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饱和砂土液化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饱和砂土地层地震液化现象及饱和砂土动力学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从砂粒-孔隙水两相介质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饱和砂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受振,砂粒相对滑动并重新排列,孔隙率降低,孔隙水受压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并不断增大,部分孔隙水挤出渗流,隙水渗流对砂粒产生渗流压力.渗流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迭加,形成的上托力等于或大于砂粒水中重力时,砂粒在隙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饱和砂土宏观上表现为液态.为此,根据下沉砂粒与向上渗流孔隙水之间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动力作用特征,建立了描述饱和砂土液化过程的模型和液化判据.  相似文献   

2.
饱和层状砂土三轴液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具有层状结构的饱和砂土液化时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利用GCTS-STX-050气动三轴测试系统对层状饱和砂土进行等幅应变控制下的液化试验研究,分析了试样中不同粉粒夹层厚度、位置及分布层数对液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液化所需的循环加载次数与粉粒夹层的厚度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一临界厚度使得循环加载次数最大;粉粒层能够有效地阻碍细粒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传递,而细粒层对粉粒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阻碍效果不明显;相同厚度下,粉粒夹层两层分布较一层分布对超孔隙水压力的阻碍作用更加明显.试验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具有层状结构的饱和砂土液化规律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有关砂土液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砂土的液化机理,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型以及室内和室外原位测试技术,并对将来的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砂土液化对桩基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液化对桩基工程的影响,指出了砂土液化时,由于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土的结构重新调整,桩例摩阻力完全丧失,液化后,由于砂土的固结沉降引起桩侧负摩阻力与地面沉降之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推导并给出了由于砂土液化引起桩的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层状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扩散与消散简化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层状饱和砂土,求解了由Terzaghi固结理论与不排水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相耦合的含有源项的扩散方程,得到了一个较为一般的孔隙水压力场封闭型解答.辅以一定的数值计算,可以具体地预计层状饱和砂土震动中孔隙水压力扩散与消散过程及液化势.算例分析表明,建议的估算方法简便可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所得解答可为其他数值方法提供一个验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在均等固结条件下,针对福建标准砂(Dr=30%),进行了不同应力幅值的循环预剪试验和二次加载液化试验,探讨了波浪荷载的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预剪作用降低了饱和砂土孔隙比,但其影响程度较小.在较小的应力幅值范围和一定的循环次数内,循环预剪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孔隙水压力随着所施加的循环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呈线性的增长.在循环预剪过程中饱和砂土未发生液化条件下,随着循环预剪应力幅值的增加,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也不断得到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施加循环预剪作用时,饱和砂土孔隙的均匀化过程和砂土颗粒间咬合作用的增强,使砂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尾矿粉土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特性,采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尾矿粉土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通过施加循环应力使尾矿粉土达到完全液化状态,研究了相对密度及固结围压对尾矿粉土孔隙水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尾矿粉土的孔压增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孔压快速增长阶段、孔压稳定增长阶段、结构破坏阶段及完全液化阶段;相对密度及围压的增加可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对比尾矿粉土及砂土试验结果发现:循环荷载作用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与砂土不同,其孔压增长规律可用一个双S型模型描述,该模型对粉土和砂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有关砂土液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砂土的液化机理、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型以及室内和室外原位测试技术,并对将来的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强地震易造成地基中倾斜砂土夹层液化后产生永久变形和位移,并诱发流滑现象,进而对上部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基于FE-FD耦合有限元方法,综合考虑倾斜砂土夹层的坡度、厚度、埋深以及海水水位因素,对某近海人工岛二维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砂土层的坡度、厚度、埋深以及水位因素对人工岛的地震液化灾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的影响最显著,而水位的影响最不明显,特别是水位对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影响非常小.