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台湾直销协会成立的背景 中国台湾的直销市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因为一开始就有非法的传销公司带来拉人头敛财的弊端,并且当时没有相关法律来规范,造成很大的社会风波,也让一般社会大众将直销视为老鼠会,极为排斥。80年代初期,美商安利公司、雅芳公司陆续进到台湾。虽然都是正派经营的公司,但是因为直销已失去社会大众的信任,使他们做得非常辛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北欧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维护、促进、改善、调整“关系”为核心的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理论。而这样的理论正好适用于直销行业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尽管如今直销行业目益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相比其他行业,仍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尴尬位置。究其最大诟病所在,主要还是因为直销行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不够“诚信”。行业内的龙蛇混杂,造成不少消费者因为利益受损,进而对整个直销行业都颇有微词。“诚信”,已是直销行业如今最亟待向外界证明的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坛再现 2007年3月28日,由中国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直销学术研发中心”发起的“校园直销学术论坛”第一站在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市场学系D104教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5.
焦点     
正中国台湾成立直销行业公会2014年4月16日,台湾直销行业具有法律与官方意义的公会——多层次传销商业同业公会正式成立。这在台湾直销行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台湾直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在全世界直销行业发展上也将起到关键的示范作用。据台湾《直销世纪》杂志社社长李久慈介绍,台湾政府对于公会的相关法规中,有一个"业必归会"的原则,就是一旦行业公会成立了所有的公司必须加入,这是法律强制性的要求。因为,行业的秩序维护与管理第一线负责单位不是政府部门而是公会。  相似文献   

6.
2006,是中国直销行业关键的一年,众多直销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风云变幻中,实现着变革、转型并力图冲出重围。这一年里,不断地有传统名企踌躇满志地加入到直销阵营中来,誓言要在直销行业立稳脚跟,将直销这块饼做强做大;也有在直销领域搏杀数年的企业,因不堪重负陆续转投别途;而直销人鳄如安利、如新等老牌直销军团们,为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痛下决心整顿经销商队伍、调整奖金制度,以配合中国政府对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直销行业日渐唯大独尊的年代,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他们或坚守一隅,或退居乡镇这样的二级市场。一德堂医药有限公司选作了后者,这家没有研发生产能力的直销企业,利用大企业的区域空白,在西南、西北的直销“贫地”上发展得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8.
近期"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由此联想到近几年来的"阜阳奶粉事件"、"多宝鱼事件"、"红心鸭蛋"、"毒饺子"等事件,气愤、痛心之余,我们不由得要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其中,有奶农和企业之间利益的纠纷,有政府监控体制的洞,有企业家自身道德的缺失,有不法企业和商人唯利是图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
朱育萱出生在一个商人世家,祖辈们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做生意,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生意经,朱育萱也在传统产业经营多年,练就了锐利的商业眼光和灵活的头脑。1998年,朱育萱接触到了安利。直销,这一新兴的产业让朱育萱见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直销去掉了中间环节,能将最大的实惠让利给消费者,更好地留住终端客户。在国外,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直销,而且从事直销的人多是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在国内,直销还是个新鲜词儿,另外政府的政策并不明朗,搞不好就会被扣上传销的“帽子”。但这并没有吓倒朱育萱,朱育萱深信,直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只是需要给政府多一点时间,而公司也正积极地迎合政府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以陈得发教授主导的、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三届直销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心里有很多感受:感受一、感谢陈教授能带领及影响一群科班出生的学者来关注直销行业的研究。直销进入中国已经近20年,但过去从事这个行业理论研究的基本是草根阶层或民间组织,其理论基础还是来源于90年代的境外舶来品,10年来基本没有任何突破,  相似文献   

11.
直销,说到底是一门生意,做生意就不可避免地要担风险,但直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意。直销这个行业离不开直销新人,只有不断有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从而令行业健康发展。但很多新进入直销行业的朋友,尤其是由传统行业进入直销领域的朋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如新(中国)继提出“蓝海战略”应对市场竞争之后,又推出了“健康直销”概念来引导发展思路,在敏感而混沌的中国直销行业刮起了一股清新的经营运作之风。 而直销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人的自主性将决定他们对公司具体政策的不同理解、执行和最终结果。笔者有幸分享到如新 (中国)三届寰宇领袖彭 放、张爱梅夫妇对此的见解,他们用精辟的观点阐明了直销人在“健康直销”实践过程中的责无旁贷,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了直销人贯彻“健康直销”的几条可能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直销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统计 (一)直销公司的上市萌动 太多人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末和新千年的网络科技股的狂飙,加上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熏陶,心目中下意识地会把赵企业定位于“成立(赚小钱)——发展(赚中钱)——上市(赚大钱)”的三步走道路。  相似文献   

14.
同质化瓶颈     
2008年是直销行业整体回暖的年份,多家直销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业绩的增长,并不意味中国直销已经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行业中同质化经营与缺乏对基础设施投入的现象不容忽视。千篇一律的同类型产品,相近的的营销模式、雷同的培训内容,直销行业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正阻碍着直销企业乃至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直销在中国市场跌跌撞撞,蹒跚而来。1998年那“一刀”,把康宝莱的直销模式扼杀在摇篮里,在中国仅为一家经营传统模式的企业,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的“三年直销之地”早已到期,中国直销市场早已闹得风生水起,这块“处女地”变得触手可及,康宝莱顺势归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很多的传统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试水直销,然而直销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于是一些原直销团队的领导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某直销企业的CE0、总裁等。一时间,像“开盘”、“操盘手”等成为了业界流行的名词;市场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却又传出直销经理人频频跳槽的消息。当直销人跳槽已经成为行业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作为公司管理层的直销经理人也频繁跳槽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蛰伏了两年,虽说没有直接参与太多的直销事务,可却无时无刻地关注着这个行业,在“跳出直销看直销”的过程中好像真的有所“开悟”了。  相似文献   

18.
曾在入世之时称,“直销法律的出台,必将对完善中国直销的活动、规范直销的行为,同时遵守WTO的承诺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他说,直销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因为它是1990年代传到中国来的。按照WTO的承诺,在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中第310条我们承诺,对没有固定场所的销售制定法律。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已经列入了行政法规立法系统,目前授权国家经贸委正在抓紧起草。他指出:直销,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欧洲、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直销》杂志编辑的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刚加入直销行业不久的直销员,随着国家立法将传销罪列入刑法,直销牌照的发放,直销管理条例的颁布,中国的直销行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发展趋势良好。我才下定决心加入了直销员行列。  相似文献   

20.
业界把月朗的成功称之为“奇迹”,并且把创造这一“奇迹”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产品,让月朗摆脱了同质化的行业竞争,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二是月朗采用了最先进的人员直销的经营模式,让其业务实现了爆炸式的发展;三是月朗“大爱无边”的企业文化,让其赢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