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7,(2):94-98
文质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先秦两汉时期,这一对概念主要用于称述人物或描述政治、社会生活,汉代以后,则常用于品评文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当与早期佛经翻译所引发的文质之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早期佛经翻译中关于文质的论争,主要见之于《出三藏记集》的记载;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走向"自觉"而引发的结果。可以说,早期佛经翻译所引发的文质之辨是中古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宜过高地估计其对中国古代文质论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时间之箭即将穿越奔腾激荡的20世纪大峡谷,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学术界正雄心勃勃为自己的21世纪构筑起一座巍峨的思想大厦,却发现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学术舞台上唱了百年之后,不知道下一个节目究竟唱什么调。有学者惊呼:“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因此,重建中国文化话语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①在发现“失语”之后的不知所措中,思想文化界潜动着“回返母语”的精神探求。这种学术动向很快传递到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研究界,倡言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使本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以复古求革新,求正变,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老办法了。然而“复古”又如何能“革新”?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借助布鲁姆的“误读”理论重新观照之,庶几会得出一点相对清晰的结论,或可稍补传统文论“点到辄止”的遗憾于万一。本文谨以明清之际对六朝诗的接受与“误读”为例来尝试解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萌生,受到德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滋养。一些现代文论家有意识地运用康德、黑格尔的思想资源,深入探讨了小说的本质、小说的特征和小说中"人物"的特性等基本问题,阐发了一些中国小说美学中前所未有的美学观念。这些富有新意的美学观念,是现代小说观念确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启示和机遇。从“去中心化”、“解构与多元性”等后现代思潮观念入手,可以反思中国汉诗在当下的境遇与发展。中国新诗自胡适等人开始,在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下所形成的新汉语思维和话语结构依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这个潜藏的思想编码的影响,不管走得多远,也不管你是否愿意,新诗必然要回归传统诗学的视野之中,因此,我们在关注新诗的同时,更要关注当下的传统诗词,真正做到“还历史以真实”面貌,让现代旧体诗回归文学史的整体框架之中,这才符合我们进步的历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道德标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方面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也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进一步繁荣我国体育事业 ,振奋民族精神 ,提高民族素质 ,与世界体育接轨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意在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 ,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体育事业。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内涵与现代意义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文化 ,历史悠久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设计管理本土化,即怎样建构中国本土的设计管理理论--“中国式设计管理”是当今中国设计界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为此就必须对中国式设计管理的内涵、性质、研究对象、适用范围、理论体系以及应用价值等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因为这是构建“中国式设计管理”的总纲、支架与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是潘懋元先生给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开的两门课程。前者重在“求知”;后者意在“求用”。本文从研究范式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将专题研究和问题研究的差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理论研究和问题研究的训练有助于研究者熟练、批判地把握不同的研究范式,并养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常见的大学物理教材中,普遍地对线圈自感磁能的讨论比较详细,但对线圈互感磁能的讨论却不多见.尽管有的教材提到了互感磁能有正负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互感磁能的负值问题.本文谈谈互感磁能的正负问题.0问题的提出两个相邻的载流线圈所具有的总磁能,正象一些教科书[‘·’上所常见的那样,其形式为:式中M一M;2一MZ;是两个线圈的互感系数.而公式右端最后一项“Mllz”即为线圈的互感磁能.该式说明,两个载流线圈组成的系统,其』总磁能应该是两个线圈的自感磁能和它们之间的互感磁能的和.毫无疑问,公式右端前两项即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