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了《离骚》中的“前后失照”之处。这是由“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二句切入的。王逸《楚辞章法》说:“‘蛾眉’,美好之人”,洪兴祖《补注》则谓“众女竞为谣言以谮愬我,彼淫人也,而谓我善淫”,似此,则——此句取以为喻之“美好之人”称“余”者,乃女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又即下文之“好蔽美而嫉妒”也。上文“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以“自然”来概括。他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王氏评元代杂剧、南戏之自然特色,是避开剧本的思想内容而专指其曲词、宾白而言的。元代戏曲的“自然”何诠?王氏“亦一言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王氏举例以证:“添酒力,晚风凉,助杀气,秋云暮,尚兀自脚趔趄,醉眼模糊。他化的我一方之地都食素,单则俺杀生的无缘度。”(马致远《任凤子》第二折《正宫端正好》)他评之为:“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相似文献   

3.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4.
《汉书》词义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捐《高帝纪下》: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以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按:颜注:“捐,弃也。”历来注家均未注“出”字。按“出”字亦有舍弃义。《孟子·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谓遗弃妻儿则终身不得赡养。《吕氏春秋·忠廉》:“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陈奇猷校释:“本书《上农》‘不出粪’,高注:‘出,捐也’,捐、弃同义,是出生即弃生也。《贵生》:‘危身弃生以徇物’,弃生亦此出生。”汉何休注《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归日来归”,谓妇女无子、淫逸、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做为文臣之极的大学士,在由协办实授后,皆兼院或殿阁之名,如洪承畴在顺治元年被授予大学士后,所兼院名为内秘书院.再如和珅在乾隆五十一年实授后,所兼殿名为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实授后,依例亦应兼某一殿阁之名,然按现有材料来看,刘墉的阁名却有两个,一个是以1979年、1989年版《辞海》为代表提出来的“东阁”之名;一个是以《清史稿》为代表提出来的“体仁阁”之名.主张“东阁”之名的有以下书籍:《中国书法论著辞典》、《潍坊古今人物》、《潍坊文化通鉴》.主张“体仁阁”之名的有以下史料与工具书:《清实录》、《清史列传》、《清七百名人传》、《清鉴纲目》,1947年3月版《辞海》合订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I)、《山东文化通鉴》等.这样以来,刘墉所兼阁名就出现了以下三种可能:一是东阁与体仁阁本是一回事,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二是刘墉曾先后兼过二阁之名;三是刘墉只兼其中一阁,另一阁名则为谬指.现逐条分析如下:一、东阁与体仁阁是否是一阁二名?笔者认为:东阁与体仁阁决非一回事,不仅名称不同,而且出现的早晚也不同,如欲辨明此点,只要回溯一下清院阁之沿革即可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女才子丛出的有宋一代,易安应是灼灼夺目,独领风骚的最艳丽的一枝。王灼《碧鸡漫志》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王士被《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口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此二者皆推崇清照在词坛上的突出表现与成就。而清照也是以词名为后人所知。殊不知,其文,其诗也同样传名。朱或《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籍,无愧于古之作者。”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料想也曾使…  相似文献   

7.
中文大用论     
人谓中文无用,吾谓中文有大用。中文者,中国语言文学之简称也。或曰:“治中文者,不过咬文嚼字、摇唇鼓舌而已矣。奚何用之有!”曰:“不然”。凡人处于世,须有表心之术与心之实。中文有修辞有文法,表心之术实寓焉。且先贤有云,文史哲不分家。如是,则文非徒谓语言文学也,亦史也,哲也,心之实亦寓之矣。治中文而有成,则有表心之术以明心迹,有数千年人物事迹以知未来,有哲人之智慧以处于世。故可以上匡国、下利民、致君尧舜。治他科者不然。治历史与哲学者次之;治算术与外语者又次之。其治历史与哲学者,胸怀往古与先贤知慧,却…  相似文献   

