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HAMSONM应用于渤海,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4次的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渤海海峡开边界以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计算了渤海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并用模式以湍的局地平衡理封闭计算出垂直流粘性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渤海湍流混合冬强夏弱,变化幅度较大(10-200cm^2/s),这是风搅拌和潮混合的湍流输入在密度层化调整下的结果,风的作用在冬季强于潮的作用,而底层则由潮混合控制呈现半月周期,渤海湍粘性系数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这是在渤海地形和岸形轮廓限制下,由一定大气条件驱动的流场和密度场导致的湍流混合强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PN断面的高分辨率海水温-盐-深剖面测量仪(CTD)温度、盐度和密度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N断面处的水团有明显的陆架水和黑潮水的交汇特征,且随着季节的变化PN断面处的水团特征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测资料还确定了PN断面处障碍层是常年存在的而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采用曲线族拟合的水团分析方法,根据不同季节PN断面上陆架水和黑潮水的混合特征,证明了水团混合在障碍层形成及季节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发现障碍层的季节变化与陆架水团和黑潮水团混合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夏季,陆架水团向外海延伸,浮置于黑潮水之上,此时障碍层深度最浅,障碍层厚度最大;秋季,黑潮水离岸最近,将黑潮水与陆架水的交汇处向西压迫至陆架内,此时几乎不存在障碍层,零星存在的障碍层深度较深,厚度是一年当中最薄的;冬季,由于黑潮水的核心相对于秋季向深海移动,使得陆架混合水也相应地向外海拓展,而且此时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汇处不只在混合层内而是影响到跃层,此季节障碍层是一年当中深度最深,厚度最厚的;春季,黑潮水的核心以及两种水团的交汇处相对于冬季的位置更向深海移动,所以此时PN断面上的障碍层深度和厚度相对于冬季变化不大,只是位置东移.海面风场和净热通量场通过改变...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孤立波数值模拟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采用忽略密度跃层厚度的两层流体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从海洋实际物理环境来看,内孤立波形成的两大因素为海水稳定层化和存在扰动,且密度层化是内孤立波存在的必要条件,显然这种两层流体模型不能完全表征实际海洋环境下内孤立波的真实特性.为了还原真实海洋环境下的内孤立波,亟待开发一套考虑密度连续变...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辐射沙洲成因的潮流数值模拟解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接近计算海域自然陆架坡度的均匀倾斜海底,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的潮流椭圆和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辐射状潮流场不依赖于海底地形而存在,相反,可能是产生和塑造辐射沙洲的主要动力,并用潮流和潮余流的计算结果,对沙洲区海底沉积物的运移,分布,海底沙洲北大南小的不对称性以及海底沙洲的动态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平北地区残留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1994-1995年在东海陆架平北地区获取的370个柱状样,单样长2-4米,进行了沉积序列垂向分析和横向地层对比、粒度分析和有孔虫鉴定,并结合研究区^14C测年数据,结果显示,本区表层沉积物自下而上存在三层结构(第Ⅲ层-第I层),这三层沉积的形成受晚更新世末以来海平面波动的控制。即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时的第Ⅲ层冲积平原相泥质沉积;末次冰期结束,晚更新世末期海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第Ⅱ层滨、浅海相沉积;以及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形成的第I层改造沉积。  相似文献   

6.
包括潮流作用的黄东海环流模式的开边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模式开边界条件在以余水位给出的情况下,难于保证整个计算区域内水量进出的平衡,而以流速(通量)给出的情况下,能严格保证计算区域内水量进出的平衡.要体现潮流在浅海陆架环流中的作用,海洋模式开边界条件需要以余流和潮流合成的形式给出.计算结果表明,开边界条件分别以潮流和潮位给出的情况下,计算域内的潮汐潮流是一致的,表明计算潮汐潮流模式开边界条件可以用潮流的形式替代一般的潮位形式.模式开边界条件可以同时给出潮流和余流来模拟计算域内的总流场.潮流对环流的作用主要在浅海,对深海区的作用不大.文中以长江口外海区为例,考虑潮流后作潮周期平均的环流与不考虑潮流情况下的环流存在明显差异,温度和盐度的垂向结构更符合实测资料.潮流对环流的作用体现在潮混合和潮致余流上,潮混合包括对环流的混合,也包括对温盐的混合,而温盐场的改变也引起流场的改变.因此浅海陆架环流的计算必须考虑潮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ECOM模式在丁字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ECOM模型),引入干湿网格法模拟潮滩涨落的改进,并建立丁字湾及近岸海域的三维变动边界潮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湾口拦门沙、湾内水道和人工围海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较好地刻画出丁字湾M2分潮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潮汐层偶与古环境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代读  李从先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2):1109-1114
通过设置沉降板直接观测每个潮汐周期所形成的沉积物,发现潮汐层偶的厚薄变化记录了大小潮周期能量的变化.一个大小潮周期内所记录的层偶数23~28,接近于主潮流的发生次数.但是,并非层偶只形成于主潮流,次潮流也可能形成对应的层偶.层偶数小于理论值不只是因为无沉积造成的,潮锋和波浪的改造作用也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子.发育不完整的大小潮周期使得对潮汐韵律层的微环境解释复杂化.滤波法可以去除因波浪等高频因子造成的异常,获得大小潮周期变化特征.而潮汐沉积环境则要依据是否发育厚薄交替的层偶,并结合相组合加以细分.  相似文献   

