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与序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广祥 《系统科学学报》2003,11(2):68-70,82
尝试运用协同学观点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序参量,支配系统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文明是以草原生产方式为基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协同共进的文明系统,该文明系统显象特征是广阔草原及其游牧生产、生活,而其深层次的特质则是一种立足于客体对主体价值的满足和主体自我限制而不断演进的系统美。对于草原生态文明的系统美学建构就是要透过表象提纯出内涵于文明系统中的美的样态、关的规律和美的实现,进而挖掘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美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系统科学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对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哲学基础和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系统科学是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辩证整体论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构建,人类要以价值协同理论为指导,坚持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协同,尤其是重视公共政策因素在价值协同中的序参量作用,通过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和相互耦合,实现草原生态文明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协同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从系统哲学的角度来挖掘草原生态文明价值的理论基础,分别从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关联、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冲突、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协同三个方面来研究,对草原生态文明的构建,人类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要以系统观为指导,坚持改造与改善、利用与保护、索取与建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影响生态平衡的产业结构入手,构想了新型环保产业与现代工业产业及农林、牧业相互耦联、共生共荣,共同融合于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天人合一生态大系统的生态明网链结构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大体的操作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非线性复杂系统理论作为多维度思维方式的框架,讨论了现代生态文明的“问题语境-思维方式-核心理念-支撑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社会实践——社会制度”等层面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绿色消费与生态文明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改革开放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过度消耗资源、欠下许多环境债。现在看来,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如果在最重要的消费环节加以约束,倡导绿色消费,能促使我们在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等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生态明”已成为人们探索未来新型明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时髦用语。然而,在对生态明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理解上学界尚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对学界目前流行和几种相关定义予以辨析,并从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的视点、从自然生态、人生态系统关联、和谐统一的角度给出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就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演变过程展现社会系统的发展、整合和演化。本文在分析社会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阐明了发展观的发展与社会系统发展、整合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系统的整合、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社会系统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冯桂珍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4):47-49,52
系统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 ,可持续发展是在系统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内容和预定目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分析 ,了解系统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既有利于深化系统理论 ,更有助于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支持条件。鉴于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系统学思想方法加以认识和推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结构性可持续发展、协同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可持续发展和开放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稳定性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参6。  相似文献   

14.
贵州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贵州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制度和政策创新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后,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单产的提高贡献最大。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来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在对策建议中提出实施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在思想上转变几个观念,并对实现贵州粮食安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人口总体素质是贵州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论看可持续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揭示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本质  相似文献   

16.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试图运用系统论思想 ,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概念 ,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发展过程 ,对有效建立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规划与调控的综合集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严酷、经济基础薄弱,是甘肃基本的省情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能源的约束越来越严重,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变得日益紧迫。通过选取甘肃周边的省、区及东部部分发达省份作参照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和甘肃周边省、区及东部部分发达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研究,寻找甘肃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省份相比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表3,参16。  相似文献   

18.
人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人口系统的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得出了人口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