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拥有极高的辐射能流、优良的单色性及极好的方向性,通过对植物产生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发现合适剂量的激光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促使植物生长发育,解决植物光照的不足、植物缺少某些波段的光线等问题。论述了激光对植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激光灯在现代农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棕榈植物的特点及在佛山园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榈科植物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园林植物资源,全科约210属3000余种,在园林应用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尤其是景观设计方面。本文根据棕榈植物的特点和造景功能,对在佛山市恰当运用棕榈科植物,形成地方特色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观光木,又名观光木兰、宿轴木兰、香花木。属于木兰科观光木属,是我国特有属,而且本属仅此一种。观光木是我国的特有植物。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首先发现并采集到标本,并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鉴定。为纪念钟观光教授,特将此植物命名为观光木,其拉丁学名是:(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内蒙古高原东部克鲁伦河流域的放牧退化草原作为研究对象,在植物功能群划分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别功能群在放牧梯度上的垂直分异和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在中度放牧条件下,水分生态型功能群和种子传播类型功能群的植物生长较好;在轻牧区,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高度最大;生育型功能群中,匍匐型植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而言,植物水分生态型功能群中,旱生植物在中度和轻度放牧区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强旱生植物在强度放牧区优势明显;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都占有明显优势;生育型功能群中,丛生型植物在中度和轻度放牧区分布较广,重度放牧区中鳞茎植物占优势;从种子传播类型功能群来看,重力传播方式的植物在重度放牧区占绝对优势主。在中度放牧条件下草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莫愁湖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公园内植物景观分类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莫愁湖公园内各类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不明显,园内部分植物景观出现退化现象;园内评价较高的植物景观主要是植物种类较多、色彩丰富、长势良好、空间层次多样且分明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植物基因环境效应启动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及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对不同环境的响应,植物基因的启动子主要可以分为光效应启动子,温度效应启动子和水效应启动子。在这些启动子中,除了含有基本启动子外,还存在一些特异的顺式调节元件,这些顺式调节元件在特异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植物的基因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你走进广州华南植物园绿绿葱葱的木兰园时,顿时引起你的惊奇,并被芳香所吸引.你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树林下,一排排的育苗温室和棚架,阳光透过树丛轻轻地射入,盖华木、观光木等木兰科植物在此茁壮成长.你也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园中园"中尽情观赏各种木兰科植物的千姿百态和傲然的生机,这就是我国木兰科  相似文献   

8.
正由华南植物园5个研究组通过8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成果系统开展了华南地区28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研究及繁殖技术研究,实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同时通过区域生态规划及国家战略咨询,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野生种群生态恢复的点面结合的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科技》2010,(4):86-86
[华南植物园]近日,由华南植物园夏汉平研究员等完成的“一种清除土壤铝毒害的植物修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710035750.2)。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建于1929年,1954年改为现名,隶属中国科学院。该所是以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种质保存为主要方向的多分支学科研究单位,主要进行植物分类、形态、生态、遗传、生理生化、资源(化学)、引种驯化等领域的研究。今后的重点是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态和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三个方面。该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华南植物园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称"龙洞琪林",199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点之一。每年到该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乔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丛→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草丛,但优越的气候条件仍保持了该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密度先增加后下降,群落高度和盖度随环境退化降低明显,形成稀疏植被覆盖的荒漠景观;小生境的恶劣程度随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起源方式受干扰的影响较大;土地生产力的衰退是以乔木树种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群落生物量急剧减少,变动幅度为41.134~0.206t/hm^2。退化过程中植被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植被退化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氨基酸在土壤有机氮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植物能吸收利用氨基酸是其获得氮源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在与无机氮共存时也能为植物所利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营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最近的进展,内容包括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植物吸收氨基酸的机制以及氨基酸对植物的生理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植物静电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自制的沿面式无声放电臭氧发生装置上,对植物叶片进行了干燥实验,通过对植物静电干燥和自然干燥的比较,证实静电场对植物有明显的干燥效果,发现了静电干燥中的极性效应,即当管状电极的极性和负时,干燥速度较快,对极性效应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沿面式无声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植物进行静电干燥,研究结果对有效地利用静电干燥和极性效应来合理设计静电干燥装置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植被恢复背景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可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定量探讨半干旱区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在甘肃定西龙滩流域测定了23个与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营养物转化与循环、地上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策略、植物养分吸收、植物多样性维持相关的功能指标。采用平均值法和单阈值法(20%、40%、60%、80%)量化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分别基于植物功能性状加权均值和功能多样性探讨植物性状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法量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时,植物性状对平均值法,20%、40%阈值法量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较好,对60%、80%阈值法量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较低(<5%)。功能性状加权均值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大于功能多样性,反映在植被恢复背景下植物性状主要通过选择效应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其次是生态位互补效应。叶长、叶厚、高度的功能性状加权均值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叶长和比叶面积的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愈发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依据2012—2022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关于入侵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SCI论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为入侵植物防治及入侵态势预测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显著提升了入侵植物的物候可塑性、种间竞争力、生长-防御权衡策略及沿纬度梯度的扩散速率,而降雨量上升、干旱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入侵进程的影响则存在多变性;全球化背景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导致入侵生态系统的响应更为复杂。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包括:(1)生物、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的综合效应;(2)本土、入侵植物对于多类资源脉冲的异质性响应;(3)气候变化下入侵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级互作关系;(4)采用原位群落移栽的手段探讨入侵植物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的必要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可缺乏的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人子有机合物存在,在全综述了植物在自然界硒生态链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对硒的吸收方式及代谢途径,硒在植物中的生物学效应,植物硒开发利用现状及方向从多方面分析讨论了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各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变化趋势,2013年8月利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境内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草地退化过程中,禾本科植物密度、高度和重要值均无显著变化,仅盖度呈显著波动性变化;莎草科植物密度、高度、盖度在中度退化前均无显著变化,重度退化阶段显著降低,重要值呈持续显著下降趋势;豆科植物高度和盖度以中度退化阶段最高,但密度和重要值以草原草甸最高,重度退化阶段最低;蓼科植物密度、高度、盖度和重要值从沼泽草甸到中度退化阶段均显著增加,重度退化阶段消失;杂类草植物密度和盖度在退化过程中呈波动变化,高度和重要值呈波动性增加趋势.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功能群植物的生长规律不尽相同,但严重退化可显著影响莎草科、豆科、蓼科和禾本科的生长.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氮、磷、钾含量是莎草科、豆科和蓼科的主要限制因子,这意味着向退化高寒草甸中同时施加氮、磷、钾三种肥料将可以促进莎草科、豆科和蓼科植物的生长,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卫星湖旅游度假村环境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的实例,突出了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观赏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关系,强调了两种效应的有机结合,以营造更高境界的植物景观来表达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中不同植物遭遇季节性干旱的光合能力变异特征,以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沙湾监测研究区内的退化喀斯特森林为例,在季节性连续干旱背景下,分别对其中8种常见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  相似文献   

20.
论枇杷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枇杷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变异式样的研究表明,我国西南至缅甸北部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也是该属植物的原始中心;华南、中南半岛、喜马拉雅分别是不同变异中心或次生演化中心;该属植物在种的分布式样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和南北替代现象;种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3个类型和10个亚型;该属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分布式样显示了热带、亚热带之间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