少跨文化交际时的文化冲突,并提出了减少冲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袁成  陈志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6):107-108
建筑时空观是建筑形态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二者是统一的,背陆面海的东亚地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特殊空间,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表现在建筑文化上往往淡化空间观念、强化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其人文时间观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周易》的时间观具有对于现代情境的应因性与机因性、矫正西方近现代时间观之偏失、语用学意义的现代运用、转化为复兴中华和中华民族的行动智慧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蕾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43-47,56
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荒原>一诗的前半部分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后半部分,诗人在布拉德雷的影响下开始探寻自己的"秩序现".从现代主义时间观的哲学基础、<荒原>文本中时间性的具体分析以及末尾时间观的转变等方面着手,对<荒原>时间观的嬗变做较为详细之阐述.  相似文献   

8.
印度十世纪之前的历史人物大都不能确定活动的年代,这与印度古代的时间观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综合印度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看,体现出了一种非自然顺序的随意性极强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共时性、整合性、非连续性(跳跃性)。产生印度古代这种独特的时间观的原因是印度原始宗教的延续性和宗教的普遍化造成的原始思维习惯.在文明社会中的滞后反映。因为原始思维本身就遵循一种“互渗律”的具体思维,允许时间被文明人看来是扭曲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其重要性和多样性在英美外籍教师的日常交往中日益明显。本文将就影响与英美外籍教师交往中的"时间观"这一问题作深入多视角的比较分析,旨在关注"时间观"与英美外籍教师交往的密切关系,并且在交往中灵活运用,以便促进我们与之交往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Time Management,Tmman)作初步的探讨和归纳,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以利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分野不单单是政治上、治学旨趣方面的原因,它是多元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竞争下的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史料学与史观是相辅相成的,史料派与史观派也非绝对对立,也有学术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新设计理论,应当有明确的理论范畴,并建立由它们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框架—构思模式;对各个范畴关系进一步的探讨表明还应挖掘潜在属性和关系属性;而技术原理的建立则是创新构思的核心。在设计构思全程中,模式是自我监控和调节的依据;对于不同设计理论搜索到的实例都须通过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迁移到当前设计任务,这个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主要通过抽出本质和变换条件完成。  相似文献   

13.
对“南京新外滩”的建设,从内外环境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南京外滩建设的目标,范围和区划结构分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强调运动技术概念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概念化教学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过程中概念不清楚的问题。文中提出几种为学生建立深化运动技术概念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明确、掌握运动技术概念的基础上,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反驳"智力主导支配性的娱乐活动属于体育"入手,来反思体育概念的定位。着重对不同社会的体育的"身体运动"进行解剖和阐释,依据其历史发展逻辑,界定"身体运动"的内涵,指出体育的智力参与必须要以身体运动形式来体现的属性,从而在相对的意义上区分开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避免我们对体育理解的内涵过度扩大而对体育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多年来,耕地的弃耕撂荒现象在我国已多次出现,国内一些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撂荒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耕地撂荒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对耕地撂荒的概念、类型和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是指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2)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耕地撂荒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3)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的研究,为农地撂荒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国家贡献大而收入少,参与创造了现代城市文明却无法和城市市民一样共享文明成果。这一现象实质上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其思想基础;社会的制度正义是其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其灵魂所在。农民工问题的存在是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要求不相符合的,正义的相对欠缺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消解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设计层面,必须从理念上、内容上和现实操作性上确立与完善一系列涉及农民和农民工的具体的社会正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尤侗所论“能为曲者方能为词”,宜将之放在历朝衍变的词曲观念的背景中考察。比照众多曲论家对词曲关系的探讨,尤侗之语可以有三个方面的阐释:曲难于词;曲胜于词;为曲正名。因此,尤侗之语不可作断章取义之解,其词曲之论表述较为全面,实则具有总结性和拓展性的意义,是有关曲学本体论的重要论说。  相似文献   

20.
弱式认知语言观认为,某些思维形式是离不开语言。该文分别从语言与思维的神经联系、语言思维、以及内部语言和内部言语三个方面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