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家庭教育中,惩罚是家长对孩子实施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合理惩罚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不恰当的惩罚教育直接危害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探讨了家长如何理性实施惩罚教育来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惩罚作为教育的正当手段之一,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来说,拥有合法、合理的适度惩罚权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惩罚的双刃剑效应与教师道德形象树立之间的混淆认知促使种种教育矛盾的产生。惩罚手段的运用及教师道德形象之间的不平衡所带来的种种隐患,警示着我们,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基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董小云 《甘肃科技》2010,26(9):189-191
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主流教育的影响下,惩罚教育变得甚为敏感。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会使学生的身心不能够健康发展,为此,应该重视惩罚,并且接受它,使它发挥应有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从明确惩罚教育的概念入手,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提出了教育过程中善用惩罚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会造成很多弊端,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慎用惩罚。为此,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惩罚要有正确的目的——为教而罚;在教师与学生已建立了积极关系的条件下,惩罚才可能有效;惩罚要先订立规范标准;抓住惩罚的时机;惩罚要公正合理;给学生申辩的权利;注意批评与惩罚的场合地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赏识教育正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以惩罚的方式及时有效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的蔓延,同样不容忽视。诚如傅维利教授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文中所说:“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惩罚不可或缺,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以下笔者试图通过几则案例探析惩罚教育的智慧,与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7.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会造成很多弊端,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慎用惩罚。为此,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惩罚要有正确的目的———为教而罚;在教师与学生已建立了积极关系的条件下,惩罚才可能有效;惩罚要先订立规范标准;抓住惩罚的时机;惩罚要公正合理;给学生申辩的权利;注意批评与惩罚的场合地点。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的是否融洽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现目前,在我们身边,老师和学生的大小矛盾都普遍存在,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到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的是在学生心中可能造成阴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前程带来负面增长。那么怎样理性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构筑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惩罚的个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合理的教育惩罚合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它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则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滋生问题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不合理的教育惩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应以奖励为主,但适当、适度的惩罚亦不可少。适当、适度的惩罚具有以下教育心理蕴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心理承受力、责任心,塑造学生的坚强性格和优秀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抗拒诱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惩罚教育成为诟病,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赏识教育也招来非议。实际上惩罚教育并不等于暴力,赏识教育也不等于娇惯。在教育方式上采取文明的赏识教育辅之以科学的惩罚教育,教育的效果就会明显大增,也就不会招来社会的非议。  相似文献   

12.
刘珂羽 《奇闻怪事》2009,(11):32-33
“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须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成游戏。”——薛瑞萍 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的我不愿轻易对我的学生处以惩戒,尤其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愿意看到孩子们如花的笑容,愿意听到孩子们叽喳的对答,愿意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尽可能地绽放自己,哪怕他们时有走神时有吵闹。  相似文献   

13.
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下,节约己成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学生的不节约行为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稍许留意,就不难发现,学生们的不节约行为随处可见:食堂里学生扔弃的成盒的米饭、咬了两口的馒头、包子、整根油条,喝了几口的牛奶豆浆;教学楼里学生忘记关掉的日光灯、水龙头:宿舍楼里学生丢弃的鞋子、袜子、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生“浮躁”心理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浮躁”?从字面上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的解释是 :轻浮急躁。“轻浮”则是指 :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不庄重。“急躁”则是指 :想马上达到目的 ,不做好准备就开始行动。从更深含义看 ,“浮躁”是指不踏实、急于求成的现实体现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 ,它既是外在的客观现象 ,也是内在的心理表现。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浮躁现象总有其存在的理由 ,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目前高校师生中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则远远背离了“学术殿堂”“知识工厂”的崇高称谓 ,因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高校师生“浮躁”心理现象的表现目前我国高校…  相似文献   

15.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丕强 《科技信息》2010,(9):188-188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相比,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主要是因为艺术专业学生生源特殊,心理状况、思想实际不同。做好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理解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入手,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山旮旯的初中考入了县城里的一所重点高中。 父母异常高兴。但入学后,我发现我是班里唯一的一个来自山村的学生。尽管我的成绩非常好,但仍无可避免地招来同学的取笑,因为我的外表像个“土老冒”。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高速腾飞的时代里,在科技日益创新的天地问,为何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德性没有实质性的长进?教育的高压、文化多元性、政治与民主等冲突问题始终萦绕不弃.追根到一点上,即我们至封建时代以降的民族特性没有改变掉,传统伦理道德关系没有挣脱掉.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处在这样的一个时空里,'人的革命'必须揭竿而起.这一时代的中国教育务必以人的转型为己任.德育至上的教育理性面需要回返到科学理性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天为人世间配置的理性使者,担当着启蒙人类的历史使命.然而,人类始终处于愚昧之中,教师也时时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性.理性应该是一种先验的、预置的东西,能够使用理性本来就只是一部分哲人的禀赋,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气质.在教育普及的这个时代,教育已经异化为一种世俗的生活方式,丧失了固有的理性启蒙使命,这也是这个时代人类的理性阙如的映射.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成为研究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生产知识,另一方面形成一种不断研究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学生研究者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使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发生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教育专业440名学生和260名指导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关于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教育理论知识的主动学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实践理性意识淡漠,对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反思意识不够,能力较差,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理性表现明显好于学生,但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建议采取加强学生的职业信念教育,促进教育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反思工作,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等对策,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