人工岛的侧向扩展是在地震过程中饱和倾斜砂土夹层完全液化被触发后才得以发生,而且是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沿液化层斜面的有限滑动,其灾害程度比水平砂土层液化造成的破坏要大得多,而且易造成岛体不均匀沉降,对护岸造成严重破坏.该分析结论可为近海岸工程地震液化灾害评价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上覆黏土层的砂土地基地震液化响应动力可靠度进行研究,建立了黏土-砂土地基平面应变模型,通过模拟土体剪切模量的空间变异性,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并结合生成的非高斯随机场评估液化区面积、超孔隙水压力和地表位移,研究了不同剪切模量变异系数(COV)对地基地震液化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模量变异系数越大,液化范围缩小越困难,液化范围峰值的分布范围越分散;地表水平位移和地表最大差异沉降均随剪切模量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瞬态孔压变化机理和定量分析途径的已有研究成果,通过振动三轴试验,建立了计算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瞬态孔隙水压力的具体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导致瞬态孔压波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据初步的模型计算和试验测定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瞬态孔隙水压力的实际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研究剪切历史对砂土液化特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系统.通过倾斜模型箱,利用重力在倾斜方向上的分量给模型试样施加不同大小的预剪切应变.将模型箱恢复至水平状态,利用小型振动台加振使砂土达到液化状态,同时通过量测系统采集模型试样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和加速度数据,对砂土的液化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剪切历史的砂土在振动过程中超孔隙水压上升幅值更小,说明剪切历史可以增强模型地基的液化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阐述稳态变形及稳态强度的基本概念,提出用稳态强度进行震后砂土液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即首先根据现场试验资料确定砂土的孔隙比或相对密实度,然后基于室内稳态强度线确定现场稳态强度曲线,最后根据震后驱动剪应力与对应的现场稳态强度的大小对比情况判别震后液化及稳定。另外,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室内周期循环加载试验,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加以测定,通过对波浪水槽试验和动三轴试验2种方案所获数据分析认为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粉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存在一破坏的循环极限荷载。在小于此极限循环荷载作用情况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没有积累升高的过程,不同于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升高导致液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对判别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破坏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基于饱和土两相混合u-p(土骨架变形-饱和土孔隙水压力)理论,采用基于上下负荷面和各向异性的砂土液化本构模型,建立一个多孔介质弹塑性海床模型,用于分析波流共同作用下砂质海床动力响应规律.计算分析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砂质海床瞬时振荡孔隙水压力与残余孔隙水压力累积的响应规律,并获得了海床液化深度的变化规律.此外,比较了采用弹性与弹塑性砂土本构模型时,海床在波流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差异. 关键词:
两相混合理论; 波流; 砂性海床; 波浪参数; 液化深度; 弹塑性本构 中图分类号: TU 443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16.
饱和砂土动力液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饱和砂土在动载(如地震荷载、爆炸荷载、振动荷载等)作用下液化问题是防灾减灾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饱和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对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试验验证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并对今后液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型饱和砂土场地的多点微差爆炸液化试验,建立全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分析爆炸延时、药包总质量等对土中超孔隙水压力上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建立的多点爆炸液化经验公式能较好地反映超孔隙水压力比随比例距离的关系。场地中心区域更易受到爆炸波叠加作用的影响,当爆炸延时从110 ms增至330 ms时,超孔隙水压力可以提高18%以上;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总药量的增加明显增大,增长趋势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液化的三维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结点等价体积和三维结点等价流量的概念,综合研究了孔隙水压力在地震过程中发展和消散,考虑了正应力、剪应力及循环次数因素对其的影响,推导出液化问题的三维动力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公式,实例分析说明理论推导正确,支算简捷,对工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结合专家的经验,建立了砂土液化识别的自适应模式。该法可直接求出砂土的抗液化临界强度.依此可直接进行砂土液化识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FLAC3D作为计算工具对江苏某滩涂匡围工程的天然地基和采用碎石桩加固的复合地基进行动力反应分析,探讨了砂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碎石桩桩长、桩间距、桩径等设计参数对消散动孔隙水压力、控制液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超孔压比可以作为地基土液化的判别依据;为满足碎石桩的抗液化性能和工程经济性要求,可采用长短桩间隔布置、控制桩间距以及不同桩径相结合等措施.本文取得的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