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是整个周期训练的一个“特殊阶段”,赛前训练准备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比赛的结果。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导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可以计算出运动员体力、智力、情绪三者的周期变化,从而制定更科学可靠的训练计划,引导运动员在比赛期适时出现“运动高潮期”,获得比赛的最佳状态。结合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探讨中长跑运动员如何进行赛前训练安排,以及计算人体生物三节律的具体方法,为中长跑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赛前、赛中和赛后心理训练可增强训练效果,提高比赛成绩,加快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赛前训练中的微妙变化以及三十天训练计划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赛前训练的跨度、训练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运动负荷的安排,决定了赛前训练的效果.通过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特征与规律,为跳跃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特征、负荷特征、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1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一般为8~10周,分为动员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赛前诱导四个阶段.2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周课次安排在4~6次左右,每次课时间安排为90~120min.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平均安排在5 040min,其中最小值为2 880min,最大值为7 200min,负荷密度控制范围在80%~95%左右.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安排在85%~95%.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是平时训练强度的65%~80%.3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为主,平均比例为21.95%和23.63%.4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方法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术训练以完整训练法为主.赛前训练的内容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以备战第九届大运会的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九周的赛前基础性训练,监控训练周期中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和血睾酮等生化指标,结合周期训练量,观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适应情况,为科学的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指出,一个优秀运动员不仅应具有完臻的技术和充沛的体力,而且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平时的心理训练应注意因人而异;赛前心理训练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和针对“自我”进行.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归纳总结等方法,以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赛前焦虑的概念、影响因素、赛前焦虑的调节方法等进行方面研究。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比专业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赛前焦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运动训练年限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及自信心的培养,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建设,多积累比赛经验,让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焦虑的方法,使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正常发挥出技战术水平,同时,也为其他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问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信过度、紧张过度、冷漠状态、疑虑心理、担心害怕、参赛准备状态是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表现状态;影响大学生赛前心理状态的成因有:训练水平与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参加比赛的动机,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比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的任务,心理训练不足,学校和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期望,外界的影响;提出了从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建立必胜的自信心,加强赛前心理训练,根据不同的赛前心理状态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等方面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提高业余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掌握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手段,了解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尽快恢复疲劳作了阐述。本文采用现场观测、访问调查等方法,发现近50%的大学生业余运动员存在体能问题,不能达到训练的目标,表现在疲劳恢复较慢,运动损伤过多,如头晕脑胀、四肢无力、踝关节扭伤等,严重者影响了正常学习和工作。通过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大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及供能特点进行了论述,阐明了中长跑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提出了体能训练及比赛中产生疲劳、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业余运动员中长跑竞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体操比赛的特点是运动员运动水平差距日益缩小,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其赛前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效果和比赛水平的正常发挥,赛前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体操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我国不同神经类型优秀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心理特征和差异,以便教练员能更好地根据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特征,科学地进行赛前心理训练和调控.  相似文献   

11.
以盐城市全运会大学生田径比赛部分女子短跑运动员与教练员为研究对象,从女子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情绪变化,女子短跑运动员检录与上跑道赛前情绪变化,女子短跑运动员比赛成绩变化与影响女子短跑运动员比赛心理因素等方面,研究女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的规律,并提出女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控制与调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静 《科技信息》2010,(32):14-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与赛前心理状况的剖析,提出了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方法,旨在为高校大学生健美教学、训练与比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径赛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田径径赛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心理训练,赛前准备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田径运动员培养最佳竞技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世居长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在甘肃榆中高原强化训练期间Hb、BU、CK、T、C及T/C值的变化分析,评价运动员赛前的身体机能状态。方法:备战第九届大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8名,进行为期四周的赛前强化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员的Hb、BU、CK、T、及C值。结果:训练后各周的Hb值与训练前一周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BU和CK值与训练前一周相比,在训练后第一、二、三周都存在差异(P0.01或P0.05),但与训练后第四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训练前和训练后第四周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T/C训练前和训练后第四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四周的强化训练之后,运动员的Hb、T、T/C值均逐渐升高;BU、CK值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接近正常水平,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逐渐得到提高,适宜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对参加全国游泳冠军赛的15名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1)优秀游泳运动员的Hb,RBC,HCT在赛前训练初期没有明显变化,训练中期明显下降,到训练后期逐步回升并且达到整个训练周期的最高水平.(2)血清CK在赛前训练中变化幅度较大,训练中期有明显的升高,在训练末期回落到较低水平;男、女运动员BU变化幅度不大并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3)T/C比值在训练初期明显降低,在训练末期回升到赛前水平.结论:这种负荷方式的赛前训练既达到了对机体形成刺激作用又能达到适应和恢复的目的.在训练末期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营养状况、内分泌机能状态等均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赛前各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竞走运动员对技术、耐力、心理训练程度及战术安排是影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郑淦标 《科技信息》2012,(4):295-29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篮球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根据运动员临场比赛心理变化的特点找出对策;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做好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等为比赛的获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长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愈来愈重视。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试确定一些能够评价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重要指标,为选拔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和改进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小明 《科技信息》2007,(32):240-241
本文通过对江西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排球队赛前训练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高校排球赛前训练的主要特征,论述了赛前训练中对高校优秀排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进行科学调控的一般规律,旨在为高校排球赛前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就篮球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比赛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造成运动员比赛下半场体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赛前训练的强度与密度均小于比赛时的负荷强度与密度,如赛前训练中的间歇次数过频、间歇时间过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