9.
界定珠江口盆地早中新世的陆架古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源”,陆坡的峡谷水道为“输送渠”,陆坡内深水扇为“沉积汇”.三者形成“源-汇”沉积系统,将该系统划分为陆架子系统和陆坡子系统.相对海平面升降、区域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强度控制了该系统的发育、演化.在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低位期陆架子系统内的古珠江三角洲发育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其...  相似文献   

10.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放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丈犀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  相似文献   

12.
潮汐周期在潮坪沉积中的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平静天气泥质潮滩相对淤积期进行现场直接观测每个潮周期的沉积物特征。结果表明潮汐层偶的厚度变化与大小周期潮差旋回性变化密切相关。原始数据平滑后曲线更清晰地展示出大小潮周期,反映随机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地定的数学方法予以去除。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沉积可以记录潮汐能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特性,因此,可通过研究保存较完整的潮汐韵律层的层偶组来提取古潮汐信息。但这种蕴含潮汐信息的韵律层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基本不受风浪影响的沉积环境,而在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泥质潮坪难以保存。  相似文献   

13.
组培玉簪黄化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组培五簪黄化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结构下,黄化叶的叶绿体片层结构最终完全褪化,在细胞质内,出现了微纤丝束等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sq7、Osq8和Osq9层序,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实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19个三级层序,其中的马家沟组包含了8个三级层序,而且大多数属于Ⅱ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构成。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域以中央古隆起出露海面成为规模较大的古陆为特色;海侵域以发育碳酸盐台地相以及出现碳酸盐陆棚、斜坡、海槽相为特征;高位域以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以及台内浅滩出现为典型特征。在盆地西部中央古隆起、贺兰拗拉槽等组成的古构造格局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下,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为海槽、斜坡、陆棚、台地/古陆、陆架内盆地边缘等错落有序的相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海潮流底边界层内湍动能耗散率与底应力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频流速仪ADV在青岛外海潮流底边界层内一个周日(25h)定点连续观测的三维流速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秋末冬初潮流占优的陆架浅海潮流底边界层内湍动能耗散率和底应力的特征及其潮内变化.结果表明:(1)秋末的黄海,在一个周日内湍动能耗散率与底应力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10-8—3.4×10-5W.kg-1与6.6×10-4—7.5×10-1N.m-2,表明在底边界层内存在着很强的能量耗散,且湍动能耗散率与底应力在潮内的变化都非常显著;(2)在充分混合的潮流底边界层内,湍流主要由海底流速剪切生成,湍动能生成与耗散基本处于局地平衡状态;(3)对于半日潮流占优的海区,湍动能耗散率与底应力都具有明显的四分之一周日的变化规律;(4)观测期间,海底以上0.45m处的拖曳系数的平均值Cd(0.45)为0.0017(对应于海底以上1.0m处的拖曳系数的平均值Cd(1.0)为0.0015),但拖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变化(变化范围为0.0005—0.0082);平均的海底粗糙度为2.8×10-5m.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末期东亚季风活动与陆架区沉积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距今18000年的最后冰期最盛时期到距今10000年开始的全新世海侵,全球气候发生过急剧的变化。位于亚洲东部的古季风活动也经历了盛衰变化。大量的钻孔及浅地层剖面分析资料已经证实,冰期最盛时期陆架区古季风活动加强,陆架出现了沙漠环境与黄土沉积。当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冬季风减弱之际,南黄海陆架及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沙漠与黄土分布范围也随之缩小,原先的沙漠活动区变成了黄土分布区,也就是所谓硬粘土沉积区。随着古季风活动的进一步衰退和海面的不断升高,来自陆架区的东北风变为冷湿气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陆架上出现了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环境,全新世海侵把泥炭层淹没。陆架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层中出现沙层、硬粘土和泥炭层的沉积序列,即“三元沉积结构”,是古季风盛衰过程的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海洋模型(regional ocean rnodeling system,ROMS),设计1个标准模式和2个理想实验.研究汕尾外侧冷水跨陆架输送的影响因子并估算其量值.标准模式中汕尾外侧存在高密冷水团在陆坡处涌升并向内部陆架输运,且在等深线向岸辐聚凸起(等深线曲率变化显著)区域跨等深线运动最强.理想实验说明影响汕尾外侧冷水跨陆架输送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对流和底部Eknan作用.采用理论公式分别估算对流和底部Eknan作用产生的跨陆架流速.结果显示等深线辐聚凸起区域的跨陆架输送受对流和底部Ekman作用共同控制,且对流的作用更大;等深线变化平缓区域的跨陆架运动主要受底部Ekman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预变形时效对8090 Al-Li合金拉伸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时效前的预变形度对8090 Al-Li 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变形为4 % ~5 % 时,Al- Li 合金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也具有良好的塑性。试样的TEM 和SEM 分析表明,适当的预变形之所以能使Al- Li 合金获得最佳的强度和塑性的配合,除了由于预变形可促使δ′和S′相的复合析出,而使层内的强化和韧化作用加强外,也源于Al- Li 合金分层断裂后层间强化韧化和层内强化韧化的协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