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二十四诗品总论 唐人诗歌理论,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由陈子昂发展到元、白,以至唐末的皮日休;另一条则侧重于诗歌的艺术性,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发挥了不少创见,而且写成了专书,由中唐皎然的《诗式》发展到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故的性灵说都得到司空图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历才子司空曙略论蒋寅大历十才子,虽然历来都将他们视为有共同风格和艺术特征的群体。但实际上十才了的创作道路是并不相同的,艺术特征也有细微的差别,这葛晓青先生《诗变于盛衰之际──论"大历十才子"的诗风及其形成》(《唐代文学》第五辑)一文业已指出。除诗已...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的一生——希望、失望、绝望.司空图的一生.生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837),卒于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二年(908),祖籍泗水(今山东省泗水县).《旧唐书·文苑传》说司空图“本临淄人”,无名的《司空表圣二十的诗品注释叙》认为其祖籍是河内人,但证据无可查.当今学者都一般认定司空图祖籍是河东,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也是不妥的.因为司空图诗文集中就多次自称“泗水司空氏”已就说得十分明白.不过,这个祖籍距司空图本人生活时代恐怕是比较遥远了.司空图出生于奉儒之家,而泗水是儒数鼻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近邻,古人又素把“洙泗地”看作是儒学的“摇蓝”,看作是儒学最兴盛的地方.故而司空图以自称“泗水司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偏重审美欣赏,文论家的文学见解大都从审美欣赏的具体感受而来.司空图的《诗品》在这方面表现的相当突出.从某种角度来看《诗品》可以说就是审美欣赏著作.《诗品》的“品”字本意就是品味的意思,品味亦即欣赏之意,欣赏出来的感受就是诗歌理论.翻开《诗品》,其二十四则无不浸透着司空图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当代文论家总是把诗歌的审美欣赏看作是一种复杂、甚至是艰难的精神活动.司空图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就有强调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的传统,即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司空图为神韵派诗论的开创者,他的诗歌理论以道家美学为基础。而“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流派当然是‘南宗文人画”。南宗文人画亦以庄禅美学为其艺术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部独特的论诗之作,二十四首小诗,如一串晶莹圆润的珍珠,教人流连难舍,这就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司空图早年信奉儒术,锐于用世,颇有经国济时之心。但是事与愿违,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宦海风波之后,眼见社会混乱,国势日蹙,黄巢起义虽被镇压下去,军政大权却堕入宦官之手。“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风波  相似文献   

10.
皎然与司空图在意境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对意境的理解 ,对意境的作用、创造和有关意境的美学意义的认识有相同处 ,亦有不同处。司空图是对皎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92-93
晚唐诗人及诗论家司空图以诗论著称于世,其诗歌很少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司空图的诗歌在晚唐诗坛上颇具特色,这与诗人的诗论有密切的联系,考察其诗歌创作,其中也颇多受其诗论影响的地方,本文试从情感内容、意境要求、创作境界几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对艺术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形似与神似,色彩的浓淡,典型化的方法等一系列有关诗歌美学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的意见。这些意见新颖独到,深刻凝炼,是诗人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闪现着艺术辩证法的光彩,至今尚足以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唐末诗人司空图的《诗品》,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他以诗的形式论诗,将诗从艺术风格上加以仔细的分类。并从创作的角度探讨了取材、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对形成各种艺术风格的作用。此外还论及了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强调了诗人的思想修养,人生态度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司空图的《诗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认识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客观事实,揭示诗歌创作的广阔道路,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等方面,都是有意义的。司空图在全面研究唐诗的基础上,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大规模的汇集、整理和分类。把诗歌从风格上分为雄浑、冲淡、纤(?)、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绚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密、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曾有“隐居”苏北兴化“施彦端”的说法。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素材”而在《水浒传》中被大量充实扩展的几个例子看来,《水浒传》的作者并非是那位被认为“隐居”于苏北兴化故居的施彦端,而更可能是久居于钱塘的施耐庵。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2,(2)
自然界有了人,才产生了诗和科学.人与自然结合,世上就出现了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分野.我国唐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司空图论"诗品"时,曾指出自然的诗,如逢花开,俯拾即是,着手成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布丰在《论风格》也说过:"诗、历史和哲学,都有同样的对象,并且是一个极伟大的对象,那就是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诗《渡桑乾》的作者问题,大都认为是贾岛的作品,后来注释唐诗的人也均从此说。刘逸生先生所著的《唐诗小札》(修订本)一书,也持这种说法。我认为《渡桑乾》不是贾岛的作品,应该是刘皂的作品。理由如下:(一)刘皂是唐代咸阳(今陕西成阳县附近)人,“归心日夜忆咸阳“一句中的“咸阳”是他的故乡,与他的生平联系得上。(二)《全唐诗》存其五首诗,诗的语言和风格皆与《渡桑乾》诗象似。(三)在《全唐诗》中《渡桑乾》诗名为《旅次朔方》,作者为刘皂。当时编辑《元和御览诗集》的主编是令狐楚,他的年龄比刘皂大,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当  相似文献   

18.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这道诗是王维题《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皇甫岳 ,乃皇甫恂之子 ,唐宪宗朝宰相之堂兄 ,不知是不是此人。赵殿成认为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可能就在终南山一带 ,我同意这个说法。这首诗虽是题皇甫岳园林之作 ,但情趣、风格却与《辋川集》这组诗完全一致。《辋川集》是王维在四十多岁后 ,在长安东南不远蓝田辋川 (与终南山相连 )买到一份产业后 ,隐居于此 ,与裴迪一唱一和而结成的。他虽隐居 ,但他到死都在长安做官 ,过着亦官亦隐的混世生活。在他隐居…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一九八五年二期曾刊登了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唐代民俗诗选》几首唐代民俗诗.这期我们再选登该书中恋情婚姻民俗及游乐民俗中的几首诗.这几首诗反映唐代恋情婚姻及游乐民俗事象,很有特色,有些诗还未见于其他唐诗选本.但从民俗学角度来看颇有价值.诗选的说明对诗中民俗事象探本溯源,资料翔实,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诗以深刻、尖锐地反映社会问题著称,尤其是他前期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白居易以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在他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诗尖锐地触及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诗对唐代各个阶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妇女婚姻、恋爱、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地位等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真实的记录。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中,对妇女命运如此关注,对妇女不幸的生活作如此系统的反映,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