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现场总线技术,并且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以及其较与DCS的优点;对在过程控制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基金会现场总线和过程现场总线作了简要介绍。继而讨论了现场总线在电厂中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平顶山鲁阳发电厂2X1000MW机组主厂房外水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提出了目前现场总线在电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现场总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场总线在工业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总线在工业自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优点,介绍了现场总线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茅小韵  顾洪仁 《科技信息》2009,(22):155-155,158
本文通过对PROFIBUS现场总线的介绍,详细描述了PROFIBUS现场总线在直线式拉丝机上的应用。从生产的实际使用效果证明现场总线控制简单实用、稳定可靠,在金属制品设备中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场总线是近年来自动化领域中发展很快的互连通信网络,具有协议简单开放、容错能力强、实时性高、安全性好、成本低、适于频繁交换等特点。目前,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有几百种之多,统一的国际标准尚未建立。较著名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HART现场总线、CAN现场总线、LONWORKS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MODBUS、PHEONIX公司的INTERBUS、AS—INTERFACE总线等。  相似文献   

5.
从使用现场总线技术的角度出发,对现场总线通信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做了综合介绍,对现场总线传输速率、拓扑结构、本质安全、介质存取控制方式进行了基本剖析,探讨了影响现场总线实时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发展过程及多协议标准的形成,分析了当今几种典型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及优势。面对多协议标准并存的现实及统一标准形成的不可预期性,就国内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开发的技术与经济环境,提出了国内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开发的道路及不同应用领域现场总线协议的择优选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所具有的全数字化通信、分散控制、开放互连性等优点,以及当前有代表性的几个现场总线标准,分析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并对现场总线的府用前景及我国应用FCS的现状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现场总线研究及其一个实验室模型的实现张大波,赵海,王光兴分析了工厂自动化网络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着重讨论了工业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具体研究了现场总线(FIELDBUS)的体系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现场总线网络的实验室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采用了非反相归零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工厂自动化网络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着重讨论了工业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具体研究了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现场总线网络的实验室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采用了非反相归零线路编码的宽带传输方式和令牌传递总线协议来满足现场级通信的实时要求,该模型将对在工厂自动化中实现物料流控制向信息流控制的进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现场总线的概念、特点、技术优势及国际上流行的基金会现场总线、Lon Works、Profibus、CAN、HART等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对比了其优缺点,并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地板辐射采暖传热模型修正及散热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楼板向下散热量和内外墙体温度差异较大时,利用现有的模型计算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地面温度分布导致误差较大.通过分析内外墙和楼板对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传热的影响,找出零热面模型的不足,修正了传热模型,并分析影响采暖盘管的散热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内外墙体的壁温相差大时,零热面模型误差偏大,则内外墙边界条件设为第一类边界条件较合理;(2)楼板下表面设为由辐射换热等效的第三类边界条件较合理;(3)管径增大导致地板表面温度增加趋势减小.管间距、热水温度增大导致供热区域地板表面温度分布呈周期性变化逐渐明显.且管间距变大导致其周期增加、热水温度变大导致其振幅增加.选择合适的地板层材料才能保证舒适的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2.
以酒精作为主燃料,改变酒精池火的直径和通风条件,进行火灾轰燃实验.通过对受限空间上部热烟气层平均温度、地面所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和氧气体积分数的测试,分析引燃柴油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当受限空间氧气体积分数为20.4%时,若上部热烟气层平均温度高于364℃,地面接收到的热辐射高于4.38 kW/m~2,可以引燃柴油.当受限空间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到18.5%时,引燃柴油所需的上部热烟气层平均温度临界值为390℃,地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临界值为6.65 kW/m~2.因此,一定的受限空间中,引燃柴油的氧气量、上部热烟气层平均温度和地面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3个临界参数是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测定了豫西义络公司二1煤层底板泥岩的力学参数,得到了泥岩试件单轴压缩全程应力-应变曲线,发现了豫西矿区泥岩试样脆性破坏特征;对义络公司二1煤层泥岩底板比压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出了垂直于分层弱面加载时,泥岩体的脆-塑性变形特征.对比分析了尺度效应影响下具有脆性分层泥岩底板的塑脆性变形机理:泥岩底板包含的分层弱面随其尺度增加而增加,分层弱面主导着底板的塑性变形;加载方向和分层弱面的关系影响着泥岩体的强度表现,垂直于分层弱面加载,泥岩逐层受压缩,产生脆性破坏,其分层强度决定了底板在峰后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恒阻承载能力;塑性弱面和脆性分层共同作用,形成了泥岩底板的塑脆性宏观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出现裂缝的某六层砖混结构办公楼的现浇楼板。采用在现浇楼板上加一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处理方法。并按二次受力特点,对板进行了验算.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实际处理效果良好,该方法对同类裂缝的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的房屋多为“低矮宽胖”一至两层的砌体结构,且抗震能力普遍不足.基于对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特将该种隔震效果明显、造价低廉、施工方法简易的隔震层应用于一个实际的农村三层民居.结构完工后采用锤击法并配合941B型拾振器拾取该房屋一层楼面和地下室地面加速度波,通过分析计算得该隔震房屋的隔震系数.结果表明,该房屋的隔震层可以将地面水平运动加速度衰减40%左右,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同时经对比计算得知该隔震房屋的造价没有增加.因此可知,这种新型隔震层非常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6.
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断层突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底板含水层水压及采动矿压对底板隔水层岩体上部与下部的影响与破坏,应用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以及断层附近底板突水的力学分析方法,对底板突水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断层附近底板突水的力学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判别类似条件下遇断层时承压水体上采煤是否安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保护层开采的实施效果,依据煤岩卸压变形理论和瓦斯运移特性,建立了保护层开采测评指标体系,对效果测评指标的现场实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评体系包括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两部分,其中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煤层顶底板相对变形、瓦斯抽放量、突出指标的变化等因素可作为效果考察的现场测评指标。保护层开采后,应首先明确其保护范围,然后再对保护效果分别从煤体力学特性、煤层瓦斯特性和煤层开采动力特性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现场实测值与指标临界值的对比,即可系统地定量评价保护层开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岩层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承压水体上开采时,煤层底板突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平衡、非线性的演化过程。结合朱庄煤矿3629工作面实例,利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了高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变形规律,解析煤层底板隔水层在采动矿压及底板含水层水压的复合作用下的破坏深度、应力传播特征、底板突水极限压力,并将解析解应用于朱庄煤矿3629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的实际工程中,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章村矿在向下延伸开采9#煤的过程中,隔水层厚度薄,奥灰承压水头高,面临来自奥灰含水层突水的危险。在分析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构造、隔水层岩性组合与厚度变化、底板采动破坏三个因素对奥灰突水的影响,可知奥灰承压水水压的大小和隔水层的有效厚度及其阻水性能是决定底板能否突水最基本的因素,而断裂构造、含水层富水性和矿压则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激化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沁水盆地在海陆相-陆相过渡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地层岩性及速度横向变化快,高精度的速度体对时深转换的精度至关重要;但山西许多矿区地震资料老旧,仅有叠后地震数据,常规时深转换方法误差较大。为构建高精度速度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后反演速度及利用标准层控制的煤系地层精细时深转换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某一标准层作为起算层,用钻孔约束速度谱得到起算层底板标高,用叠后地震反演速度构建速度模型,基于起算层结合速度模型获得标准层初始底板标高,通过钻孔校正得到标准层底板标高。将该方法应用到山西某矿区,结果表明:预测的K8、8、15号煤层深度与实钻数据相比,误差仅为0.78%,较常规方法提高了转换精度,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