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而备受关注。遗产地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特征明显。研究发现,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地貌遗迹、沉积地质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球生物遗迹和水文地质遗迹5个大类。其中,典型地质遗迹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与灰岩地貌相比较,其由于总体溶蚀相对较低,而岩石节理、裂隙广泛发育,故溶蚀作用相对较弱,而崩塌作用较为显著,故形成陡峻的峰丛-峰林景观以及高耸孤立的石柱景观等。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是国内新近设立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构造地貌及丹霞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论文详细分析了安徽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质遗迹及相关自然、人文景观,针对园区实际,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艾秾 《科技潮》2010,(4):18-21
远离北京城区130多公里处的延庆县千家店镇,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眷恋的地方。有山有水,山水相依。亿万年的造化,形成了千家店镇独特的地貌。重峦叠嶂、奇峰突起、怪石嶙峋、坳谷相连,造就了一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雄浑气势。黑白两河分别从北向南、由西至东争先恐后地流进镇子,宛如一条飘逸的银色丝带,与它亲缘的碧湖、清泉、飞瀑共同装点着这座美丽的村镇。  相似文献   

4.
夷平面是控制"云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主导因素之一。云台山及周边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图)显示区域上有三期比较明显的夷平面分布,通过区内地形、地貌、地质剖面、出露高程、区域分布、地貌组合特征等综合研究,开展了野外调查、测年样品采集、样品数据分析等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各期夷平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确立了各期夷平面的形成时代,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鲜为人知的龙栖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将乐县城西南57公里,属武夷山脉向东延伸的支脉。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6371.5公顷,境内崇山峻岭,山势陡峭,群峰耸立,峡谷幽深,千米以上高峰11座,最高山峰1620.4米。这里密林深幽,潭多水清,峡谷中流泉飞瀑,深潭相间,传说潭中有“龙”栖息,得名“龙栖山”。龙栖山保存着丰富、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青翠欲滴的浩瀚竹林,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鸟语花香,珍禽异兽繁多且频繁出现,特别适宜鸟类生存和繁衍生息。因而,鸟类资源极为丰富。自1990年12月—1993年12月,共发现鸟类87种,隶属10目、26科、64属。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一条河流,由于天山的隆升,在天山北麓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这一构造格局控制着玛纳斯河地貌的发育和演化.根据野外调查,玛纳斯河流域地貌由南向北横穿流域内的5个地貌带,即山地地貌带,山前褶皱低山丘陵带,串珠状冲积扇带,平原曲流带,玛纳斯河尾闾沙漠、湖泊带.同时玛纳斯河在不同地貌带塑造出了不同的河谷地貌.流域内新构造活动比较显著,表现为近东西向的活动褶皱与活动逆断裂,而且构造对地貌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如山前褶皱丘陵形态为南翼缓,北翼陡,河流阶地发生拱曲和错断变形,冲积扇串珠状发育等.  相似文献   

7.
论太行山地貌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太行山地貌系统的发育背景,地貌特点,形成条件和特征。提出太行山地貌是一种阶梯状地貌。一个完整的太行山地貌系统,在地层上,应包含华北地台基底和中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盖层。在地貌形态上,发育众多的峡谷群;通常在峡谷下部,常为深切的河谷,或嶂谷;在中部,峡谷较为宽阔,两侧地形缓坡之上为陡峭的山坡,高耸的崖壁,即断崖、长崖;顶部,常见平缓的台地或平台以及长脊、长墙。  相似文献   

8.
贝南凹陷古地形对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贝南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贝南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尺度分析大别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以美国SRTMDEM和1∶50万数字地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DEM地貌模拟和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生成了研究区的地貌分析专题图和地貌参数统计关系图。研究认为,大别山整个造山带呈三角形的形状,南坡缓而长,北坡陡而短;造山带山势较高,山地多深谷陡坡,坡向多变;山体由北西向南东延伸,主体延伸方向是北西向;山顶面剖面呈∧形,或呈锯齿多峰形式,局部地形起伏越靠近主体山脉,起伏度越大。断裂构造严格控制水系的发育,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于造山带四周。地貌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坡度、地形起伏与平均高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较好的揭示了研究区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盆地的古地形和构造坡折带的形态和类型决定着沉积充填的特征和砂体储层的分布{1}。本文根据对南贝尔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南贝尔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 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乌干达西部鲁比里济地区山水相依,宁静秀丽。在苍翠的群峰中,卡津加水道穿流而过,宛若一条晶莹的“飘带”,把乔治和爱德华两大湖泊连在一起。这里的山势不高,林密草深,四季常青,是动物生活的天堂,著名的卢温佐里天然  相似文献   

12.
姜海瑞  肖宇 《大自然》2012,(2):60-61
风县地处秦岭西麓山区,位于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处,海拔介于900~2700米之间,境内山环水抱、层峦叠嶂、地貌奇特、山势险要。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中甸—丽江地区新构造活动异常活跃,新构造保存较全。通过对晚新生代地层、新构造地貌及第四系内褶皱和断层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区内新构造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构造地貌分析体系及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理论构造地貌学的主要分支古构造地貌,新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各自的特点作了分析对比,总结,提出了对构造地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几何分析,运行分析和动力分析的构造地貌分析体系,列举了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及国内外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岛有北部台地平原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个地貌区,包括14个地貌亚区.岛内均有台地、山地、阶地、丘陵以及平原,但以台地和山地为主.考虑外营力种类和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海南岛内可划出5种地貌成因类型:即1)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2) 剥蚀侵蚀地貌、3)河积地貌、4)海成地貌、5)火山地貌.  相似文献   

16.
山东断块地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境内网格状断裂发育,将山东地质体分割成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断块。可以根据断块活动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其反映的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为二级断块地貌系统。Ⅰ级断块地貌具有较大差异,并具有不同的地貌发育史。Ⅱ级断块由于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方式不同面具有不同的构造地貌特征。断块地貌对地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铜川地貌按照形态成因原则,可分为岩石地貌与构造地貌。前按照岩性形态原则,还可为灰岩地貌、砂页岩地貌、砂砾地貌(即丹霞地貌),以及黄土地貌等;后按照构造性质与地表形态原则,亦可划分为单面山、方山、背斜山、断块山、地垒山、褶皱推覆体山、断层谷及地堑陷落盆地等。地面发育史是以构造为线索,以古地形特点为标志,以新生代侵蚀作用与沉积物为依据划分的。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活动构造、沉积地层和构造地貌的综合研究,以及运用绝对年代学和相对年代学方法得到的大量地层和地貌体的年龄数据,将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卫片目视判读,对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下游盆地地貌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凹陷地带的构造背景下,使本区具有较活动的内营力性质;差异性断块构造和斤降运动控制了本区的地貌格局。温带干旱荒漠条件决定了本区地貌外营力以干燥风化剥蚀、流水作用和风的作用为主。盆地地貌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对称带状分布特点。盆地现代地貌主要是晚第三纪以来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冰后期以来气候变化具有在总的干旱背景下干湿交替的特点。“丝路”的兴衰与气候的冷暖、干湿交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精细恢复陡坡带下降盘的微古地貌,探讨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基于平衡剖面原理,提出构造-沉积恢复法:选取合适机制,对Q构造三维构造模型进行构造恢复和地层压实恢复,减小晚期构造运动对边界断层下降盘同沉积期古地貌的影响。实例对比表明,构造-沉积恢复法较传统的残余厚度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盆地同沉积期的微古地貌特征。实际钻探结果证实,运用该方法恢复古地貌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良好,为渤海湾盆地Q构造区大型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