8.
宋代沈括曾有一段著名于中国制图史的论述: “地理之书,古人有《飞鸟图》,不知何人所为。所谓飞鸟者,谓虽有四至,里数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即列为图,则里步无缘相应。故按图别量径直四至,如空中鸟飞直达,更无山川回屈之差。予尝为《守令图》,虽以二寸折百里为分率,又立准望、牙融(按马元调本作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鸟飞之数。图成,得方隅远近之实,始可施此法,分四至、八到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10.
踏曲 同“踏歌”,即唱歌也。 《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按:“踏”与“唱”并说,是“踏”亦“唱”也,“踏曲”即“唱曲”,“踏歌”即“唱歌”。这是古籍中所见最早的例。但现所见词书和古籍注本,于释“踏歌”时,一般皆谓“歌时以足踏地为节奏”或“以足踏地为节奏而歌”,视为“状动”关系。但众多的诗文中例似不如此。下面先依时代先后选举一些诗中之例:  相似文献   

11.
《易经》虽是卜筮资料的汇编,但包含有决策和管理思想的萌芽。《易传》撇开其巫术的成分,肯定了其认识和行为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高度来指导人们避凶趋吉,转祸为安。因此,《周易》成了群经之首,“治理备矣”,历代统治者无不以之作为“定天下之业”的理论指南,堪称我国古代管理学大全。《周易》一书,“贞”字迭拾俯摭,六十四卦中,除大有、大过等几卦外,余皆言及。贞、正、政相通,即管理国家事务的意思。《系辞传》指出:“乾、坤,易之蕴也”,“乾、坤其易  相似文献   

12.
《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云:“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军,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颜师古注:“遁巡,谓疑惧而却退也.遁音千旬反.流俗书本巡字误作逃,读者因之而为遁巡之义.潘岳《西征赋》云:‘逃遁以奔窜’,斯亦误矣”.其中“遁巡”二字,不论其正文还是释义,早在晋代就多有不同.但自《集韵》把“遁巡”列为“逡巡”的一种词形后,人们遂以此解为常.①黄季刚先生笺识,黄焯先生编次的《尔雅音训》即谓“逡巡”“字又作逡遁、遵遁、巡遁、这循、蹲循、遁巡”.②符定一《联绵字典》亦把“遁巡”列为“逡巡”的词形之一.③《辞源》于“遁巡”条下释曰:“迟疑徘徊、欲行又止”与“逡  相似文献   

13.
《国语》是先秦遗文之一,其史料价值应与《左传》同等看待,重新整理是必要的。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点校本。八二年此书重印前,校点者又作了一些修订,纠正了某些标点上的失误,如《晋语二》七八年本:“众谓号亡不久,吾万今知之……民疾君之侈也,是以逐于逆命。今嘉其梦侈必展,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修订本改为“今嘉其梦,侈必展”(其余同),这是对的。这种情况,说明了校点者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读者帮助不小。因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在翻检八二年本时,以为其中有些地方的标点还可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15.
“此之谓(或是之谓)××”的句式,在古文中,虽然不是每一篇都出现;但是在某些名篇中,却可以大量见到。例如,在荀子的《天论》中出现的这种句式就有十几处之多。一般说来,“此之谓××”这种句式多见于论说文体中。而在记叙文体中,如果插进论说部分,也可以用这种句式。因此这种句式常用在复句的末尾,起了结句的作用,有总结的意味。试举以下两例: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荀子·天论》) 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偏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 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沿,其养曲适,其生不伤: 夫是之谓知天。(《荀子·天论》)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造新。”《物色》又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对以谢灵运为代麦的山水文学的概述和评议。梁钟嵘《诗品》卷上,谓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蝶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  相似文献   

17.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8.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9.
林吕彝《射鹰楼诗话》谓:“昆山顾先生亭林古近体诗,沈着雄厚,深得杜骨.其诗可为前明诗家之后劲、本朝诗家之开山。余最喜其《海上》七律四诗.云……。四诗无限悲浑,故独超千古.直接老杜.”顾炎武不仅在《赠邬处士继思》中说: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主典     
“主典”是泛称,系指唐代中央及地方内外官府中具体办事的官吏,是唐朝“四等官制”中的重要环节。 一、“四等官制”的提出及主典的含义 《唐律疏议》卷5《名例律》“诸同职犯公坐”条: 诸同职犯公坐者,长官为一等,通判官为一等,判官为一等,主典为一等,各以所由为首。〔疏〕议曰:同职者,谓连署之官。公坐,谓无私曲。假如大理寺断事有违,即大卿是长官,少卿及正是通判官,丞是判官,府、史是主典,是为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